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實訓項目開發與實踐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針對目前在高職院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缺乏有效載體,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等現狀問題,通過對接企業先進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生產流程,組建混編開發團隊,研究實訓項目開發標準,優化實訓項目內容,形成以系列化實訓項目為載體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等手段,探討高職院校實訓項目開發與實踐思想。
關鍵詞: 實訓基地;開放共享;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TB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97
1 引言
實訓教學是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技術技能的重要手段,而實訓項目是實訓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有效載體,是將專業知識、操作規范、職業道德等轉化為實際教學內容的重要媒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目標的實現,就是建立在一個個具體的實訓項目目標完成的基礎上。
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訓項目,并促進實訓項目的不斷拓展及實訓軟資源的持續開發,對推動和深化高職院校實驗實訓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新意識,提升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質量和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合理地設計和開發出能夠切實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與創新精神,提高綜合素質的優秀實訓項目,是廣大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2 目前實訓項目存在的一些問題
2.1 項目內容跟不上企業技術發展要求
部分實訓項目教材,是高職學院教師自主編寫的,沒有深入行業和企業調查研究,部分實訓內容存在著老舊、新知識、新技術含量不高和重復性高等問題,導致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實際應用結合度不高,跟不上企業技術發展要求,學生畢業到企業工作后反映,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專業技術到企業后根本用不上,導致用人單位對學校和學生評價不高。
2.2 項目內容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實施過程中,沒有貫徹“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理念,仍然把教師作為教學實施的主體。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一般是教師先演示下學習內容,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演示內容,照搬照抄,而沒有鼓勵學生主動創新,主動思考,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夠,導致學習效果也不理想。在考核方面,也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有些甚至通過書面考試的方式,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2.3 項目內容達不到職業崗位標準要求
部分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沒有落實到實處,校企合作共同編寫教材,共同參與教學還只是停留在紙上,沒有落地開花,缺少校企合作共同參與教材編寫的管理體制,缺少校企合作共同結合行業、企業的標準等因素,有針對性地編寫各類實訓教材和講義或指導書,導致實踐教學內容陳舊,更新速度比較慢,與新設備、新技術的發展速度不匹配,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還需重新培訓,浪費了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和資源。
3 實訓項目開發策略
3.1 組建“混編”項目研究團隊
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及建設要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職業的變遷的現狀及趨勢,專業的發展需與區域產業聯動,而核心課程和核心訓練項目又是專業發展的龍頭,因此充分調研是必然選擇。各高職院校學校層面為促進專業的發展,要專門制訂專業定期調研制度,各二級學院層面按照要求要配套制訂相應的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同時成立專業核心課程實訓項目開發團隊,要將企業生產經營的典型的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實訓項目,須依賴于行業企業專家的指導,校企緊密合作共同開發。因此,團隊需由學校教師和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同時注重遴選所調研的企業,大中小型企業均應包含在于,同時根據技術定位,既有技術開發企業,也有技術應用企業,確保調研的針對性、全面型、系統性。
3.2 合理構建項目種類和標準
各二級學院根據項目調研團隊的調研結果,研討確定實訓項目目標,重新劃分確定專業所有的典型工作任務,系統化分散的項目,去除虛構的、不切實際,或設計不合理的項目,及時了解更新專業產業最新發展技術,重構學生學習內容,合理構建項目種類和標準。
其中,行業企業專家提供生產一線的新規范、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及實例,實現實訓內容與企業技術的對接;學校教師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化處理,使之在教學形式上符合課程教學的規律。
3.3 確定實訓項目能力、知識和素質目標
分析典型工作任務,明確該任務的工作環境、內容、過程及工作方法、所依據的國家或企業標準、使用的工具或工藝設備、剖析完成該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職業資格標準。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應該由政行校企共同參與,明確典型工作任務的具體內容,包括工作過程、工作方法等。把典型工作任務分解成多個簡單任務,然后進一步制訂實訓項目相應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實現“實訓教學有目標,評價有尺度”。
3.4 校企合作開發實訓項目資源
實訓項目開發與建設的資源內容主要有:實訓項目(課程)教學標準、實訓項目任務書、實訓項目教學設計、實訓示范操作微視頻、實訓教學微課視頻、實訓項目指導書以及部分實訓物化成果等。校企雙方根據實訓項目內容共同開發實訓項目資源,促進了學生的實訓更加規范、更加合理、更加貼近企業生產。
3.5 組建教學與學生學習團隊
一是組建混編教學團隊。建立一支梯隊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團隊中既有專任教師,又要有行業企業專家,專任教師不僅要掌握專業核心課程的理論知識,還要有3年以上的企業實踐經驗,要真正是名副其實的“雙師”,同時要定期深入企業,了解企業最新技術發展方向,熟悉企業的生產過程;行業企業專家是高職院校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不可或缺的師資資源,要安排行業企業專家進課堂,規范聘任、管理和考核程序;為行業企業專家配備教學秘書,溝通企業與學校的聯系,協助督促行業企業專家按教學規范辦事。 在實施中,項目團隊中的成員及時協調,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實施計劃和方案動態調整。
二是合理組建學生學習團隊。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每門課程實施前進行分組,確定后一般不再重新調整。每組學生成員4-6人,每個小組再劃分,每2人再組成一個工作組,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團隊合作和溝通,解決問題,鼓勵個人承擔責任并分享所學到的知識,根據課程的進度安排,在每一個項目任務完成后,老師都要求項目團隊要進行匯報總結,確保教學實施的效果。
3.6 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考核和評價的標準和方法要依據實訓的內容和規程制訂,充分考慮知識性和技術性,進行綜合素質考核。以學生所學項目的每個具體工作任務為單元,從專業方法和社會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改變以往的“一張試卷定結果”的評價方式。堅持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與課外評價相結合、理論考查與能力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
4 結束語
實訓項目是高職院校教學領域中提煉出來的典型工作任務,能夠充分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讓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專業技能能夠直接服務于社會,達到學以致用、服務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傳統實訓項目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從組建實訓項目開發團隊、科學劃分項目類別和標準、確定實訓項目能力、知識和素質目標、校企合作開發實訓項目資源、組建教學與學生學習團隊、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等6個方面提出了建議,為高職院校實訓項目開發與實踐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 吳欣頎,趙芳.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實踐課程開發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240-241.
[2]曾一帆.校內實驗實訓項目的設計與開發研究—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7,(6):57-64.
[3]吳瑜,王寅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實訓課程建設[J].職教通訊,2015,(21):65-67.
[4]費美扣,王元生.基于模塊化設計的工業機器人實訓項目開發與實踐[J].職業技術,2017,(12):16.
[5]王曉芳.基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機器人實訓項目開發[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5,(6):65.
[6]林婕.高職院校開展實訓基地項目開發的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1,(1):140-141.
[7]李鴻,王林珠,譚準.校企合作中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實訓項目開發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 2013,(6):95-96.
[8]赫宜,閆寧.高職院校項目課程體系優化管理研究——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27-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95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