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次以湛江地區為例,探討了玉米種植現狀,并分析玉米高產技術、密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玉米種植新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玉米種植;新技術
  玉米是我國的重要種植作物,在食用、加工等方面有很大的貢獻,而且受飲食結構和飲食健康的影響,人們也越來越喜歡食用玉米。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使得玉米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本次就以湛江地區為例,探討玉米的種植現狀和新技術應用。
  一、玉米種植現狀分析
  1.生產條件。湛江地區的陸地大部分是半島和島嶼,主要地形為平原、山地和丘陵;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3.4℃,年平均雨量1395.5-1723.1mm,年平均日照時數1714.8-2038.2h;4-9月為多雨季節;低壓、熱帶風暴、臺風登陸影響較為頻繁。
  2.發展現狀。湛江地區種植的玉米多是甜玉米,種植面積較大。另外還有部分糯玉米,糯玉米的種植發展較快。而且湛江地區還積極推廣引進甜糯玉米,甜糯性良好。
  近年來,湛江地區玉米種植業快速發展,相關產品加工業(比如飼料業)也出現快速發展。湛江地區加快產學研相結合、相互互動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加強與省農科院、海洋大學、南亞熱帶作物研究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采取技術合作、專家駐點、人員培訓、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開展工作,促進了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和成果轉化。湛江地區也進一步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打造“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工程,帶動惠農信息社的建設。
  二、玉米種植新技術的應用效率
  1.玉米高產技術。玉米高產技術就是增加玉米種植的產量,而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包括種植方法、品種選擇、田間管理等,因此高產技術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選擇適宜本地種植的品種方法。優良品種的選擇,是保證玉米高產的根本舉措。湛江地區要結合本地氣候地質條件,聯合科研院所,加大對玉米品種的改良和優化,將改良方向確定在高產、優質、多抗的品種上。特別是在病蟲害方面,要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與高產品種進行雜交改良,并充分發揮本地區土壤條件、水分條件、氣候條件等的優勢,獲得適合在本地區生長的玉米品種。另外對于優良玉米品種的推廣要結合地區和人口因素進行推廣,比如平原地區可以機械化種植的,盡量推廣高產耐密植的品種,這樣可以提高玉米產量。
  二是加強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分析。通過對本地區土壤的種植條件,包括肥力、水分、理化性質等,分析不同土壤性質和土壤濕度條件下對于玉米的種植方法,控制玉米種子的特性。借助對不同生長時期光合作用的增強,提高玉米品種的適應能力,進而提高產量。另外,在對土壤條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究土壤中缺乏的營養成分,并進行肥料配比的確定,針對性進行缺乏養分的增加,豐富土壤的肥力,保證為玉米生長提供所需的養分。因為長時間種植會降低土壤肥力,農戶還可以實行套種或輪作的方式,套比如種黃豆等,讓土地休養生息。
  三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完善水利工程建設,特別是對于丘陵和小戶農耕,因為湛江地區地表水比較缺乏,但地下水豐富,所以要收集其它地區進行灌溉和排水的經驗,打造適合本地區的灌溉路徑和方法;同時可以建設配套的小型水庫、壩塘等小型水利設施,解地表水不足的問題,在降雨量較多的時間儲存水分,在降雨量較少的時間進行灌溉。另一方面是提高機械化水平,推廣玉米的標準化種植,對于平原地區自不必說,選擇大型自動化機械進行種植和生產;對于丘陵和小戶農耕,要根據地性特點和種植情況,選擇小型、方便操作的農用機械,并增加政府對機械購買的補貼,以提高機械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
  2.玉米種植技術??茖W的種植技術也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關鍵,特別是對湛江地區這種地形條件復雜的地區來說,部分地區難以借助機械進行種植,就要更加注重對本身種植技術的優化和改進。湛江地區政府在本地區建立大面積的新品種種植示范基地,進行種植技術的推廣,從而改變農戶的思想,提高種植手段的先進性。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保證充足的光照、水分和營養,是保證密植的基本條件;控制好種植間距,是保證種植科學性的關鍵。
  密植技術是玉米種植技術的關鍵技術之一,科學合理的密植可以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包括通風、光照、養分吸收等。而且不同的種植方法對于不同位置葉片的生長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在玉米中部穗位附近的葉片,光合作用最強,隨著光合能力的提升,會形成冠層底部對光照的有效獲取,促進玉米的灌漿效率。因此在進行種植時,農戶要結合湛江地區本地區的地理條件,根據地區差異選擇合適的光照還有水分滋養,保證光照和水分充足,這樣能夠提升玉米產量。另外,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方向性,盡量讓玉米采光均勻,保證整株玉米獲得足夠的光照,促進玉米植株的整體成長。
  3.病蟲害防治新技術。對于玉米種植的病蟲害防治,需要結合玉米的種植要求和新特點,制定科學的防治方案。目前來說,常規進行病蟲害防治的技術就是綜合防治措施,一是生物防治,引進玉米病蟲害的天敵,比如引進七星瓢蟲,可以控制很大面積的種植區域,避免發生蟲害、蟲災;使用寄生蜂,防治玉米螟等蛀干害蟲。但要注意考慮天敵本身對玉米是否有危害。二是化學防治,對于地下害蟲,進行土壤處理,比如在土壤中混合辛硫磷或甲胺磷,可以消滅螻蛄等害蟲;對于枝干害蟲,可以涂抹藥物進行控制等。三是物理防治,采取人工捕殺、誘捕器等進行病蟲害的消除。
  另外隨著我國出現的種植新技術,比如無菌玉米種植技術,不僅可以降低病原菌對玉米的危害,也能提高幼苗成活率,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需要農戶密切觀察,關注玉米的生長,在出現病蟲害時第一時間發現,從而有效進行控制,降低病蟲害的擴散,減少對玉米的危害,保證玉米順利生長。
  三、結語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湛江地區對于玉米的種植面積較大,多集中在秋冬季節進行種植。在這個過程中,玉米種植新技術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為了提高玉米的種植產量和質量,地方政府需要加強對種植新技術的推光合應用,提升玉米種植水平。
  參考文獻:
  [1]薄麗秀.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8):197.
  [2]龔靜江.淺析玉米種植現狀與新技術應用的效率[J].農業與技術,2017,37(12):4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