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不一定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柯樸
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國內的大
小醫院引進和開發了不少新的診療技術和設備,這對促進醫療水平的提高、為人們在就醫時提供更多的選擇,應當說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有些專家和大眾傳媒在廣告中介紹這些診療技術和設備時,動輒就說是"劃時代的突破",動輒就說是找到了 " 根治"某種疑難病癥的方法。然而,就在這些贊譽之聲不絕于耳之時,一些常見病的發病率卻日趨升高,一些疑難病癥的治愈率仍不盡如人意。顯然,一些專家和傳媒對引進開發診療技術設備的宣傳與現實之間,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說白了,就是在宣傳引進和開發的診療技術設備時,有些專家和傳媒"報喜不報憂"。
且不說在引進診療技術設備方面,也存在著像其它領域引進人家過時甚至淘汰的技術設備的令人憂慮的問題,就算引進的都是新東西,在醫療領域,新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有些新的診療技術設備,在某些方面可能看似有些特殊和獨到之處,可是由于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新的技術設備與傳統的相比,至少在經驗和遠期療效方面,尚有待積累和驗證。只有經過相當長的過程,醫學方面的新事物才能逐漸完善,傳統的東西才能"讓位"。前些年,不少醫院引進了一種在角膜上動手術治療近視的設備和方法,當時的宣傳廣告給人以近視眼已經找到了理想的治療方法的印象,然而,沒過多久,就不再有人提這種治療近視的方法了,甚至有人指出這種治療方法存在種種弊端,所以至今大多數近視者仍然要靠戴眼鏡矯正視力。又比如,有些醫院引進開發了超聲碎石設備,說是不用開刀,就能治好膽結石、腎結石等等,可時至今日,這些碎石設備也沒能取代手術,宣傳這種治療方法神奇的聲音卻聽不見了。這難道不是盲目迷信"新"給人們的教訓、不是
"報喜不報憂"的絕妙反證嗎?
人人都希望健康,人人都希望盡快找到診治所有危害人們生命的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不管情愿不情愿,人們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迄今為止,盡管醫學科學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人們在對付疾病方面確實比以往有了更多的辦法和選擇,但在醫治目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方面,并不存在"奇跡"。承認和接受這個現實,會與人們的愿望產生矛盾或沖突,而只有如此,面對新引進或開發的診療技術設備的廣告宣傳,心里才能大概有個"譜",才不會有"上一當"的感覺。
在醫療保健領域,許多人有"報上說的、廣播電視播出的"就是"可信的"的思維定勢。但是,現如今,"無利不起早"的想法和做法普遍存在,對診療技術設備的廣告宣傳也不例外。在實行市場經濟的時代,這無可厚非。所以,引進或者開發一種新的診療技術設備,當然會有人"吹喇叭,抬轎子"。有"利益驅動",哪有"賣瓜的不說瓜甜"的事?"報喜不報憂",很自然。翻翻報章、聽聽廣播、看看電視,醫療保健領域的廣告,特別善于把話說到追求健康長壽的老百姓的心坎里。眼下,企圖扭轉人們追求利益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現實的,因此,人們有必要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勢,無論是在哪里見到、聽到的有關醫療保健方面的信息,一定要多個心眼,最好能經過自己頭腦的分析,弄不明白的可以去請教有真才實學的專家,千萬不可輕信。
還應當看到,在醫學科普宣傳中,近年來存在著一種傾向:凡是新事物,都是完美的。這樣的宣傳,給人造成醫學已經無所不能的錯覺,進而誤導人們的醫療保健行為,甚至造成醫患糾紛---因為見了報章的"成果",醫生卻往往不能兌現。實際上,如果請真正的權威去評價一種新診療方法,他一定會在肯定其優秀之處的同時,指出其不足、局限或尚待完善的地方。醫學科普宣傳,千萬不能與廣告等同,必須實事求是,尤忌片面性和形而上學。如此,才能真實地反映醫學科學的現狀,引導人們正確對待保健與求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153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