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組育人”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是當代各級各類學校的根本任務。如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而深入持久地參與,提高學校德育的效果,是在德育理論和實踐中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第十八小學校(以下簡稱十八校)在實踐中摸索出“小組育人”的德育策略,克服了一般的“班級管理”難以真正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缺憾,同時使德育的多種途徑能夠得以具象化地落實,使各種育人途徑的作用在學校最小一層的群體——小組中體現出來,德育工作在創新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小組育人”策略的提出
  一直以來,德育理論和實踐都特別強調班主任是學校德育的主力軍,是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通過加強班級管理實現對學生的管理是司空見慣的德育工作部署。但班級管理的主要方式是針對班集體開展的,由于小學班級容量大、班主任教學任務繁重、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家校合作不利等原因,班主任超負荷付出但工作效果不佳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班級管理如何轉變思路,改變工作方式,使學生成為德育主體,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是學校德育亟需解決的問題。
  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C.W.Mills)認為同輩群體是影響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他人,對于小學生而言,應正確引導他們與同輩群體進行合作與競爭,學會表達與傾聽,學會相互尊重與欣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強調安全感、歸屬感、受人尊重和價值感對于個體發展的重要性,小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應得到尊重與認可,需要建立一種合理有效的組織方式和管理制度。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等育人途徑”,強調“要大力促進德育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實效化,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這些育人途徑看起來面面俱到,但是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們常常各自為戰,帶有強烈的情境性和偶然性,缺乏整合,這些要求難以長期而穩定地得到落實。全體教職員工都承擔起育人的職責,形成全科育人的局面,是德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基于對改革學校德育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考,十八校受到課堂教學模式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啟發,將長期以來以“班集體”為單位進行管理的模式轉變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管理的模式,提出“小組育人”的德育策略,在德育的操作性和實效性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二、“小組育人”策略的實施
  1.通過小組的創立與建設,滲透道德教育
  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十八校把一個班級的全體學生依照“強—次強—弱”的順序,綜合他們在學業成績、個性差異等方面的特征,分成具有互補性的六人團體。為便于日常管理,對組員進行了編號。同時,依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優勢,安排職務,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綜合能力最強的小組組長、思維活躍的課堂組長、責任心極強的衛生組長等。通過做事,幫助每一個學生在小世界中盡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產生歸屬感和責任感,體驗價值感。班級文化細化到小組文化,讓小組成員共同參與命名小組、設計組徽和海報、編寫目標口號等活動。共同打造的小組文化對小組成員起到凝聚人心和激勵制約的作用。借助班會、隊會等進行及時跟進,讓小組的成長成為學生努力的方向和積極進步的強大動力。精心組建小組的過程,克服了以往班級管理中優差生受重視、中等生被邊緣化的弊端,使學生感受到關愛和尊重,體會到民主、平等、人道主義的育人氛圍,接受道德教育。
  2.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充分發揮“小組育人”的作用
  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教學對學生個體發展的影響是直接而具體的,在其個性發展的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育人小組的作用在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中最為明顯和突出。在教學中,小組的合作競爭與十八校卓有成效的“三步自學式”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有機整合,每個小組成員在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和匯報、課后作業等環節中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被激發出來,學習能力不斷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養成。
  十八校秉承“讓學生‘體驗成功’”的特色教育,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全校性的文體比賽、讀書匯報會、數學節、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等;班級內專時專用的廣播操時段的做操比賽、“周達標”時段的寫字姿勢比賽、早讀時段的朗讀比賽等;根據學習內容開展的“童話故事大王”講故事比賽、布置“品文化精髓,做文明少年”的小組展示等?;顒哟蠖嗍且孕〗M為單位進行組織和評比的。學生們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性是令人欣慰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性特征也在活動與交往中逐步形成和發展。我們還誠邀家長做評委,為家長提供全方位了解孩子的機會,將學校的辦學理念傳遞給家長,促進家校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3.通過評比倡導合作競爭,強化“小組育人”的效果
  建立靈活多樣、及時有效的評價制度,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可以有效促進小組的發展。多樣化的評比方式從一日常規入手,如從晨讀午讀、課間操眼操、紀律衛生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刺激小組之間的競爭,激勵學生自我約束,形成良好的習慣。及時的評價體現在每天中午上課前五分鐘的微班會時間,由班干部對班級的一日情況進行總結匯報,使班主任能及時了解班級動態,有針對性地對小組和個人進行表揚和鼓勵或者批評和矯正。
  總之,十八校德育工作以班級為陣地,以小組為抓手,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學習和活動的主角,展現自我、約束自我,多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優秀的個性品質逐步形成。由點到面、由小組帶動班級、由班級推動年級、由年級促進學校的德育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三、對“小組育人”的思考
  1.“小組育人”的理論價值
  首先,“小組育人”豐富了小組的內涵和功能。小組的本意是為了工作和學習等的方便而組成或劃分的小集體、小班子。組建小組并對其進行管理,是一種常規的管理行為,但十八校卻將小組管理提升為一種實施全員育人的策略,將小組的功能進行更新和強化。傳統意義上行政命令式班級的小組結構是松散的,而育人小組的功能不僅僅限于合作學習、值日、發放作業、興趣活動等,它在提升個人內在素質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學校借助小組這個管理中最小的一級組織,將管理的對象化整為零,使管理落實到小組的每一個人,實現管理優化高效。小組不僅僅是一種管理形式,更是學生成長的沃土,“小組育人”逐漸成為學校實現全員育人大德育觀的有效舉措。   其次,“小組育人”完善了班級管理的理論。一般而言,班級管理的策略主要是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通過加強班集體建設去影響和教育個人?!靶〗M育人”策略則提供了一種新的管理方式,為班級管理方式提供了多樣性選擇的可能。如何組建小組、打造小組文化、挖掘小組的育人價值等問題,也值得在理論上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2.“小組育人”的實踐意義
  首先,“小組育人”在發揮學生學習和道德發展主體性方面有明顯突破。在課堂上和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全體學生認真而積極參與的態度,自信而勇敢的表現,多樣化而富有創意的成果,都顯示了“小組育人”的成效。正如馬卡連柯所說:“只有當一個人長時間地參加了有合理組織的、有紀律的、堅韌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種集體生活的時候,性格才能培養起來?!睂W生個體—小組—班級—學校形成統一體,通過“小組育人”實現了個體與群體的相伴成長和共同發展。
  其次,通過小組活動,將各種育人途徑統整起來,使德育工作更具操作性和實效性?!吨行W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六條育人途徑通過小組滲透到課堂教學、各種活動、文化建設中,延伸到校外的實踐活動以及良好的家校合作中,學生的參與是持續的、深入的、全面的。十八校為實現德育目標而采取的德育策略是務實的和有效的。
  最后,“小組育人”成為全員參與進行全科德育的大膽嘗試。德育不應該僅僅是班主任和德育課教師的任務,要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參與。十八校分步驟地要求所有教師在所任學科的教學以及課堂管理中,參與小組的建設和完善,逐步推廣全科德育。
  總之,小組作為最小的“管理機構”,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性,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多方面得到提升,而且調動了全體教師參與學生管理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水平;不僅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對學校的各項工作起到了優化催化的作用?!靶〗M育人”作為一種新的班級管理策略,值得借鑒和學習。當然,我們還需對“小組育人”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使小組對個人的影響作用更加全面和持久,推動學校構建人人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處處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鄭航.學校德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易連云.德育原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1.山西大同大學;2.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第十八小學校)
  責任編輯:肖佳曉
  xiaojx@zgjszz.c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229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