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及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提保證。最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將生物技術應用到農業種植中已經開始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本文分析了在農業種植中生物技術的推廣和具體應用,指出生物技術的應用,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糧食的質量和產量得到了保障,構建了完善的生態環境。
關鍵詞:農業種植;生物技術;推廣;應用
在農業生產中,人們一直都關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很多研究者希望嘗試著在生產過程中營運雜交育種等生物技術來培養更多優質的農產品,并且污染也會降到最低,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有效應用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國面臨的情況是人多地少,糧食一直以來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農業種植中運用生物技術,一方面可以增加糧食產量,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農業生態平衡建設,推動農業發展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近幾年來,我國生物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該技術已經實現了農作物基因轉換,傳統的化學肥料已經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需要采用微生物肥料,減少環境污染。比如轉基因大米、玉米和棉花等,通過生物農藥提升農作物的抗病抗蟲的能力。在生態環境這塊,技術的應用性強,土地生產力和土壤肥力都能得到提升,農作物的生長能力也能提高。所以,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生產中不只是可以提升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甚至還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1.轉基因技術
轉基金技術的應用可以讓作物的遺傳特質發生變化,包括染色體工程和遺傳物質轉移等,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可以獲得很多優良品種,能夠抵御寒冷和酷暑等,國抗19號抗蟲棉品種就應用了轉基因技術。之前的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包括病蟲害等,但是使用了轉基因技術,作物的存活率會明顯提升,有利于增加作物產量,最近幾年該技術應用的尤為廣泛。
2.雜交育種技術
我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雜交育種的應用也極為廣泛,雜交作物的種植已經是農村農業生產比較常見的生物技術之一,主要有雜交水稻和玉米等。雜交育種的優勢在于可以高效的應用土地,產量增加和農產品品質都明顯提升。這種技術和轉基因比較相似,但是育種更加方便,所以很多農戶在種植過程中會選擇雜交作物。此外,雜交作物具有的高產高量,已經得到了驗證,所以其在農業生產中占據著較高地位。
3.生物農業技術
之前,農民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為了提升農作物抗病抗蟲的能力,會選擇噴灑化學農藥,但是這種做法存在有明顯的缺陷,不只是會帶來環境污染、大量農藥殘留在農作物上,通過農作物進入到人的身體里,會人們的生命健康產生影響。所以,為了避免該情況進一步惡化,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科學家就利用生物農業技術研發了無污染無公害的生物農藥,這種農藥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類農藥的原理是將微生物或是代謝物作為藥物用在植被的生長中,這主要是因為這種益生菌可以殺蟲、殺病毒,爭奪這些有害物質需要的養分和空間,然后通過新陳代謝的產物來提高植物的抗病和抗蟲害能力,確保農作物將康成長。
4.組織培養技術
組織培養技術主要是充分利用生物技術,給農作物創造無菌化的生長環境,該技術的應用縮短了作物成熟時間,作物遭遇病蟲害、病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整個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需要確保有著充足的水源、光照和溫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技術的應用過程比較復雜,需要操作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水平,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分子育種技術
目前,我國人口增長速度較快,對糧食的需求量一直都在增長,我國政府為了維護生態平衡,提倡退耕還林還草,耕地面積大大減少。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科學家加大研究力度,提高耕地利用率、提升糧食產量。在這種背景下,分子育種技術應運而生,妥善解決了該問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就是應用了分子育種技術,該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從提升我國水稻產量這塊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大眾對轉基因農作物還存在有一定的誤區,具體有哪些影響至今還沒有一定定論。廣大群眾對糧食需求得到滿足之后,該技術被廣泛的用在農作物的種植上。因為傳統育種技術在農作物的產量和抗病蟲害這塊存在有缺陷,但是分子育種技術的出現,卻妥善的解決了該問題。這種技術選育出來的種子更加安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群眾認可。
三、農業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的發展前景
1.合理利用光合作用
植物利用自然光,達到增產的目的,就是所謂的光合作用,農作物的光合利用率得到優化,農產品的產量也會得到明顯提升。
2.采用生物固氮技術
一直施加傳統肥料,會對土壤和作物產生不利影響。從目前來看,農業施肥使用的比較多的是氮肥,也是傷害性比較大的化學制肥,如果推廣生物固氮,不僅不會傷害到土壤和植物,而且氮的利用率會提升,不僅肥料的利用率得以提升,也減少了成本投入。
3.生物反應器的推廣
目前,菌類反應器價格較貴,人們又希望能夠熟練掌握較高的技術水平,所以可以考慮用生物反應器,不需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管理簡單,而且也能夠增加收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也必將引起農業生產大的變化。
四、結語
由此可見,我國人口技術大,糧食需求量明顯增加,怎樣提升糧食產量和土地生產力已經成為困擾人們的問題。正是因為這樣,在農作物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不僅農作物抗蟲害、抗病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生物技術的應用,農藥使用量大大減少,土地生產力得到了提升,糧食的質量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肖盛利. 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及應用[J]. 吉林農業,2016(05):62.
[2]何婷. 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J]. 江西農業,2016(11):1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