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金融集聚研究進展與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金融集聚不僅是經濟學領域的問題,還是社會學領域的問題。金融集聚和制造集聚存在一定的共性,都是在一定區域內的資源集中,集聚后的效應大于組成個體的效應總和。金融領域的集聚涉及區位地理、金融管理等眾多領域的問題,若要探究金融集聚課題,就必須借助區位地理學,以便了解地理因素對金融集聚形成的模式和時間的影響;也要借助金融管理學,了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金融集聚的趨勢和領域的變化。本文以金融集聚為中心,探析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金融集聚的發展前景。希望能為金融資源合理分配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金融集聚 研究進展 展望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9)02(b)-033-02
  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技的發展,傳統的發展模式面對環境和資源的束縛難以為繼,產業轉型升級時代必須借助科技的力量,尤其是要借助計算機技術對社會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我國現在已進入服務時代,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其中金融服務又是整個服務領域的核心。打造強大的金融中心,不僅能夠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而且還可以產生集聚效應,形成良性循環。縱觀全球,紐約和倫敦之所以能夠形成國際金融集聚格局,根源在于成功打造了國際金融中心。但是伴隨經濟全球化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提升,金融資源的流動頻率不斷加快,大規模金融集聚形成難度也逐漸提升。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國必須要加大對金融集聚的研究,掌握金融集聚形成規律,讓金融資源為我國經濟和科技的騰飛提供強大動力。
  1 金融集聚領域的研究要點
  1.1 動因研究
  金融集聚的形成動因可分為內在動因和外在動因。在內在動因層面,信息占據主導地位,若要打造極具吸引力的金融中心,就必須能對全球龐雜的金融信息實時收集、深入分析。在大航海時代,交通閉塞、通訊落后,大型碼頭附近往往容易形成金融中心,但是在信息化的當代,互聯網和移動通訊設備的普及打破了信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壁壘,因此,“地球村”背景下,互聯網設施建設水平高低成為決定金融集聚能否形成的內在動力。在外在動因層面,社會環境對金融集聚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外在動力層面,社會環境包含政治因素、人才因素、生存成本因素等多方面內容。這些因素會直接決定金融機構的信息共享水平,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吸引更多、更專業的金融人才,能夠打造強大的科技支撐。以此,政府要出臺寬松的金融政策,在內、外因雙重作用下,形成金融集聚。
  1.2 類型研究
  金融集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不同的種類。以金融集聚輻射范圍來劃分,可分為地區集聚、國家集聚、全球集聚;以產業類型數量標準來劃分,可分為單一型金融集聚和混合型金融集聚。從世界領域來看,金融集聚的國別分化趨向顯著,且都有明顯的指向。以美國為例,美國東海岸形成的金融集聚主要針對歐洲,美國西海岸形成的金融集聚則針對亞洲。此外,混合型金融集聚成為金融集聚的主要存在形式,且科技領域金融投資所占比重較大,每年科技總產值呈指數型增長,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了金融資金,足夠的資金支持又助推了科技的迅猛提升,由此形成良性循環。為了吸引高質量金融資源,政府在組建金融中心時要施行有利于高新科技企業落戶的政策。
  1.3 效應研究
  金融屬于高端服務行業,對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金融機構、商務機構和科技機構之間有正向效應,一個地區科技發達,科技機構和金融機構、商務機構便會呈現出規模效應,產生集聚效果。金融集聚產生的規模效應通過網絡覆蓋、創新、科技提升等促進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既導致國庫充沛,又可以加大在道路、光纜、交通、娛樂等基礎設施領域的投入規模,增加當地居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金融集聚也加大了企業的競爭程度,各投資公司通過引進科技技術,能實時收集數據,大數據和云計算還能夠幫助公司規劃出最優的投資方案,降低投資風險、提高資本溢出效應??萍己头展緸榱宋鹑谫Y本,競相開展科技競賽,創新效率最高的科技公司往往會吸引較多的金融投入。
  1.4 模式研究
  縱觀世界金融發展史,典型的金融集聚形成模式主要分為偶然因素形成和國家政策支持形成。偶然因素導致金融集聚形成需要發生特別的歷史事件,且地區必須有強大的實體經濟支撐,這樣才能吸引金融機構慕名前來。一旦初具規模,前后產業鏈條延伸所呈現出的乘數效應又進一步鞏固了集群基礎,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倫敦是這個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國家政策支持形成金融集聚主要是政府以發展規劃為依托,通過政策引導對城市發展進行新的布局。這種發展路徑下,政府會對全國城市進行綜合評判,選擇最具有潛力的城市進行政策扶持,通過稅收、戶籍、就學等配套政策的落實吸引金融機構落戶,我國上海就是憑借政策支持才能形成中國的金融中心。
  1.5 構建研究
  金融集聚可以產生巨大的效益,面對低迷的制造業,發展金融產業成為世界振興經濟的重要手段,金融產業將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我國若要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加深金融集聚的構建研究。我國金融研究領域對于構建金融中心提出了兩條構建策略,分為單城市構建和多城市配合構建。我國現在有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個金融中心,但是這三個城市在金融定位和分工領域存在重合,我國必須整合各地優勢資源,對現有中心進行功能劃分,讓三地分工合作,打造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作為國際化都市,在交通、科技領域占據內地之首;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在監管、控制領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香港作為“四小龍”之一,有豐富的金融運營和管理經驗,三地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上海面向國內金融投資,香港面向國際金融投資,在北京的統一監管和控制下提高金融產業的發展。
  2 金融集聚的展望
  科技的發展對企業的地區選擇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金融服務業,科技水平將成為影響金融機構落戶的重要因素。金融行業內部分工異常精細和專業,龐大的產業鏈條在產值領域的價值不同。面對金融集聚向科技領域延伸的趨勢,金融集聚也呈現出知識型的傾向。高新技術、全球銀行的發展使得貨幣可以通過計算機實現全球高效率流轉,金融全球化借助計算機技術和通訊網絡在全球內蔓延。因此,國際中存在科技摧毀金融空間的論調。金融是資本的流轉,尤其是大額交易,必須建立在雙方互信的基礎上,只有固定的地理空間,才可建成牢固的信任關系。面對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集聚從中心轉向郊區,全球金融危機過后,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方案成為我國未來金融領域的發展重點。
  3 結語
  金融行業讓資本高度集中,通過金融資源轉移實現投資和增值??萍家云鋸姶蟮膬壬鷦恿Τ蔀榻鹑谫Y本競相追逐的對象,獲得足夠資金支持的科技公司又將創新潛力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效果。金融集聚讓金融機構在空間上聚集,面對龐大的機構數量,如果不能有序劃分則是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國政府必須加大金融集聚領域的研究,通過探析金融集聚形成模式和內部運營規律實現我國金融中心的優化升級,讓金融領域精細化的分工和有序的競爭減小金融危機的發生概率,在確保我國金融安全基礎上助力我國社會和科技的騰飛。
  參考文獻
  [1]尹來盛,馮邦彥.金融集聚研究進展與展望[J].人文地理,2012(1).
  [2]何鋒.我國區域金融中心研究進展與展望[J].金融發展研究,2014(6).
  [3]陳小林.我國區域金融研究的主要視角及進展:一個綜述[J].海南金融,2016(7).
  [4]陳小林,呂芳.區域金融研究的內涵演變、框架構建與主要進展:國內文獻綜述[J].吉林金融研究,2016(8).
  [5]沈麗,邵淑燦.“一帶一路”區域金融集聚溢出效應文獻綜述[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28(5).
  [6]陳小林,呂芳.區域金融研究的內涵演變、框架構建與主要進展:國內文獻綜述[J].西部金融,2016(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7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