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蟲害預防控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森林作為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森林的管理與發展不僅能改善生態環境,降低全球氣候變暖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創造部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但在這一過程中,森林病蟲害現象卻嚴重阻礙著森林發展,林業的發展。 本文將從森林病蟲發生的原因入手,簡要分析森林病蟲害的預防與控制。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預防控制;研究
森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因本身的獨特性,與其他產業相比,在管理和發展上都比較具有挑戰性,而森林的生長周期較長,其難度就更大了。特別是當森林處于病蟲害高發時段時,病蟲害預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就會被顯露出來,就更難采取防治措施了。因此,林業部門一定針對森林病蟲害現象,做好分析與防治措施的制定,這樣才能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預防與控制。
一、出現森林病蟲害的主要原因
1.人工造林面積的擴大。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加重,當前的生態環境情況不容樂觀。人工造林作為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途徑,是現階段各地區林業部門都在積極探索的一件事情。近幾年,人工造林飛速發展,森林覆蓋面積進一步擴大,進而也增加了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幾率。人工造林在發展,森林覆蓋面積在增加,生態環境在改善,但森林病蟲害卻越加嚴重。其主要原因是在進行人工造林的過程中,所種植的樹木種類單一,且樹木種植結構不科學,使人工造林的植物群落非常單一、生態穩定性差、對于病蟲害防御能力和抵御能力欠佳,進而造成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幾率大大增加。另外,這種不科學的人工造林結構還會對原始森林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進行人工造林時,其前期一定要做好對所造林區域的實際情況的考察工作,并結合這一情況選取適合種植和生長的樹木,再通過對人工造林結構的優化,去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森林資源。
2.預防控制技術單一?,F階段,我們所擁有的森林病蟲害預防控制技術非常落后,除相關部門及領導未引起重視外,其研究力度也有待加強。當前,我國森林資源、林業發展情況主要是這樣,森林資源較好的地方,其地區的經濟形勢卻不好。對于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引進與使用,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其能采取和使用的森林病蟲害預防控制技術就只能以傳統的方式為主,進而導致森林生態系統無法發揮出自身的自我調節作用。
3.森林病蟲害種類多、危害性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的森林病蟲害種類已有8000多種了,一旦發生病蟲害,造成大范圍影響與危害的種類就有200多種,特別是近幾年,一些并不能引起大規模病蟲害的種類也發展成主要的病蟲害種類了。病蟲害種類的不斷增加,森林中發生病蟲害的面積也會增加,其危害性也將不斷擴大,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程度也將加重。
4.對森林病蟲害的觀測不夠。當前,我國的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仍處于發展前期,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也還不夠全面,對病蟲害的出現、發展和監測等也做不到及時的處理?,F階段對于森林病蟲害的處理方式,大多是在病蟲害發生且大面積擴散后,才被動的采取防治手段。而這一過程中,不僅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不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森林病蟲害預防控制措施
1.做好對森林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經濟全球化的出現,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深,一些具有危害性的病蟲害也實現了長距離的擴散,比如說,美國的白娥、松針褐斑等病蟲害都是因從國外引進林產品而遭遇傳播的。因此,在日常工作工程中,一方面,要加強對引進林產品及本地林產品的檢疫工作,要通過對先進檢疫技術的引入與使用,降低病蟲害的傳播幾率;另一方面,要多學習、多研究一切先進的監測預報方法和技術,要加強對季節變化、氣候條件和數目狀況等的監測力度,以此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預報預警,以便林業部門能及時結合病蟲害情況做好預防。預防既是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做好預防工作,才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阻止病蟲害大規模的擴散。
2.提升森林病蟲害預防控制技術?,F階段,我國的森林形勢并不樂觀,為了響應國家政策,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和保護森林資源的目的,在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預防控制的過程中就要提升病蟲害預防控制技術含量,優化防治手段多和方式。比如說在使用化學手段進行防治時,要減少對殘留性強、毒性高的農藥的使用,要研發效果明顯,毒性低的生物農藥;引進并倡導使用噴煙機等先進的防治機械設備;利用病蟲害天敵進行誘殺技術等。以此等方式去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建設。
3.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也就是說在進行森林病蟲害的預防控制工作中,要分析本森林覆蓋區域內,以及本地區的實際物理環境,通過對物理環境的調節,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防御控制,并通過以此所形成的牽制作用,去達到維持本地區生態平衡和穩定的目的。在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預防是最根本的,將預防和治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綜合治理。
4.優化林區生態系統的作用。使森林病蟲害預防控制達到效果的另一途徑則是,做好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的工作,減少人類在森林覆蓋區的活動,才能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森林生態建設過程中,優化林區生態系統,就要做到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禁止出現亂砍濫伐的現象。而在進行人工造林時,要采取多種類、多形式的造林方式。選擇需要種植的樹木時,一定要分析好樹木的生長習性及各種特點,同時種植樹木還要具備高防御能力和抵御能力。一個完整的、合理的、科學的生態系統,是非常有利于樹木的成長和發展的。因此,在森林的管理過程中,要通過對森林動植物的多樣性增加,去實現優化林區生態系統,發揮林區生態系統作用的目的,從而增強森林區植被防御和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達到對森林病蟲害的預防控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從某種程度上分析,不僅是會制約森林的發展,生態系統的建設與生態環境的改善,還會阻礙我國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步伐。林業部門在進行本地區森林病蟲害的預防與控制時,一定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做好對病蟲害現象的分析與研究,因地制宜,才能達到對森林病蟲進行預防和控制的目的,也才能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報君.淺談林業主要病蟲害發生原因與防治對策.科技展望[J].2017年27期
[2] 莫嫦.林業病蟲害預防控制策略分析.南方農業[J].2017年11期
作者簡介:宋月英(1974-7-)女,滿族,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本科,林業工程師,從事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