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艾滋病預防與控制研究進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其病死率極高且傳染性很強,艾滋病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對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是目前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殺手之一。在世界范圍內,艾滋病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及社會問題,目前在我國艾滋病的傳播與流行逐漸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艾滋病帶來的危害是深遠的,但其實是可以做到預防和控制的,本文針對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艾滋病;預防;控制;進展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5..02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屬于一種較為嚴重的慢性傳染病。艾滋病發病主要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目前據數據統計,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是非常高的,艾滋病被看作世界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艾滋病也有自己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以及母嬰傳播,被感染后艾滋病病情發病較緩慢,但傳播速度較快,患者病死率高;一旦被感染后,患者將終身攜帶并對周圍人的健康構成一定的威脅[1]。人免疫缺陷病毒侵入機體后,主要侵犯CD4+T淋巴細胞,從而引起人體內免疫細胞功能受損或缺陷,致各種嚴重并發癥、機會性感染、腫瘤等。
  艾滋病不是一個單一的醫學上的問題,它的傳播與我們每個人的個人行為、整個社會以及文化等因素都有著直接的聯系。對于艾滋病目前還沒有可以完全治愈的方法或藥物,對其預防也沒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它的傳播與個人行為,社會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目前,尚無可治愈艾滋病的藥物,也無有效預防艾滋病的疫苗,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成為減少艾滋病危害的最重要的途徑。
  1 我國艾滋病疫情有何特征
  近年來,在我國艾滋病的疫情呈現明顯緩慢的增長趨勢,但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一些特殊地區或個別人群中的艾滋病疫情還沒有得到更為有效的控制。目前我國艾滋病疫情的發展趨勢已從高危人群逐漸向一般人群擴散,同時,艾滋病的傳播與流行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多樣化的傳播與流行變化增加了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順利開展的困難。艾滋病給人類健康、社會以及家庭等方面造成了嚴重威脅,嚴重影響社會的良好與穩定發展。
  2 艾滋病傳播的經濟文化與社會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對于傳統性觀念的認識發生了改變,人們對婚前性行為或其他非婚性行為已產生認同或成為普遍現象;很多人突破原有的道德規范,甚至游戲人生,人們這些傳統觀念的轉變,為艾滋病的傳播埋下了重要隱患。其次,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變革等對人們的心理方面產生了一定影響,也對人們的適應能力提出了要求,而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工作、生活壓力等,不斷加劇了人們的心理負擔。不斷加重的心理負擔及社會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導致人們產生心理上的偏差,或追求事物的方法上產生分離現象,出現毒品、性交易等現象,從而導致艾滋病等社會問題發生。再者,我國人口流動性較大,也為艾滋病的傳播創造了機會。
  3 艾滋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
  3.1 控制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療
  針對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療藥物目前主要通過聯合用藥進行治療。治療藥物有三大類:第一種是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如拉夫米定等,這類藥物的機制是其能在進入體內后選擇性與人免疫缺陷病毒反轉錄酶結合,使DNA鏈延長中止,進而抑制HIV的轉錄與復制;第二種是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這類藥物發揮作用主要通過HIV反轉錄某個位點的選擇性作用,使得人免疫缺陷病毒在體內失去活性或使其活性下降,進而抑制其復制與轉錄[2]。此類藥物應用時容易產生耐藥株。第三種是蛋白酶抑制劑。這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蛋白酶實現阻斷HIV的復制與成熟過程所必需的蛋白質合成,進而抑制HIV的轉錄與復制。
  3.2 有效切斷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切斷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是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式。切斷傳播的具體途徑有:首先,切斷艾滋病病毒傳染的性接觸傳播,并對感染情況進行有效控制。對性接觸者應在性行為發生后6周后進行HIV抗體檢測或在性接觸后服用HIV阻斷藥物,對艾滋病的病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3]。其次,拒絕毒品,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傳播與感染。再者,避免醫源性艾滋病傳播。積極控制艾滋病醫源性病毒感染的情況,在醫療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與輸血,切斷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最后,阻斷艾滋病病毒的母嬰傳播途徑。在產婦孕檢中,發現CD4+T淋巴細胞值大于200μL的孕婦,應在其生產前給予ALT,進行產程內治療及胎兒治療,對艾滋病病毒的傳播起到一定的阻斷作用。
  艾滋病性行為的傳播多發生在異性之間,所以,做好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應在早期發現艾滋病疾病傳染源,并通過規范管理的加強,實現有效的艾滋病的傳播與流行的控制。
  3.3 提升醫療機構艾滋病發現率
  艾滋病的相關知識、預防措施以及治療方法的知曉情況對預防和控制艾滋病有重要影響?,F階段,我國醫療機構對艾滋病的發現概率為30%~50%,而我國醫療機構發現艾滋病主要通過手術前檢查、性病門診檢查、孕產期檢查、血制品檢測等途徑。醫療機構針對重點高危人群進行HIV病毒抗體的檢測應加強,并加強一般人群在醫療機構檢查中艾滋病病毒的檢測,以提高其發現艾滋病的概率,發現后及早有效治療,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不斷傳播,是有效控制和預防艾滋病的重要途徑。
  3.4 加強艾滋病的宣傳教育
  艾滋病的傳播與流行不只是生物醫學問題,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除了做好治療突破外,還要做好社會突破(治療突破即艾滋病的治療藥物與疫苗,社會突破即性行為衛生宣傳、性道德教育等),通過有效的途徑加強艾滋病的宣傳與教育,將醫學問題的預防轉向社會預防,將艾滋病的宣傳教育作為重點,通過一定的科學的科普方式進行宣傳教育。艾滋病宣傳教育的內容包括艾滋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對已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醫護人員應針對患者的絕望心理等,進行耐心的疏導。通過艾滋病的宣傳教育,讓人們認識到正常的溝通交流方式如握手,是不會被傳染的,以免艾滋病病人受到歧視或遺棄。
  另外,要對艾滋病傳播的高危行為進行干預,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如在性行為中使用安全套,通過艾滋病的宣傳教育讓人們知曉在性行為中使用安全套是可以預防艾滋病的傳播的,并加強宣傳艾滋病的危害以及安全套使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危險行為的干預,減少艾滋病的傳播機會[4]。
  4 討 論
  目前,艾滋病的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還在逐漸增加,因而,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研究成為研究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預防也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提高人民大眾對艾滋病知識的認識與了解,切斷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基本也是重要內容。對于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及一般人群都應提高對HIV的抗體檢測的認識,以早期發現傳染源。
  艾滋病預防和控制的基本策略與措施的落實,需要國家、政府及相關醫療機構、個人等全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加強艾滋病的防范措施。對于艾滋病的疫情,我們應選擇更為優化和先進的模型來進行感染數據的預測等,實現動態的疫情掌握,客觀準確評估疫情,做好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證公共衛生安全。
  參考文獻
  [1] 吳文君,鄧臘梅,陳衛建,等.新形勢下高校艾滋病預防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6(09):765-767.
  [2] 趙 燁,馬 穎,陳 任,等.我國艾滋病防治政策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5(02):335-33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0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