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旅游研究述評與展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康養旅游作為新興的旅游業態,是旅游資源利用新形勢的有效探索。在健康和旅游的雙重需求下,國家政策著重支持“康養+旅游”新型旅游發展模式。然而,我國康養旅游研究近年來才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仍處于探索階段,迄今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和實踐基礎,尤其是對于開發潛力和區域發展模式比較分析的研究。通過對康養旅游的理論探討進行梳理與歸納,從概念界定、發展模式、市場需求及產品開發、目的地建設和開發潛力評價等方面指出當前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趨勢。從研究方法來看還處在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為輔的初始階段。未來研究可以圍繞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兩個層面進行創新。
[關鍵詞] 康養旅游;開發潛力;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F5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4-0050-03
康養旅游作為旅游的新業態、新模式,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養生的多元化需求,成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近年來,各級政府頻頻出臺相關支持性政策,大力促進康養產業發展。2016年1月,國家旅游局出臺《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公布了首批5個“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并將康養旅游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同年2月,國家林業局印發《關于啟動全國森林體驗基地和全國森林養生基地建設試點的通知》大力推行森林康養產業試點。同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該規劃明確指出各地區應根據區域實際情況積極探索促進健康與旅游、養老、健身及休閑融合的新模式??叼B產業在相關政策支持下成為現代旅游業發展中的新寵,其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隨著實踐探索不斷的展開,國內外學者對其理論研究也開始投入充分的關注與重視,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系統和實踐基礎,學術研究仍相對滯后?;诖耍缦峦ㄟ^對國內外康養旅游研究現狀進行回顧與評價,以期為其研究趨勢提供思路。
一、康養旅游研究回顧
國外康養旅游起源于健康旅游,十四世紀初溫泉療養地的建立是健康旅游最初的發展形態。從國外文獻來看,康養旅游在國外的研究主要涵括了健康旅游的定義、開發實踐及市場需求。而我國康養旅游始于攀枝花和秦皇島兩個國家級康養產業試驗區的規劃?!翱叼B”概念得以受到學術界的關注與熱議,旅游市場上康養產品也逐漸增多。目前,學術界還沒有對康養旅游的內涵給出一個權威的界定。Muller(2001)認為養生講究身心平衡,是身體、精神及思想達到協調狀態,是一種自我認同、身體保健、健康飲食、娛樂舒心、環境舒適等和諧狀態。而國內王趙(2009)較早的對其內涵進行了探討,指出康養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生態、人文與文化環境基礎上,結合觀賞、游樂、康體及休閑等方式,以強身健體、醫養和延年益壽等為目的的旅游活動。徐紅罡、劉慶余(2006)等學者則認為康養旅游實質上是一種“旅游+”戰略,強調其融合性。而國家旅游局2016年頒布的《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中對康養旅游也進行了定義。定義康養旅游是指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心養性、關愛環境等各種手段,使人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都達到自然和諧的優良狀態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和??叼B旅游作為旅游新業態,在促進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全域旅游建設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如何開發康養旅游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和大眾的青睞,并成為研究的新焦點。
?。ㄒ唬┛叼B旅游發展模式研究
國外學者對其康養模式研究以水浴療養、森林康養以及醫養旅游為重點,分析各模式下對人類健康發揮的作用(IngramJ,2009;MitaniToru,2011)。而國內研究則側重康養旅游的融合發展,根據資源、地域環境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對溫泉康養、森林康養、醫療康養、田園康養模式等進行了探討。謝曉虹(2018)從地理區域、氣候特征、資源狀況及特色產業四個層面探究不同區域的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并提出現階段我國特色小鎮康養旅游主要模式。何彪(2018)通過運用SWOT分析法剖析海南康養旅游發展現狀,進而從多元產品供給體系、合理空間布局、創新運營模式三方面提出發展策略。葉智(2017)提出融合是森林康養發展的趨勢,可以實現與森林城市建設、健康事業、全民健身運動、養老、旅游和森林教育等業態的融合發展。
?。ǘ┛叼B旅游市場及產品開發研究
康養旅游作為旅游發展的新業態,其產品的開發設計無論在實踐還是理論上都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對類似的養生、康體、健康旅游產品開發研究較多,依據市場、資源、體驗等分析產品開發。EADidaskalou(2003)等分析了影響希臘伊卡里亞島溫泉度假康養旅游發展的重要要素,指出氣候資源在其產品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Sharifabadi AM(2014)等通過利用模糊TOPSIS法建立模型,探討了游客的滿意度對康養旅游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得出基礎設施、專業技術人才與滿意度息息相關。Melanie Smith(2015)通過德爾菲法咨詢了25位健康領域的專家,梳理波羅的海地區的醫療旅游資源,提出了溫泉SPA、森林浴、生態化妝品等12類新興醫療旅游產品開發方向及健康產業集群發展策略。Jonas-BerkiM(2015)指出,匈牙利醫療旅游大多建立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建議匈牙利醫療旅游產品開發要增加附加值產品,打造醫療旅游的空間集聚。林峰(2006)等通過分析消費者對生態養生產品的需求,從地域、年齡、性別、商務市場、中青年消費訴求和生態度假市場等方面對其旅游市場進行劃分,分析得出生態養生產品市場主要表現為幾方面:從地域上來看以珠三角及海外市場比重比較高,從消費人群來看主要以中老年為主,而性別上則主要為女性,另外消費者比較關注生態養生餐飲消費和市場檔次。黃秀娟(2002)利用層次分析法,探尋出適合我國森林旅游產品開發的產品開發適宜性評價方法,并總結出了相應的結構模型。汪文琪(2018)構建出適合康養旅游產品開發的RMFEP模式,提出開發思路、構建產品體系,最終對海南省康養旅游產品進行開發策略擬合。 ?。ㄈ┛叼B旅游目的地建設研究
世界上第一個森林浴基地于19世紀40年代在德國巴特的威利斯赫恩鎮創立,隨之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日益受到重視。2007年日本建立了首個森林康養基地認證體系。Mitani Toru等(2011)設計了與自然零接觸的“自然吧臺”,用以發展區域性老年康復等健康保健設施。王建宏(2016)通過醫養結合打造攀枝花康養勝地。何少琪(2018)以云南省2010年和2016年相關旅游經濟數據為基礎,利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會網絡分析法計算出16個地級市各項空間特征指標,研究發現云南旅游的核心從昆明一地擴展到昆明、麗江及大力三大核心區,完成由點到面的結構演變。謝文彩、李星明(2018)等以武漢市50家康養旅游地為樣本,運用最鄰近指數、Voronoi多邊形面積變異系數、核密度分析及緩沖區域分析,研究其空間分布,發現康養旅游地呈現集聚狀態,且其分布與交通干線、河流湖泊分布關系密切,在此基礎上對武漢市康養旅游地空間布局提出了優化建議。
?。ㄋ模┛叼B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研究
旅游開發潛力評價是測量旅游資源是否具備發展旅游業的條件,并進一步測度其獲取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的潛力。旅游開發潛力的研究逐步納入國內外學者研究視野。國外學者Taylor(2013)以消費者需求為研究視角,從資源、基礎設施及政府政策三個方面對贊比亞的農村旅游開發潛力進行測度。程乾(2010)等利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法對古村落旅游資源環境進行評價,較大的提升了評價的可靠性、客觀性及準確性。而對于康養旅游開發潛力的評價研究則處于起步階段,其研究多是在借鑒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體系基礎上,結合康養旅游特質選取其指標體系。Erdem(2015)從區域位置、政策支持、醫養水平三個方面對其健康旅游發展潛力進行測度。陸曉梅(2017)運用多層次灰色評價法,從資源、環境、基礎設施及社會支撐等角度以安徽省五個國家森林公園為例對森林康養旅游開發潛力進行評價。李濟任(2018)從森林康養資源價值、環境價值和開發建設價值三個層次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遼東山區森林康養資源開發潛力進行評價。潘楊劉等(2019)通過建立森林潔凈度、氣候適宜度、景觀美景度及資源豐富度四項準則建立森林康養資源評價指標框架,著重分析了四類康養活動的核心要素指標,并以此提出對策建議。
二、康養旅游研究述評與展望
綜觀研究成果,隨著康養旅游實踐的不斷展開,其理論研究也逐步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與重視,目前研究取得的進展及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研究內容來看,整體上國內外關于康養旅游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界定、發展模式、市場需求及產品開發等方面。國外關于康養旅游研究起步比較早,且以實踐和實用性研究為主,而國內則對康養旅游發展模式進行探索,研究較多的為醫療康養和森林康養,側重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目的地研究。但是對其理論研究仍有所欠缺,跟不上產業的發展要求。國內外學者缺少對于康養旅游消費者偏好的研究,尤其是關于康養旅游者動機、信息獲取相關研究較少,進而使之關于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和開發潛力評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從研究方法來看還處在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為輔的初始階段。大多數學者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獻分析法,而相關的數量統計技術、空間計量技術等在康養旅游研究上運用的較少。僅有少數學者嘗試構建康養旅游資源評價體系,而對于綜合比較分析的研究較少,尤其是缺少以區位特征、資源特性為視角,分區域評價開發潛力的水平、趨勢及空間差異的實證研究。
基于對康養旅游研究回顧與述評,未來研究可以圍繞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兩個層面進行創新。
第一,研究視角。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旅游開發潛力評價指標設定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并對其開發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而康養旅游開發潛力評價體系的構建多以此為基礎,從資源、環境等方面建立指標體系,未來的研究可以嘗試以區域為視角,考慮區位特征,以全域視角來規劃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第二,研究方法?,F有文獻對康養旅游的研究多為定性研究,以描述為主,適用性較差,探索合理、科學的方法對區域康養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現有利用AHP法等評價單一區域開發潛力的基礎上,結合比較分析法和空間計量工具,以區域角度比較分析其各自差異性、優勢性及資源空間分布特征,從而進行全域康養旅游空間規劃是未來研究可以探討的方向。
[參考文獻]
[1]Smith M. Baltic health tourism: uniqueness and commonalities [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2015,15(4):357-379.
[2]Jonas-Berki M,Csapo J,Palfi A. A Market and Perspective of Health Tourism Destinations :The Hungarian Experience[J]. Internationl Journal of Tourism,2015,17(6).
[3]Taylor TK,Bandathole C. 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Northern Province of Zambia[J].American Journal of Tourism Management,2013,2(1):10-25.
[4]Erdem H.Added Value of Health Tourism and its Potential in Bursa[J].Russian Academic Journal,2015,31(1)136-140.
[5]葉智,郄光發.跨界與融合是森林康養發展的必由之路[J].林業經濟,2017,39(11).
[6]黃秀娟.森林旅游產品開發的適宜性評價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2.
[7]董少華.醫療旅游產品開發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8]汪文琪.基于RMFEP模式的海南省康養旅游產品開發策略研究[D].海南:海南大學,2018.
[9]謝曉虹,郭倩,吳玉鳴.我國區域性特色小鎮康養旅游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18(9).
[10]何彪,謝燈明,蔡江瑩.新業態視角下海南省康養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南海學刊,2018(9).
[11]魏長晶,李江風,張志.森林旅游資源開發潛力定量評價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6(3):220-223.
[12]陸曉梅,張鑫,高淑春.森林養生旅游開發潛力評價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7,37(1):44-49,104.
[13]李濟任,許東.基于AHP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森林康養旅游開發潛力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8):135-142,169.
[14]中國旅游局.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LB/T051-2016[S].北京:中國國家旅游局,2016.
[責任編輯:高萌]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