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人自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想要擁有一顆自在的心,首先要學會“看得淡”,才能在“看得開”中,享受“看得遠”所斬獲的成果,也才能在“澹泊明志”中,順利找到自己的指南針;心靜自在的人,當然不會為五光十色所迷惑,得以在“事貴專精”的努力不懈中闡發“寧靜致遠”的哲趣。
人活得不夠自在,活得不夠開朗,最大的原因在于沒有認清自己,對于現實環境又太過于依賴,導致一事無成,外加挫折連莊;其實,自古以來,只有人去適應社會環境,而不是倒過來,要所有人配合我們的好惡。
時下很多人,對于環境的不確定性,紛紛表態要善待自己;由于錯估形勢,有時候還會出現“表錯情”的尷尬場面,弄得身不由己不打緊,反而種下吃力不討好的危厄局面。
善待自己的陳義,在于善待自己的心,只要不違反社會善良禮俗,都值得努力去追索;讓原本一顆空虛與不確定性極高的心靈,能夠獲得靈智充盈與歡笑滿溢的積極籌碼。
說真的,想要確實認識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人,最擅長于姑息自己,也會找一大堆理由來原諒自己;所以在善于包裝下粉墨登場,加上太過于“社會化”,當攬鏡自照之余,有時還真的會讓自己嚇一跳,差一點不認識自己的真實面貌呢!
或許人們天生就懂得保護自己,如果缺乏良知與良德的鞭策,難免會出現走味的狀態;為了避免到頭來一場空的悲愁,一定要讓自己走在正確的人生大道上,透過自己實質的努力后,所造就出來的良能,才能與關懷眾人的大愛相互結合,展現人性最為溫婉諧美的一面。
無意中聽到這樣的一句話:“不是你的菜,別去掀鍋蓋;不是你的愛,不要去依賴?!痹谏顚嵕持?,總讓人莞爾一笑;其實,最讓自己無法掌握的,不是關懷與自我伸展的力道,而是詭譎多變的時局之外,還有自己莫名其妙的小情緒,無怪乎無法掌握自己的情緒,終將會成為折傷自己健康身心的隱形殺手。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巧遇許多充滿哲智的小故事,并不需要說一大堆道理來闡述,只要有心人一看便知曉;最怕的就是許多大道理,明明“三歲兒童雖道得”,然而卻“八十老翁行不得”。當無法落實的人情義理,也等同不知道,縱然真理當前,也會失去它的價值與陳義。
總之,想要“知行合一”,并在“言行一致”中,成就生命的曦暉;一定要在靜思與力行的平臺上,讓冷靜的頭腦,加上熱情的心靈,展現親和力與向心力。這樣一來,所有人便能沐浴在暖暖的陽光中;也能在貼心怡人的領域里,徜徉于無拘無束的多情流光中,享有自在溫婉與愜意的生活。
編輯:汐顏 xiyanbianji@sina.co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97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