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雙元創新研究述評與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創新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作為企業更新能力、增強適應性的重要途徑日益受到學者關注。通過回顧個人、組織雙元創新的相關理論,雙元創新前因和后果變量的研究,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個人;組織;雙元創新
  中圖分類號: F24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37
   0 引言
  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明確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對于企業而言,在互聯網共享經濟時代,企業應該順應國家創新趨勢環境,加快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因此,如何提升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界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技術創新領域的文獻指出,雙元創新是企業更新能力、增強適應性的重要途徑,企業應重視探索式和利用式創新能力。2017-2018年間,僅知網數據庫中,關于雙元創新的文獻就多達180余篇。以往研究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研究主題來看,諸多研究驗證了領導風格、組織學習、知識管理等因素對雙元創新的影響,而關于差錯管理與雙元創新的研究較少。研究設計方面,現有文獻聚焦于組織雙元創新,忽略了個人雙元創新。本文通過歸納了雙元創新的理論基礎、雙元創新的研究綜述,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1 理論基礎
   1.1 雙元創新的定義
  雙元創新可分為探索式和利用式創新。諸多研究認為雙元創新存在于組織層面,殊不知雙元創新也存在于個人層面,定義如下。
  組織探索式創新追求多樣化目標,強調新的知識基礎,研發全新的產品、市場。組織利用式創新追求穩定目標與效率,強調利用現有的知識基礎,更新既有產品、服務和市場。個人探索式創新是通過嘗試新方法來完成任務,并從差錯中學習,具有多樣性、靈活性、風險性、長遠性等特點。個人利用式創新是依靠已有的經驗來完成任務,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具有可靠性、有效性、短期性等特點。
   1.2 雙元創新的性質與特征
  Gupta等對 “探索”和“利用”的內涵和性質進行了總結,見表1。
  雙元創新的特征比較,見表2。
  綜上,國外學者對雙元創新性質和特征方面的研究較多,對于國內學者,后續可在中國情景下,結合雙元創新的性質,拓展相關研究。
   2 雙元創新的前因
   2.1 個人雙元創新
  雙元創新前因研究較少。僅Mom等研究表明管理者自上而下的知識流動有助于利用行為的發生,管理者自下而上和橫向知識流動有助于探索行為的發生,因此,后續研究可多聚焦于個人雙元創新影響因素的分析。以及跨層次分析交互變量對個人雙元創新的影響。
   2.2 組織雙元創新
  “如何提升組織雙元創新”備受學者歡迎。其前因變量涉及面較廣泛。
  領導風格方面,O’Reilly和Tushman認為,雙元創新是通過高層管理者的內部過程來促進的。Smith和Tushman提出了一個整合的機制,指出領導團隊可以成功的管理雙元創新。傅曉等研究了家長式領導對雙元創新產生和實施階段的影響。王燦昊和段宇鋒認為,變革型領導有利于探索式創新,交易型領導有利于利用式創新。
  高管團隊特征方面,Jansen等的研究表明,高管團隊特征能夠推動組織探索式和利用式創新,并且變革型領導能夠調節在高管團隊特征與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的作用關系。薛媛的觀點,性別、經歷和學歷的多樣性可以促進企業的雙元創新能力,并最終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知識管理方面,March的經典文獻探討了探索和利用行為間的關系,對顯性知識的管理,將有利于組織整體的利用行為而不利于探索行為。Miller等的研究表明,對人際化的知識管理進行強化,將對組織整體的雙元行為產生重要影響。 梁阜和張志鑫(2008)認為,知識搜索寬度和深度與雙元創新間存在非線性關系。
  組織學習方面,許暉和李文認為,組織學習能促進雙元創新(漸進和突破),利用式學習主要對漸進性創新有影響;探索式學習主要對突破性創新有影響。而奚雷等發現,雙元學習對雙元創新平衡性、互補性和協同性均具有正向的交互影響。馬鴻佳等指出,關系學習(信息共享、共同理解)在關系質量與雙元創新間起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關于組織雙元創新的前因文獻有豐富的積累。但是,有學者認為,創新伴隨著對新事物、新方法的探索,該過程難免出錯。那么這些差錯會對雙元創新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后續研究有待拓展或探討前因變量的交互作用。
   3 雙元創新的后果
   3.1 個人雙元創新
  關于個人雙元創新的后果研究集中在創新績效方面。Rosing和Zacher學者指出,員工的探索和利用能力對創新績效有重要影響,而關于兩者的作用機理尚未得到清晰闡明,有待深入研究。劉新民等理論闡述了,雙元創新與創新能力培養耦合關系,高校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過程中,可能會存在類似于組織雙元創新能力失衡下的問題,即二元化與專業化的問題。但是尚未通過數據模型驗證。綜上,需挖掘和驗證更多的個人雙元創新后果影響。
   3.2 組織雙元創新
  組織雙元創新后果包括績效管理、競爭優勢等。
  競爭優勢方面,段夢等指出,創業導向對探索式創新有正向影響,而對開發式創新的影響則呈現倒U型趨勢,并且創業導向通過雙元創新影響企業競爭優勢。李瑞雪等認為,雙元創新與企業核心能力密不可分;內外向開放式創新通過促進企業漸進創新,從而提升企業核心能力;內向型開放式創新通過促進突破創新,影響企業核心能力。
  績效管理方面,柴華奇等認為,隱性知識顯性化通過提升組織雙元創新間接影響臨時團隊績效。而章正和汪琦的研究表明,雙元創新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績效,并且探索式創新的影響系數大于利用式創新。卑立新認為,知識獲取路徑與雙元創新有復雜關系,并且雙元創新與企業創新間存在倒U型關系。
  綜上,關于組織雙元創新后果的文獻有一定積累,但是尚未達成一致的研究結論。后續研究可提供更清晰、細化的理論解釋。
   4 結語
  對雙元創新的研究現狀分析表明,雙元創新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后續研究可從兩個方面對現有研究進行改進。研究主題方面,對于組織雙元創新,雖然研究較成熟,但是探討差錯管理影響雙元創新的研究不多見,有待深入挖掘和交互分析;對于個人雙元創新,其前因和后果的研究相對較少,仍有較大的理論和實證方面的上升空間。研究設計方面,跨層研究設計逐漸受到學者重視,后續研究可考慮這種方法。此外,多數研究橫向選取數據,但是領導風格、組織學習對創新的影響,以及創新對績效、競爭力的影響可能存在時滯效應,后續可采用縱向研究設計。
   參考文獻
  [1] Rosing,K.,& Zacher,H.Individual ambidexterity:the duality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novative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7,26(5):694-709.
  [2]王燦昊,段宇鋒.不同領導風格、知識積累與組織雙元性創新:能力柔性的調節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23):17-24.
  [3]傅曉,李憶,司有和.家長式領導對創新的影響:一個整合模型[J].南開管理評論,2012,15(02):121-127.
  [4]薛媛.高管團隊特征與雙元性創新的關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8,(32):63-66.
  [5]柴華奇,包清臨,王吉林,李美佳.隱性知識顯性化、雙元性創新與中小企業臨時團隊績效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6(05):198-205.
  [6]卑立新.知識基視角下組織雙元創新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22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