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分析及解決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重視農業生產的同時,也逐步進入整體農業機械化的生產。近幾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都在不斷的提升,農機管理也逐步制度化。所以,高效地推進農業機械化是關系到我國國計民生的大事業。本文主要從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現狀和存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措施,今后的農業生產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解決措施
  一、引言
  農業機械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近幾年來,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與推進給我國的農業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推動,農村人均機械設備不斷增多,在對農業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之后,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率也逐漸提高。不僅使農業的產量顯著增加,也使我國的農業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雖然農業機械化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許多優質的服務,國家也給予農業發展高度的重視,但是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較為緩慢,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仍然處于弱勢。
  二、現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1.農業機械化整體發展水平較低。在許多歐美的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早已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得到普及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普及較晚,農業機械化的作業水平存在著嚴重的不足,使得農業機械化整體發展水平較低。在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的時候,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我國的農機產品性能單一,可供選擇的范圍有限,很多農民家庭只擁有一輛四輪拖拉機,沒有級別更高的農機配具,從而導致拖拉機的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無法發揮更多的作用。第二,許多地區的農業生產依然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無法高效的利用農機資源,從而使得農業生產的效率偏低,影響農業生產發展水平的提高。
  2.農業機械化發展資源配置不當。首先,在我國的不同地域,農業機械的分配不均衡,主要是由于地域環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各個地區的農業發展水平不相一致。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由于經濟水平跟得上,許多農民購置了大量的農業機械,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生產效益,還促進了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而在一些經濟稍微落后的地區,農民缺少資金來購置農業機械設備,仍然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由此導致農業機械化水平由于地域的差異而出現不均衡的現象。其次,農業機械設備結構不合理,由于農業機械設備生產技術不夠先進,導致許多農業機械設備容易過早出現老化的現象,一般中小型的農機設備偏多,大型農機設備多從國外引進,很少出現過度老化的現象。最后,農作物機械化的作用程度不平衡,大體上來看旱田農作物的機械化水平是高于水田農業化機械水平的,而且,糧食作物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普遍高于經濟作物。
  三、影響因素分析
  1.農民人均收入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經濟基礎。一般來說,農民的人均收入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經濟基礎,如果一個地區的農民收入普遍偏低,都會影響農民對土地的資金投入,更不用說投入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再加上農業生產受到地域環境和季節性的外在因素影響,所需要的農機品種不是固定的,所以想要實現整體農業機械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相對來說,如果農民對農業生產的投入不足,會使得農業生產以及發展出現嚴重的萎縮。又因為資本的不足,農民基本上沒有能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也就進一步阻礙了農業機械化在農村地區的發展。農民的收入主要包括三種,分別是農業產業收入、非農產業的工資性收入以及國家對農戶的轉移性收入?,F階段,許多地區的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沒有強大的資金保障,大多數農民會選擇進城打工。后來,隨著國家農機下鄉政策的實施,使得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得到了顯著的增加。因此,想要促進農業機械化的顯著發展,需要不斷地增加農民收入的變量。
  2.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客觀前提?,F如今,農村剩余勞動力越來越少,傳統的農耕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往大城市轉移,做一些零散工來維持日常生活。所以想要實現農村機械耕作的大面積普及,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勞動力價格的高低,或者說,與勞動力和資本稀缺的相對程度有關。所以,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如果能夠大量地向二三產業轉移,這也可以看作是保證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本條件。但是如果農村農業剩余勞動力依然處在大量過剩的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機械與其他科技相結合對農業生產的推廣。
  四、我國農業化機械發展的解決措施
  1.加大宣傳教育。想要使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的理念深入到各個農業生產地區,需要提高農民整體的科學文化水平以及能力素養,所以國家需要重視農業機械化政策的宣傳教育。可以印發一些農業機械化宣傳手冊,讓農業生產人員更加深入的了解農業機械化的生產模式。還可以制作農業機械化推廣視頻,便于大多數人的認識和理解。一些地區還可以通過政府組織農機技術人員開展農業機械化知識講座,向廣大農民普及農業和機械化的科學知識與常識。除此之外,可以派遣一些專業的農機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村,為農民解決農機上存在的問題,可以給農民講述一些專業的維修技術以及養護技巧,同時引導農民規范的使用農機設備。
  2.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想要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整體普及,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不僅僅是在設備上要有足夠的投資,同時還要能夠結合科技與技術的創新。所以國家要依法加大對有關科研機構和院校從事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要能夠成立相關的專項基金,進行全面的組織和實施大型新型農業機械產品和配具的開發與生產。要對市場的需求做充分的調研,要對市場需求大的短缺產品進行重點的研究與生產。結合一些政策的推廣,逐步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部門以及推廣部門參與的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體系。
  3.大力推進土地規模的經營。想要實現農業機械化的普及需要大面積的土地,但是就我國的土地分配制度來看,土地經營大多被分散成了許多小塊,沒有整體性,這也就限制了農業機械化的大面積推廣。想要解決這種問題,首先是要加速土地的流轉,推行將土地承包給農業大戶的做法,這樣有助于農業大戶建立以機械作業為主的農場生產模式。其次,可以實行統種分管制,在土地承包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對成員承包的土地進行統一管理,從而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統一生產。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作為一個農業生產大國,解決農業機械化生產問題刻不容緩,針對所面臨的問題,需要有條不紊的制定計劃并實施。解決農業機械化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這個過程會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因素,由于我國占地面積龐大,無論是氣候還是地形,不同的地區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甚至有的地區還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這就導致農業機械化的推行工作復雜并且緩慢。所以在實際的生產與推廣過程中,除了重視宣傳教育以外,還要加大財政投入,擴大經營規模,建立起信息化的農業生產,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推動農業生產整體機械化水平,使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達到一個更高的層面,高效地推動農業機械化進程。
  參考文獻:
  [1]王成軍, 李想. 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 農機化研究, 2012, 34(5):241-244.
  [2]王曉薇. 牡丹江市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D]. 東北農業大學, 2014.
  [3]漣水縣農業機械化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D]. 南京農業大學, 2016.
  作者簡介:張海嬌(1980-09-21),女,漢族,廣西昭平縣,本科,初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機械化生產發展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9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