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類博物館陳列設計與文物保護關系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古建筑類文物在我國的文物中占據很大的比例。對古建筑類文物進行利用,相關主題的歷史文化展示是首選的利用方式,如名人故居紀念館、各種專題博物館等,既可以對文物建筑進行合理利用,還可以減少文物建筑的病蟲害和方便對文物建筑進行日常維護管養。文章以深圳大鵬所城賴恩爵振威將軍第為例,進行文物建筑類博物館策展布展討論,探究博物館陳列設計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進而尋找實現博物館展陳效果與文物保護雙贏的途徑。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設計;文物保護;振威將軍第
在今年兩會接受記者采訪時,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提出:博物館首先是文化遺產的機構,尤其是遺址類博物館和古建筑博物館,文物安全和保護是第一位的,在這一點不能有任何的弱化和松懈,同時博物館又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務的機構,不是一般的廟會集市,也不是游樂場所,應該是高尚社會風氣展示和引導的場所,博物館高雅而不深奧,親和但不媚俗,這是博物館的基本特征。
古建筑類博物館在我國的博物館中占據一定的比例,故宮就是最大的古建筑類博物館,各地古建筑類的博物館如蘇州園林、廣州陳家祠、東莞可園、深圳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等。本文研究對象——大鵬所城賴恩爵振威將軍第就是這種類型的博物館。作為展覽場所的古建筑本身就是展品,在古建筑內進行展陳設計,既要保證古建筑的整體格局和原貌不受影響,又要考慮展覽效果進行展板、展柜的布置,甚至要進行一些常規博物館所具備的場景復原,植入聲光電設備。如何處理古建筑類博物館文物保護與展陳效果的關系,是古建筑類博物館展覽策展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大鵬所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目前保存了近千處明清民居和完整的格局、整體風貌,有100處單體建筑被公布為不可移動文物,還有十余處重要的遺址,是中國18000千米海岸線上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海防軍事城堡。因其重要的遺產價值,目前大鵬所城正聯合中國近代珠江防御體系的海防、江防、城防體系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鵬古城博物館是依托大鵬所城的遺址類博物館,以明清海防和明清聚落文化為其展陳主題。賴恩爵振威將軍第是大鵬所城最重要的文物本體,賴恩爵將軍第的展館屬于古建筑類博物館。
1 深圳大鵬所城賴恩爵振威將軍第情況概述
賴恩爵振威將軍第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是清朝抗英名將賴恩爵將軍的誥封第,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整個將軍第為清代府第式建筑,平面布局為廣府建筑類型,瓦作則為客家的堆瓦作,且后期在平面上進行較大改造,融入客家元素。雖然經歷了160年的風雨侵蝕,但是整體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科學、藝術價值。尤其是將軍第中的壁畫、灰塑與檐板木雕技藝高超,門首橫額“振威將軍第”五個大字為清道光皇帝御筆親題。
賴恩爵將軍第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鵬所城的文物本體建筑,現被當做名人遺跡以及博物館進行使用。2013年,國家文物局做出批示,同意了賴恩爵振威將軍第的修復工作,同時提出了對文物及整個建筑保護的一些理論建議,更進一步體現了國家對于振威將軍第的重視程度,應當科學合理地開展對振威將軍第及其中文物的保護工作。目前,將軍第已修繕完工并通過國家文物局的驗收,設有臨時展覽對公眾免費開放,亟需有高品質的配套展覽,增加所城的看點,宣傳并利用歷史文化,實現教化功能。
2 文物陳列與文物保護的相關理論概述
古建筑類博物館雖然沒有現代博物館場館的空間和舉高,但古建筑類博物館自身的文物價值及故事發生地的特性給游客以真實的體驗,而真實性又是博物館觀賞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文物的保護方式有很多種,目前我國采用的大部分文物保護方式是依托技術或者科技手段進行保護,而對于文物保護的細節做得并不到位。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細節雖然并不起眼,但是在出現特殊情況或突發狀況時,細節可以起到很好的文物保護作用。科學合理的陳列設計就是文物保護的重要細節內容,文物的陳列并非簡單地將文物擺放在展臺或擺放處,而是根據文物的形態、特征以及環境情況進行擺放。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利用自身豐富的專業技能知識對整個博物館布局進行整體設計,然后再針對性地對每個文物的擺放進行規劃設計,進而從面到點地進行文物的綜合保護。
3 博物館文物陳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本文結合振威將軍第文物陳列中存在的問題對當前我國博物館物品陳列中存在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
3.1 陳列設計不科學,陳列環境與文物特點不相符
由于博物館是直接設置在振威將軍第中,仍然保留著將軍第的原始面貌,所以博物館的陳列環境與現代建設的博物館陳列環境存在差距,在陳列的設計方面也沒有體現出科學性,許多文物的陳列位置與陳列形式并不符合其所處環境特點,容易造成文物的自然損傷。
3.2 設備老化,不能保障文物的安全
近幾年,振威將軍第雖然一直受到國家文物局的重視,但是由于將軍第后期被改造,所以開間較小,不利于展陳的施展,而且許多展臺、陳列設施較為老化,也不能為文物的保護起到有效的作用與保障。
3.3 展陳內容的延展性不足
賴恩爵振威將軍第展覽內容可以向清代國家海防、賴氏家族史、近代中國、清代建筑藝術、清代官制、清代大鵬民俗、手工工藝①等方向延展,還可以通過場景復原或半景畫拓寬視覺空間,反映賴氏族人在將軍第內生活的場景。
3.4 陳列方式過于傳統、單一,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博物館中的陳列方式較為傳統、單一,這種傳統的陳列方式明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對于文物的保護作用也較小,不能從細節處提高文物的安全性。另外,單一化的陳列方式也導致觀者產生死板的印象,進而造成觀眾對于文物的不耐受心理。
4 文物保護視角下文物陳列設計的提升
經過研究分析可知,振威將軍第在對于文物的陳列與保護方面存在一些細節的問題,而若想有效地進行對文物的保護工作,進行合理的文物陳列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針對文物保護視角下的文物陳列設計方式進行探究與討論,為下一步博物館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提供理論建議。 4.1 培養陳列文物保護意識,開展預防性保護工作
培養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非常重要,尤其是對展陳人員與文保人員的保護意識培養,相關部門應當針對文物陳列與文物保護的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對工作人員進行培養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同時提高他們對于文物陳列的重視,使其了解文物陳列與文物保護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與效果。另外,博物館方面還可以有效地開展預防性保護工作,為文物的保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4.2 運用科學手段提升文物安全展示方式
科學儀器是人類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的延長,它能幫助人類克服感覺器官的局限,在廣度和深度上極大地增強認識能力,使感性認識更加客觀精確化。人的感覺易受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同時人的感覺往往比較粗糙,所得結果只能是定性的。可以先用先進的科學實驗儀器找出文物蛻變的原因和機理,然后再確定保護方法和保護措施的。
4.3 做好陳列設計模擬工作,探尋最適合文物保護的陳列環境
做好模擬工作非常重要,博物館方面應當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對文物陳列展廳和保管庫房中的溫濕度定期監測,并及時調整。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知悉不同文物適合的存放環境,將怕潮的文物存放于干燥環境,金屬類文物要盡可能避免其表面的電化學反應等。一旦發現溫濕度超出安全標準,應迅速向相關的部門進行匯報,并配合進行環境調節。另外,博物館方面還應當加強防蟲害的措施,避免蟲害對文物造成破壞。
總而言之,我國的博物館陳列設計工作與文物保護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博物館管理人員應當做好對文物保護工作的管理,充分重視文物的陳列與擺放,從細節處進行文物保護工作的提高與推進。與此同時,工作人員也應當對文物的陳列與保護工作提起積極性,擔負起文物保護的重任,為文物的保護提供堅實的保障,使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體系得到完善,更好地保護我國的傳統歷史與我國的文化,為我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崔俊多.博物館文物陳列與文物保護意識問題的分析[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10):102-104.
[2]崔美麗.淺析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知識性與通俗性[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9):114-116.
[3]李舒桐.新時代博物館陳列設計發展趨勢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10-1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06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