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018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國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較好地完成了宏觀經濟目標。展望2019年,宏觀經濟政策將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減稅降費,培育成熟健康的國內市場;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但強調松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盡力遏制短期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趨勢。
  【關鍵詞】逆周期調節;深化改革;減稅降費;穩中求進
  一、宏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2018年,在中美貿易摩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生態文明建設等多重挑戰下,中國實體經濟運營困難、企業違約眾多、股市非理性下跌等情況陸續出現,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但是,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一)國內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指標實現2018年初目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四季度增長6.4%。
  從主要指標看,2018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工業生產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長較快。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7%、8.9%和8.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5、2.7和1.9個百分點。物價走勢溫和適中,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生產領域價格總體平穩,工業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剪刀差收窄。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維持在50/0左右。財政收入平穩增長,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3萬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2167億元,同比增長6.2%。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中美貿易摩擦對出口和外資的影響尚未顯現。
 ?。ǘ┙洕Y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和最終消費成為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據統計,2018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7.1%、40.7%和52.2%,與2017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分別提高0.2和0.3個百分點。2018年全年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4%、35.9%和59.7%,與2017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貢獻率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貢獻率分別提高0.2和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第二產業高出23.8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其中,在第三產業中增速最快的是交通運輸、倉儲、信息傳輸、租賃和商務服務,它們對第三產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信息技術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也是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需求結構不斷改善。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2017年同期提高18.6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6.5%,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三)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回暖跡象,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635636億元,同比增長5.90/0,比上年同期回落1.3個百分點,但近幾個月呈回升態勢(見圖)。其中,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0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5%,比上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全國住房庫存持續下滑,房屋新開工、施工面積增速持續回升,使房地產投資保持韌性。
  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化工、紡織等傳統制造業投資增速遠低于互聯網、電氣機械等新興制造業投資增速。制造業投資回升強勁,全年增速為9.5%,遠高于總投資增速,改變了連續5年對總投資的拖累;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升,增速達到8.7%,民營企業取代國有企業成為穩投資的首要動力。一些短板領域投資也持續保持增長,顯示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例如,第一產業投資較快,與上年同比增長12.9%,增速高于全部投資4.7個百分點;文化、體育和娛樂投資增長21.2%。 (四)進出口形勢好于預期,稅率調整拉動后期增速。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貿易數據,201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5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9.7%。其中,出口16.42萬億元,增長7.1%;進口14.09萬億元,增長12.9%;貿易順差2.33萬億元,收窄18.3%。按美元計價,201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62萬億美元,增長12.6%;其中,出口2.48萬億美元,增長9.9%;進口2.14萬億美元,增長15.8%;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收窄16.2%。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30萬億元人民幣,這一成績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這除了外貿結構持續優化的因素外,2018年11月1日起,中國進一步提高1172項、約7311億美元(約占全國出口總額的32010)的產品出口退稅率,綜合出口退稅率提高幅度或超0.49個百分點。同時,對1585個稅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進一步降低,關稅總水平由上年的9.8%降至7.5%,稅率調整拉動后期進出口增速。
  具體來看,2018年對外貿易表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傳統主要市場進出口保持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數據顯示,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達7.62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4.4%,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3個百分點,占外貿總值的27.3%,比重提升0.8個百分點。二是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提升。1-11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1.0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4.4%,占外貿總值的39.6%,比上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1.9萬億元人民幣,增長5.7%,占外貿總值的42.7%。三是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7.9%),占出口總額的58.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綜上,從主要經濟數據分析可見,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基本態勢沒有變,結構優化和改革深化的基本趨向沒有變,經濟效益和質量有所提高,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沒有變。但是,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民營企業困難增加、基建投資回落過快、國際經濟環境較為嚴峻,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實現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仍需政策加力增效。
  二、宏觀環境負面效應疊加,穩中有變
  2018年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走勢總體平穩可控。但是,自2018年3月以來,實體經濟運營困難,大量中小企業面臨成本和資金雙重壓力,債務鏈條斷裂,違約情況嚴重,出現倒閉關門現象。非銀行金融機構爆雷,股市非理性下滑、預期低迷。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強化,穩中有變。
 ?。ㄒ唬┲饕洕笜朔€中有變。
  一是經濟增速出現下滑。2018年四個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分別較2017年同期下滑0.1、0.2、0.3、0.4個百分點,呈連續下滑趨勢。二是價格增速突然下滑。12月份CPI、PPI同比增速明顯下降,盡管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國際原油價格的突然大幅下滑,但也難以排除總需求收縮的可能影響。三是部分經濟數據在四季度出現了顯著變化。具體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制造業PMI指數相繼出現下滑;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10月份開始停止下滑,轉而小幅上漲,從具體分項來看,主要還是受基建投資增速上漲帶動;進出口貿易在12月出現負增長,出口同比下降4.4%,進口則同比下降7.6%,超出預期。
 ?。ǘ┒嘀匾蛩亟o宏觀經濟帶來負面效應。
  一是防范金融風險加大企業資金壓力。去杠桿、控制房地產市場、治理金融亂象在規避金融風險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一些風險比較大的金融工具是民營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這就使民營企業獲得資金非常困難,資金緊張進而導致債務違約、資金鏈斷裂、P2P爆雷等事件集中爆發。因此,加強金融監管的節奏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但長期來看有利于整體經濟健康發展。二是高質量增長要求下的新舊動能轉換導致經濟下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靠的是人口紅利和成本優勢,而隨著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成本優勢和投資驅動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依據經濟發展理論,成本優勢的消失應被技術優勢替代,通過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發展創新驅動型經濟。2018年,這樣的努力正式啟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下降,1-12月為5.9%,比上年低了1.3個百分點,其中政府投資增長速度只有3.7%,新舊動能轉化必然帶來經濟回落壓力。但是,長期來看,這是經濟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加大了經濟增長壓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生產端人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和新經濟增長點。2018年以來,針對產能過剩,傳統支柱產業包括傳統制造業、建筑業、房地產等產業實施去產能調整,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急速下降,而新型產業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現代制造業尚未成熟,產業結構調整出現空檔期,經濟增速回落壓力加大。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導致企業成本增加。生態文明建設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改革任務之一。減少污染,生態修復和保護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解決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廢水、廢氣、固體垃圾的處理問題,要求現有企業提高排放標準,減少“三廢”排放,必然會增加企業生態成本,企業生存更加艱難;生態布局與企業布局也會產生矛盾,導致企業發展困難。再加上由于生態管理制度不完善,執法過程中有些方法欠妥,致使一些企業關閉停產。
  (三)中美貿易戰影響市場預期。
  回顧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歷程,受益于經濟全球化和一系列探索性改革的成功實施,中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其中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開始轉向內需驅動型,消費逐步成長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培育健康的國內市場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舉措。2018年,中美之間爆發了貿易摩擦,這事實上是大國之間綜合實力的一次較量。這一不確定的外部因素影響對外貿易發展,進而通過影響心理預期導致國內股市非理性下滑。金融市場不穩定,市場信心受挫,間接地對中國經濟產生消極影響。
  三、宏觀經濟政策需逆周期調節,穩中求進
  2019年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關鍵一年。處于深化改革攻堅期,經濟結構需進一步調整。新舊動能沒有完全轉化,內外壓力俱有,新一輪改革開放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窗口期已經全面出現。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必然要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服務,為經濟調整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可為經濟發展加力提效。
  一是減稅降費。2019年,減稅降費將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優先方向,同時作用于需求端和供給端,通過增加消費者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需求,通過降低企業的成本來降低價格,從而擴大消費。在減稅方面,應將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相結合,重點減輕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針對備受關注的新個人所得稅法,要落實好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輕居民稅負,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培育成熟健康的國內消費市場。在降費方面,要清理規范地方收費項目,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要加強收費項目清單“一張網”建設,健全亂收費投訴舉報查處機制。二是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國情和發展階段決定了中國的投資需求潛力仍然巨大,但要進一步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優化支出結構。201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重點方向有易地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農”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創新驅動和結構調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節能環保與生態建設等領域。同時,各級政府必須壓減一般性支出,取消低效無效支出。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方面,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發揮財政資金作用,更好地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三是繼續扎實推進國家戰略項目投資。2019年,中國還將扎實推進“十三五”規劃中165個重大項目的實施。國家發改委已經批復了一批電網、高速鐵路、機場等重大項目和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四是支持優質企業直接融資。2018年12月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支持優質企業直接融資,進一步增強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文件。該文件規定,從2019年起,加大對債券融資的支持力度,擴大優質民營企業債券發行規模。例如,比亞迪公司已經被核準發行60億元企業債券。未來將加快核準的進度,鼓勵各地以地方大中型企業為主體,發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符合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  ?。ǘ┓€健的貨幣政策需保持松緊適度。
  貨幣政策主要強化逆周期調節功能,注重解決貨幣政策的結構性問題。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順暢。金融監管將會考慮金融行業的現實而進行適度微調,解決結構性流動性短缺問題,特別是解決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寬裕與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結構性問題,疏通資金渠道,定向支持實體經濟。具體操作上,將會使用定向降準和具有結構性降息性質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二是精準支持民營企業。具體的政策工具包括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私募支持基金、提高授信業務考核權重和設定“一二五”目標等,從根本上改變民營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和其在經濟中的比重不相匹配、不相適應的現狀。多數分析顯示,2019年央行或將以降低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的幅度來緩解企業流動性短缺狀況,避免過去大水漫灌現象。事實上,2019年1月4日,央行已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1月15日和1月25日又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
 ?。ㄈ├^續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
  面對世界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國內新一輪改革形勢,中國將繼續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制度型開放轉變。一是放寬市場準入和擴大制度規則的開放。包括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保護外商在中國投資的合法權益。2018年以來,包括上海特斯拉汽車、沈陽華晨寶馬、廣東巴斯夫和??松纫慌馍掏顿Y重大項目陸續開始實施。二是推動進出口貿易增長,包括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和擴大進口貿易。2018年底調整的進出口稅率將在新的一年繼續發揮作用。三是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四是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促進多邊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與便利化。五是推動中美經貿磋商,緩解貿易摩擦給雙方和世界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2009年1月6日,中美雙方在北京展開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就解決中美經貿分歧開展積極和建設性的磋商和對話,中美貿易摩擦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
  展望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為復雜嚴峻,總體上經濟增長將有所減慢。但是,中國發展有足夠的韌勁和巨大的潛力,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經濟的效應繼續顯現,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和深化改革開放的信號有利于穩定企業和市場的信心,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各項政策會逐步發揮作用,中國經濟將朝著長期向好的方向發展。
 ?。ㄘ熑尉庉嫞捍蘅肆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011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