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醫導引對現代心理放松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導引,指“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是呼吸和肢體運動相配合的一種中醫養生運動。現代心理放松療法是一種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活動,降低覺醒程度,通過訓練提高身體紊亂的功能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方法。本研究探討了,基于整體觀和辨證論治視角下的中醫導引行氣,對現代心理治療中心理放松療法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為心理治療與心理學本土化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中醫導引;整體觀;辨證施治;積極心理學;心理放松
  1 引言
  心理放松療法是心理咨詢與治療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治療方法?,F代心理放松的目的,主要是使病人利用腹式呼吸和肌肉放松緩解緊張的情緒和緊繃的神經,達到緩解焦慮,放松情緒的目的。但是,心理放松在某種程度上屬于醫學模式下的心理治療觀。當個體進行心理放松的時候,潛在的信息是,個體正處在焦慮、緊張和不安之中,這樣反而會不斷地提醒患者,他正處于疾病狀態。這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和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效果。相反的,導引是基于中醫整體觀與辨證論治的哲學觀視角下的一種治療手段,強調以意識為主導,通過形體的導引運動,配合呼吸吐納,使經絡氣血暢通,臟腑功能和調,從而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促進身心健康的養生保健方法。這與積極心理學主張關注個體積極的應對資源的觀點不謀而合。因此,本研究介紹了中醫導引的理論和操作,將其與現代心理治療中心理放松過程進行對比,目的是豐富現代心理放松療法的理論和技術過程,促進心理治療本土化,以期更好的為來訪者服務。
  2 現代心理治療中放松療法的理論與操作介紹
  行為療法認為“行為”改變,機體相應的“態度”和“情感”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比如,做出微笑的表情,可以提高個體的愉悅水平。一般的,當人們心情緊張時,不僅主觀上“驚慌失措”,身體各部分的肌肉也會變得緊張僵硬;當緊張的情緒松弛后,僵硬肌肉還不能松弛下來,但可以通過按摩、洗浴、睡眠等方式讓其松弛。因此放松訓練的基本假設是改變生理反應,主觀體驗也會隨之改變。也就是說,經由人的意識可以把隨意肌肉控制下來,再間接的使主觀體驗松弛下來,建立輕松的心情狀態?,F代心理放松療法主要包括呼吸放松、漸進式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三種。一般要求來訪者,當有壓力和焦慮時,隨時用熟悉的放松方法來代替壓力和焦慮來解決情緒困擾。
  現代心理放松療法是一種通過訓練,有意識的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降低喚醒水平、改善機體紊亂功能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屬于行為療法的一種。行為療法認為“行為”改變,機體相應的“態度”和“情感”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現代心理放松療法主要包括呼吸放松、漸進式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三種。一般要求來訪者,當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困擾時,運用已經熟悉掌握了的放松方法,隨時用放松替代緊張焦慮,從而解決情緒困擾。
  3 導引的中醫哲學觀
  3.1 整體觀
  導引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過程,使機體從整體上受益。調息的整體作用很明顯,調息活動可以起到推動內氣運行、培補元氣的作用,使周身氣血通達,整體生機旺盛。調身操作可以使肌肉豐滿而有彈性,穩定關節,增加柔韌性和靈活性,促進胃腸蠕動、消化收。調心在三調中最為重要,中醫理論認為,心主神明,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調心可以安定心神,主明則下安,故調心可以對五臟六腑起到良性調節作用,使整個機體收益。
  3.2 辨證論治
  中醫導引的辨證論治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辨證施功,二是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中醫中,辨證治療是以病人的癥狀表現和醫生觀察到的癥狀為基礎。運用中醫理論,分析病灶位置、病灶性質、寒熱、病情、正氣與邪氣的關系,得出綜合結論的過程。隋朝太醫令巢元方等所著的《諸病源候論》輯錄了“養生方法導引”289條,刪去76條重復,計有213種導引法,用來治療各種疾病110病侯。且書中不同疾病用不同功法治療,多數病侯,辨證之后有多種導引法,多者可達十幾種。體現出辨證施功是中醫導引法的重要特點。因人、因時、因地施功原則,認為導引方法的選擇還要考慮疾病因素之外的個體差異,如性別、個性、體質等;還要考慮一年的四時變化和一日的晨昏變化;同時也要考慮地域和環境的變化等。
  4 中醫導引“調身、調息、調心”理論與操作
  導引古稱道引,《諸病源候論》中的“養生方導引法”分別記載:“蹲坐,身正頭平,叉手安頦下……日日損”;“坐, 兩足長舒……去冷血冷風,日日漸損”;“長舒兩足,足趾努向上……去臂腰疼,解溪蹙氣,日日漸損”。 導引本質上是一種獨特的身體運動。其典型的運動特點體現在“外導而內引”。在“導引”中,“導引”是“導氣令和”,指呼吸運動,引為“引體令柔”,指肢體練習,表明這種運動主要是一種與呼吸和肢體運動相結合的健康運動。
  5 基于辨證施治的導引技法
  在《服氣療病篇 · 第四》指出 : “凡行氣以鼻納氣 , 以口吐氣 , 微而引之 , 名曰長息。 納氣有一 , 吐氣有六 。納氣一者謂吸也 , 吐氣六者謂吹、 呼、 唏、 呵、 噓、 嘶(口 四), 皆出氣也 。凡人之息, 一呼一吸元有此數 。欲為長息吐氣之法, 時寒可吹 , 時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風, 呼以去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產。嘶以解極,凡人極者多噓嘶,道家行氣率不欲噓嘶, 噓嘶者長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出于仙經。”先秦時期,就已有用不同的呼氣方法養生的導引術,陶氏對六朝以前的呼氣法作了總結 , 提出了“ 吐氣有六 ”,并用于醫。后世皆宗此說,并將其理論及練法作了進一步的提高 , 形成了較為完善的“ 六字訣” 療法 。
  6 淺談導引對心理放松療法的借鑒意義
  中醫整體觀與積極心理學觀點相一致。心理放松治療一般被認為是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控制機體的生理狀態,使生理放松,進而對抗焦慮和恐懼,取得心理放松的效果。但是,心理放松在某種程度上屬于醫學模式下的心理治療觀,更關注機體的異常狀態。當個體進行心理放松的時候,潛在的信息是,個體正處在焦慮、緊張和不安之中。這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和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效果。但是基于中醫整體觀的思想,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人體周身氣血調暢,筋骨強健,臟腑功能和調時,個體就會處于一種不僅放松,而且精神狀態飽滿健康的狀態。這與現代積極心理學強調的關注人的心理的積極面,強調個體的自愈能力的觀點相一致。
  中醫辨證施治對心理學放松療法的啟示。針對不同來源的焦慮、緊張的患者,以及不同體質、工作環境的來訪者宜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現代心理放松療法只有呼吸放松、漸進式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三種手段。針對形形色色的病人可能并不完全適用。這會影響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效果。而中醫導引則基于辨證論治,考慮了各種因素,有更多更專門的技法手段,可以對現代心理放松療法進行借鑒和補充。
  7 實踐意義
  本研究的意義在于,首先旨在豐富現代心理治療的治療手段。由于心理學整體上不過100多年的歷史,很多理論操作比較淺顯和簡單,在新的理論和操作不能及時補充的情況下,對于處理復雜的心靈工作是較為不利的。所以本研究反觀中醫學,從中醫導引法中汲取更加系統和豐富的理論和手段,力圖豐富現代心理治療的治療手段。其次,有利于心理治療的本土化,很多研究證明心理咨詢和治療脫落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來訪者不能很好的理解心理學的專業術語,如果使中醫的說法來表述同樣的內容,可能更加容易被來訪者所接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促進心理治療與中國環境的融合與適應。最后,本研究旨在說明,心理治療工作者與中醫工作者應該在現代整合醫學的整體思路下,互相學習和借鑒,進而為更多的來訪者提供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劉天君.中醫氣功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2]程志立,趙明宇.中醫養生與導引行氣[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49-52.
  作者簡介
  王婷(1993-),女,陜西省商洛市人。陜西中醫藥大學學生、應用心理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健康心理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141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