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模式創新路徑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公共圖書館功能服務工作的有效創新,對實現信息化、數字化的讀者服務工作機制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針對圖書館的工作模式進行優化,拓展新時期的互聯網技術,并對此進行服務功能優化和組織優化,從而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基于上述,文章分析了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內涵,拓展有效的改進及創新路徑。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服務工作 存在問題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01
引言
互聯網技術的有效開發,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管理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因此,需要圖書館管理人員對當前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模式進行分析,結合智能化服務要求對工作進行優化,從而提高服務水平。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的構建必結合新時期的產業技術進行創新,重視服務機制和工作機制的轉變,從而提高服務的效能,也能提高服務組織功能和服務管理的功能,從而加快了服務方法、服務要求的構建,達到服務優化的目標。
一、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內涵分析
公共圖書館的主體服務方向就是對館內的圖書資料進行數據分配和數據管理,借助對應的功能體系實現圖書的借閱功能和數據庫資源的查詢功能。同時,服務組織還涵蓋資源的共享與儲存功能,以確保各類文本信息和數字信息得到合理的功能處理。由此,公共圖書館服務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內涵:
1.產業內涵
受“互聯網+”模式的影響,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機制也作出了一定的創新和優化,從而充分滿足讀者服務的功能需求。在此過程中,需結合對應的管理模式進行圖書查閱和圖書管理,借助公開的服務模式將不同領域的歷史文化、學術文化、資源文化的文化組織內容形式進行整合,從而有效促進該產業的發展更加有效。通過圖書館在的管理服務,借助對應的資料文獻予以擴充,從而全面滿足新時期形式下的館內服務需求。
2.智能化內涵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優化,且受制于圖書長時間翻閱而導致圖書損壞的情況,這就需要借助智能化的產業操控技術和產業優化,從而確保管理模式和管理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時,讀者能夠借助網絡公共圖書館的形式,降低了由于距離因素而導致工作效率不高情況的發生,以電子檔、電子稿的形式進行資源的傳輸與轉化,提高了網絡運用的價值。如讀者可以利用PC端、APP端的形式進行資料的查閱,從而更為快速的在網絡圖書館中快檢索到需要查找的文獻。
3.社會化內涵
在新時期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管理中,服務對象更為多元,讀者僅需要檢索出對應的數據信息,方可實現資源的下載。而這一項操作方便了社會各階層人員的管理與操控,借助有效的信息整合措施和信息處理技術對圖書模型進行有效的處理。服務管理能夠對不同對象提供特色化的社會服務,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為基本,從而實踐了提高服務效率的目的[1]。
二、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創新路徑分析
1.服務方向的創新
在服務管理、服務方向的創新過程中,圖書館管理人員需結合本館的特征進行綜合性探討。首先,需創新資源建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辦法,重視公共圖書館的“公益性”特征,將查詢、下載、檢索功能應予以有效的拓展。同時,還可以提供特色的質量服務體系,如送書上門服務、圖書館館內正點快餐服務等。通過確立項目的有效性和方向性,并利用精準管理的模式進行產業優化和產業構建,從而提高服務的特色化。其次,服務還可以將智能化服務與社會管理相結合,融入免費講座及免費網絡服務的建設,構建對應的培訓管理體系,從而提高服務功能的運用價值。針對于此,公共圖書館還可引導多產業方向進行組織探查,開展對應的社會調查模式,充分探討該模式的必要性,從而拉近各行各業與圖書館構建的兼容性。另外,也需針對服務體系的制度模型進行優化,重視“人性化”的管理服務標準,針對不同角色的服務對象拓展不同的服務體系和服務方向,從而提高服務機制的可靠性。若服務機制出現一定的方向建設問題,服務人員還可向高層管理人員提出一定的創新建議。如融入數字資源、報紙資源于管理實踐當中,將數字媒體的技術模型與產業管理相互結合,從而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時政價值與熱點價值??偟膩碚f,構建特色化的服務組織模式,并針對這些服務模式的機制內容、管理方法和操作方法進行功能優化和功能創新。同時,還可以構建網絡機制的客服管理機制,而讀者僅需要在網絡環境中向客服人員咨詢對應的體系內容和服務內容,結合館內特色服務組織提出優化措施,從而為各位讀者提出更為便攜的服務組織。例如某些企業可向客服人員尋找對應的管理、技術書籍,服務人員僅需要通過數據庫檢索找出對應的數據,并將這些數據(館藏)傳至讀者,也縮短了兩者的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2.優化查閱模式服務
首先,服務可引入“一體化”的服務管理模式,主要反映運用互聯網對數據要求進行確立,拓展對應的上門送書服務等項目,從而縮短各部門的使用查詢時間。其次,還需融入新時期特色服務機制,重視對不同讀者提出對應的特色服務項目,對其拓展有效的咨詢服務和幫助服務,從而提高了服務組織的有效性。此外,管理人員還需對圖書的資料進行分區總結,重視對應的引導功能和評價功能,提高查閱服務和組織服務的效率[2]。
3.提高工作人員的素養
當前圖書館的管理形式已逐步將智能化技術與數據技術進行了整合,需結合互聯網技術的特征進行模型處理。如可以將傳感技術應用于其中,結合“云端程”的模式組件拓展對應的服務組織體系和服務內容,必要時可拓展制定的快餐服務等措施[3]。通過對服務的模式進行功能優化,從而彰顯出服務管理的可靠性和必要性。同時,管理人員還應整合實際管理的要求目標,重視工作方法的創新管理,從而提高服務管理的精準度和目標價值。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的優化與創新中,需結合新時期的“互聯網+”技術進行功能優化,拓展對應的服務方法和服務內容,從而提高圖書管理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服務組織的功能要求。
參考文獻
[1]尹克勤,張立新.基于智慧圖書館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9):109-113.
[2]梁莉.網絡時代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有效創新[J].智富時代,2017(12X):140-140.
[3]張桂芬.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創新途徑探討[J].辦公室業務,2017(7):163-1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845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