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臉丟在飛機上,實在是“高”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徐迅雷
在哪里的丟臉丟得最“高”?答案恐怕是:在飛機上。
2月10日正月初四,寧波一旅行團32人滯留菲律賓馬尼拉機場,起因是“座位問題”。上飛機后,一位空姐來到安全出口旁的座位前,用英語對座位上的乘客說,希望他們與幾位外國乘客換一下位置,因為萬一遇到緊急情況,懂英語的乘客方便溝通。一側的客人很爽快地換了位置,另一側的中年寧波乘客卻很不樂意,看著空姐只說英文,他發話了:“憑什么要我們換座?我們的票就是這個座位,為什么要給外國人坐!難道你們航空公司就不能派一個會講中國話的人來服務?”強詞者往往就是奪理者,在他的這番“強詞邏輯”下,事情就僵了,機長只得聯系地面的警察,將其帶下了飛機。
經常坐飛機旅行的人知道,安全是鐵律,是重中之重。保障飛行安全是“大道理”,任何其他的“小道理”都必須服從這個大道理。而安全出口旁的乘客,是要擔負打開生命通道的重任的。你不懂這個基本常識,還一副高傲的領導派頭,那么只有給國人丟臉了,而且丟臉丟到國外、丟在飛機上,“高,實在是高”。
到國外去丟臉的,大抵是兩類人:一為小官員,二為暴發戶。若干年前,北方某市長在法國航班上“來勁”,結果被趕下了飛機。而這次這個旅行團,團員來自寧波一個單位,堅持不肯換座的,就是該單位的一位領導。不知道這單位是私營企業,還是國有單位,抑或黨政機關的。不肯換座的最根本原因,其實是說不出口的:因為安全出口處座位前的空間較大,坐著相對舒服。這個事件,如果說一開始還存在因交流困難而產生的誤解,那么到后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因為另一個中國旅游團里有位英語很棒的人,看勢態不對就去“解圍”了,不承想,事情說清楚后那位領導更是發飆了,干脆招呼自己手下的三十多名團員一起呼啦啦下飛機“罷乘”了。
沿海發達地區,許多人的錢包是發達了,可是素質并沒有跟著同步發達起來。沒有素質的一個基本表現是“缺知識、沒文化”。不懂英語,這是“沒文化”;不知道乘飛機的規矩,這是“缺知識”。然而,不懂英語本來并不要緊,多少不懂英語的國人出國旅游,照樣表現良好;不知道乘飛機的規矩,也不是根子上的問題,遵守規矩、聽從吩咐,照樣不會鬧出什么事兒。謙虛一點,甚至謙卑一點,沒有人認為你是“卑下”,反而受人普遍尊敬。真正的“沒素質”恰是一個人缺乏起碼的修養,有幾塊鈔票、有一點權力,就傲慢得像發起來的饅頭,脹得很。老子不是天下第一,那也算地上第二了吧?所以這老二就雄姿英發,在國際航班上就雄起得厲害,還以為自己作為中國人是維護了“民族尊嚴”呢,哪知道把古老中國的老臉都丟盡了。
奇怪的是,國人在國外的這種表現,還真是不少。去年第28屆法國明日世界雜技節,中國兩個節目參賽,山東省雜技團的《蹬人》獲最高獎金――共和國總統獎;而內蒙古雜技團的《高車踢碗》獲銀獎。因不滿只得銀獎,頒獎儀式結束,內蒙古雜技團竟然集體將獎牌和證書丟在臺上揚長而去,導致觀眾席上噓聲一片。此事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法國總統文化顧問意味深長地說:“中國變了,拿銀獎都不高興了,但愿2008年奧運會時不會這樣?!痹撾s技團團長長時間都在罵罵咧咧。后來,在全國“兩會”上,王明明委員發言談及對外文化交流,就著重講到這次中國雜技團的不禮貌、不文明表現。一個人要受到他人的尊重尊敬,本來也是很容易的,而在有些人那里,卻變成了天大的難事。
三代方能培育出一個貴族,那也得悉心培養。而我們只知道“賺錢”,不曉得“立人”,怎么能夠讓人成為有素養的人?今人錢包鼓起來,素質癟下去,嗚呼嗚呼,奈何奈何!在電影《瘋狂的石頭》中,一班小偷都口口聲聲強調“素質”,這真是一個強烈的反諷。半個多世紀前,教育家陶行知從提高民族素質的高度出發,提出了做人要做“一品大百姓”的口號。當今一些人絕不愿意做什么“一品大百姓”,一門心思要做“一品小領導”;做不了“一品小領導”,那就爭著去做“無品小富翁”;他們滿以為是領導、是富翁,就是有素質了呢!
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是國民的現代化。國民素質整體要比人家低,那么必然就是干什么都比不上人家。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在《人的現代化》一書中說:“一個國家,只有它的人民從心理,態度和行為上,都能與各種形式的經濟發展同步前進,相互適應,這個國家的現代化才真正能夠實現,才能維系持久的進步?!睋Q言之,“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是國民的現代化”。我們要想成為真正的現代人,就應真心記取這句話。
責任編輯:趙洪容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091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