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與技能考試模式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護理學基礎》是中專學校護理學專業教學當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直接決定著學生后期的學習與實踐。本研究對其技能考試及實訓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以促進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技能考試;實訓教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1
《護理學基礎》是護生了解護理專業、樹立專業護理思想,學習科學的理論、操作以及工作技能的重要課程[1]。在主要的護理專業課程中起到支柱與橋梁的作用。由此,對《護理學基礎》配套的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將十分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學科未來發展奠定堅持基礎,鋪設基礎之路[2]。本研究主張一體化教學模式,該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摒棄傳統模式單純傳授式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方式,改變“兩段式”間斷性教學,實現在實訓室內完成理論傳授與技能操作的一體化學習目的,現將相關的步驟報道如下:
1 改革實訓教學模式
1.1 實訓課前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 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求集體備課,實行事先實訓制度。由課程的教輔人員、任課教師以及主講教師進行集中備課,制定統一的實訓課教育教學目標,劃定課程的重難點,按照規范完成各項操作程序,將完成情況做好記錄[3]。
1.2 設立護理具體操作的標準規范 教輔人員應當按照當前的教學進度對教學的操作項目和授課內容進行標明,做好具體的示教工作。課前將本節課需要的實驗儀器以及物品擺放完畢,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1.3 講稿、教案的準備 參與到實訓課教學過程中的每一位教輔人員以及教師應當在教案中熟悉掌握本次課程的時間安排、學合活動、教學形式以及內容等詳盡列出。
1.4 實訓課教學流程的規范 課前需要學生將實訓內容進行系統的復習,注意上課時需要著裝整齊,在上課前10min提前到實訓室進行準備[4]。監護實訓材料準備好。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負責將實訓的具體內容講述給大家,采用分組示教、學生分組等方式進行練習,課堂要求在教師的精心指導和組織下進行。教師負責課程中的答疑,并對學生們的實訓效果進行檢查。課后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的方式將實訓報告進行完善。
1.5 示教時機的靈活把握 示教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也是保證實訓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前提。通過對示教時機的靈活把握,可以即時了解學生們的實訓技能的實際掌握情況[5]。通過學習示教的進行,可幫助學生形成關于教授內容中操作手法、要領以及程序等細節的直觀印象。進行示教的目的就在于讓每一位學生了解關于培訓內容的初步操作,對其操作程序進行掌握。
1.6 教學手段的優化 在進行基礎護理教學時,應將學生視為教學過程的主體,使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充分的調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在進行常規護理操作時,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要求和程序進行,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而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主張尊重學生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鼓勵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6]。
1.7 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實訓課進行的過程中,可采用定向難點教學、角色扮演、提問式、討論式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進行情景模擬設置時,應盡量設置逼真的情景,增加實際操作的真實性,使學生們對于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得以強化。
2 技能考試新模式的探索
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訓能力,本研究將技能考試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綜合能力、實訓操作以及理論。新模式更加注重對創新精神、時間觀念以及溝通能力的探索。目的在于使考評能能夠引導每一位學生將學習的重點轉移到創新思維以及實訓能力的提升上來,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學以致用[7]。
2.1 內容的設置 考試的內容應參照《護理學基礎》中重點的操作項目進行設置。如無菌技術、測量血壓、乙醇拭浴、口腔護理、床上擦浴、心肺復蘇等。
2.2 考試的方法 首先,需要將考試的具體實施流程、明確監考教師應有的職責、嚴格規定護理操作所耗時間,做好問題反饋以及評分標準等工作。其次,在考試結束后,各組教師主要負責將學生在技能考試的過程中出現的大小問題采用書面的方式進行報告,主講教師負責進行歸納總結,最將最終的結果反饋給每一位學生。最后,需要根據考試的成績進行詳細的分析,找出不同班級間存在的差異,并相應的提出措施給予改進。
2.3 考試評價 首先,理論試卷的設置以及評價應更加能夠體現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性和靈活性,測試學生對于問題的實際分析能力。評價應側重于對學生興趣、表情、態度以及學習動機等非智力層面。保證學生實際綜合素質可以得到較為客觀的評價。其次,在實訓的評價方面,設立三項不同的指標。態度指標、技能指標以及整體指標。其中態度指標包括語言、表情、舉止以及儀表;技能指標包準備用物、實際操作以及處置用物;整體指標主要包括溝通能力、熟練程度以及整體的效果。
3 小結
整體來說,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優勢顯著,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3.1 教學模式新轉變 現階段我國的護理教學的傳統模式下,學生被動學習,教學時主要強調技能以及知識的傳輸。伴隨著逐漸增加的健康服務觀念的提升,同時也對醫護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教學方式不能滿足護理教育對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轉變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為的是幫助學生主動學習。
3.2 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體化教學強調對學生交流性以及自主性的研究,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盡可能發揮課堂的作用,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態度以及動機等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充分開發。課前借助網絡平臺做好各項課前準備,對遇到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授課時應提供給學生和教師一個有效交流的平臺,保證學生可以參到課程的主要討論以及學習中來;授課后,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媒體進行學習交流,將學習的心得進行分享。該模式下可促進學生護理能力、態度、技能以及知識的有效提升,同時這也是一體化教學的優勢之一。整體來說,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張大偉,常征輝,李建生.中醫學類專業臨床技能實訓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改革實踐[J].中醫雜志,2017,58(2):178-180.
林七華.優質護理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1):22-24.
宋晶,黃妍.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全科護理,2016,14(9):959-960.
黃四碧, 龔向京, 胡曉晴, et al. 病案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 2016, 13(27):120-121.
蘇銀花,廖力,王麗朵. 5E教學模式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7,12(30):10-11.
袁源, 張爭鳴, 曹春蘭, et al. 簡化OSCE模式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7,14(19):33-35.
孫書琴. 互助式教學法在中職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 2018,15(1):67-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928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