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與應用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得到有效應用,在提升農業種植質量的同時,能夠促進我國農業快速發展?;诖?,需要重視應用生物技術,明確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種植中的重要性和意義,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促進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有效應用和推廣,進而提升農業種植的有效性,推動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農業種植;推廣;生物技術
  中圖分類號:S18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55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業種植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良機,而傳統種植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所以生物技術的應用受到人們重視。如何利用生物技術提升農業種植效果已經成為農業工作者的首要工作?;诖?,需要對生物技術的運用進行深入分析,結合有效推廣策略提升生物技術應用的有效性,促進農業事業發展。
  1 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種植中的意義
  1.1 可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目前,受工業建設、城市建設以及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響,耕地資源不斷縮減,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資源中獲取更多種植糧食成為國家發展關注的問題,而在當前實際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可以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例如,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就是通過利用生物技術起到提升產量的作用,進而緩解糧食緊缺的情況。
  1.2 可增加農作物的整體質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重視身體健康,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當前熱門話題。而在農業種植中,應用生物技術可以在確保農作物產量的同時,增加農產品的營養成分,進而提升食物的營養價值。例如,有機食品、嫁接水果等生物技術產品,都具備較高的營養成分。
  1.3 可提升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
  在開展農業種植工作的過程中,農作物容易受到病蟲害影響導致農業種植效果不盡如人意。例如,蝗蟲泛濫會造成農作物嚴重減產?;诖?,病蟲害防治工作成為農業種植中的頭等大事[1]。而應用生物技術可以有效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次數,并提升農作物的病蟲害抵御能力,進而在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的同時,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
  2 農業種植中推廣生物技術的必要性
  2.1 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與技術支持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業得到有效發展,但是在取得巨大成效的背后,農業發展仍面臨艱巨的挑戰,如實現農民增收、提升農作物產量、確保農作物產品質量、創新性人才培養等問題?;诖?,只有通過不斷推廣生物技術,才能在有限的土地中獲得更多的財富,并通過培養生物技術人才為農作物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前,農業種植與生物技術的有機結合,是我國發展新農村建設的新要求,并且因生物技術而衍生的新產品、新品種,急需專業技術人才來滿足實際需求。
  2.2 黨中央很重視農業種植中的生物技術
  鄧小平曾明確指出,農業發展需要依托科學技術與國家政策,同時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也曾指出,要建設科技型、生態文明型以及資源節約型農業大國。除此之外,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中提出,科技創新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根本所在[2]?;诖?,我國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應用生物技術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趨勢。應用生物技術能夠加快農村經濟建設速度,促進我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3 農業種植中推廣生物技術的措施
  3.1 加大宣傳力度
  目前,要想有效提升生物技術推廣效果,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在實際推廣中,部分農戶對生物技術缺乏認知,所以針對生物技術的使用存在較多困惑和疑問?;诖?,需要加強生物技術的宣傳力度。在實際宣傳中,相關部門可以充分結合廣播宣傳、電視宣傳、手機宣傳以及宣傳單等形式豐富生物技術的宣傳渠道,進而引導農戶強化對生物技術的認知。同時,當地政府部門需要在宣傳中起到主導作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宣傳內容,并且注意宣傳內容的簡潔性,提升農戶對生物技術的認知,進而為生物技術的有效推廣提供良好的先決條件。
  3.2 開展培訓活動
  針對生物技術而言,需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以及較高的操作難度?;诖?,當地政府需要明確,除了開展生物技術宣傳與講解之外,也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派遣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集中培訓。通過組織培訓,引導農戶充分掌握生物技術操作步驟,并將其應用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以此不斷提升農業種植效果,促進農民增收。當然,在實際培訓中,技術人員需要充分考慮農戶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選擇合適的培訓方式,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以此有效提升農戶的實際技術能力,進而不斷提升生物技術的推廣效果。
  3.3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在生物技術推廣的過程中,相關法律法規對提升推廣效果、促進生物技術應用的規范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因此,在實際推廣過程中,當地政府部門需要重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推廣生物技術提供保障,不斷擴大推廣范圍。此外,當地政府需注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在實際推廣中增加必要的資金投入,不斷提升相關法律法規的靈活性、適應性以及合理性,進而提升法律法規的實施效果,為推廣生物技術提供保障,強化生物技術的有效應用。
  3.4 加強政策扶持
  在生物技術推廣過程中,當地政府可以通過加強政策扶持的方式推廣生物技術。在實際推廣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實施農戶補貼政策,并出臺合理的惠農政策,注重基礎培養,以此引導更多農戶學習生物技術。此外,政府可以健全相關技術設施保障,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合作根據地,與相關生物技術公司加強合作,進而為生物技術的有效應用提供保障。
  4 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4.1 轉基因技術
  所謂轉基因技術,是指通過將其他生物體的優良基因或人工合成的DNA片段轉移到農作物中,進而提升農作物的抗性,有效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目前,我國針對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包括抗凍基因、抗病蟲害基因、抗堿鹽基因等,雖然應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但是其中因基因改變而發生的不可控因素仍需進行深入研究。   4.2 組織培養技術
  所謂組織培養技術,是指在無菌環境下為農作物外植體提供足夠的水源、營養物質、光照和溫度,促進農作物快速生長。組織培養技術可以縮短農作物生產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成本。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較多的限制,如專業性較高、程序復雜等,需要為其配備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指導[4]。
  4.3 生物農藥技術
  農作物在實際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病蟲害,而傳統物理防治技術以及農藥都無法起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反之還有可能影響農作物生長。基于此,應用生物農藥技術可以在提升農作物病蟲害抵御能力的同時,減少化學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生物農藥不僅成本較低,還有較好的環保能力,能夠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便于種植人員操作使用。
  4.4 生物抗寒技術
  部分農作物自身缺乏抗寒能力,在寒冷干燥的環境下無法長久生存,成活率相對較低,尤其是東北區域的農業種植,大部分植物無法在寒冷的冬季中存活,造成農作物抗寒能力較差?;诖?,可以應用生物技術導入抗寒基因,提升農作物的抗寒能力和成活率。
  4.5 生物抗金屬技術
  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生態環境受到一定的影響,部分地區存在較嚴重的金屬污染,大量的重金屬導致環境不斷惡化,進而導致土壤中的肥力大量流失。在此背景下,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會受到嚴重影響,并且農作物植株無法正常發育,對農業發展產生影響。因此,農民需要重視應用生物技術,在實際技術實施過程中提升農作物的重金屬抗性,避免農作物受到重金屬污染,進而提升農作物種植效果,促進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5 結語
  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有效應用已成為大勢所趨,隨著研究人員生物技術的不斷研究,生物技術的運用方式會更加合理,運用效果會更為顯著。所以在實際農業種植過程中,需要明確生物技術運用的重要性和意義,深入分析當前生物技術現狀,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的推廣策略,促進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種植中,進而促進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平平,劉大為.探討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和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36):277.
  [2] 覃忠,楊勝洪.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應用分析[J].南方農業,2015,9(33):168.
  [3] 王洪波.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與應用概論[J].農業與技術,2015,35(14):11.
  [4] 姚洪濤.試論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推廣和應用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7(8):70.
 ?。ㄘ熑尉庉嫞簞㈥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17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