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地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中通俗化與知識化的融合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博物館事業也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趨勢。為了讓公眾更方便、愉悅地觀賞文物,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也在逐步向個性化以及數字化方向發展。通過改革創新,既能讓公眾在觀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也能使博物館以現代化服務方式更好地滿足普通市民文化需求,拉近公眾與文物的距離,提升博物館教育功能,促進文物藝術性的廣泛傳播。通俗化與知識化的相互融合,是更好地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主要對地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中通俗化與知識化的融合進行簡單探討,并對提升地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效果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地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通俗化;知識化;融合
  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的深入開展,拉近了文物與公眾的距離。公眾在博物館欣賞陳列展覽的同時,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物背后所蘊含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參觀博物館已成為公眾重要的文化生活和休閑方式之一。為了讓中國文物和傳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走近、服務于普通大眾,我國地市級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工作更需要通俗化與知識化兼備。通過對二者的有機融合,提升博物館社會服務職能,促使地市級博物館煥發蓬勃生機。
  1 地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中通俗化融合知識化要點探討
  目前,地市級城市中的民眾對于歷史文物的了解程度較低,文物對公眾而言一直帶有神秘色彩。文物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乃至民族精神,在陳列展覽時如不配置科普卡片和進行現場講解,普通公眾很難理解,更別說拉近文物與公眾的距離。因此,地市級博物館在設置展覽時,要先了解公眾的需求,從本區域公眾的實際藝術欣賞水平出發,通過多種表達形式,讓文物的生命力得到延續,更加清晰、有趣地呈現在參觀者面前,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真正體味和追尋文物的價值。
  1.1 揭開文物的神秘面紗
  眾所周知,參觀博物館是一個在固定情境中感受文物的過程。只有真正置身于展廳中,才能夠更好地感受文物和博物館的魅力。地市級博物館在規劃陳列展覽時,需要著重考慮如何消除博物館和文物在公眾心中的距離感,揭開文物的神秘面紗,以便更好地普及歷史、傳承文化,提升展示功能。地市級博物館在展覽準備過程中,需要進行調研,了解公眾的需求和感受,收集相關建議,通過深度講解讓文物“說話”,讓歷史“發言”。2018年年底,濱州市博物館舉辦的“圓明園國寶暨清代宮廷珍寶展”,將圓明園四大獸首及30余件清代珍寶邀請到館進行交流展出,成為山東省首個承擔“圓明園國寶暨清代宮廷珍寶展”的地市級博物館。這對于揭開文物的神秘面紗、讓廣大民眾更好地了解文物意義非凡。展期61天,接待公眾9.2萬人。期間,推出2場專題公益講座,讓公眾深入了解文物和歷史。
  1.2 提高展陳方式的專業性和通俗性
  在地市級博物館通俗化融合知識化的過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讓公眾能通過一個更容易、快速的方式接受、了解展覽的內容。要想被各階層博物館的參觀群體接受,首當其沖需要變革的就是展陳方式。考慮展覽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同時,在布展方式上也需要兼顧專業性和通俗性,讓文物及其所承載的內容更易于被大眾接受和傳播。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更高質量的追求,為提升參觀人員的體驗指數,博物館要嘗試讓文物的展覽方式更加多樣化。特別是在展覽過程中更加重視服務的人性化與專業化。濱州市博物館作為近年來新建的地市級博物館,其占地面積以及博物館總體功能、布局設計都較為科學,每一層所承載的功能各不相同。一樓集接待、導覽、特色展區、文創產品展示等功能為一體,可以幫助觀展人員快速了解博物館及展品的相關信息。二樓是博物館的核心展區,重點展示了濱州的歷史和文化,將當地的館藏文物以科學、全面、立體的陳列方式向市民展示,加之講解員專業、通俗的講解,為文物和觀眾之間架起一座交流的橋梁,發揮了展示文物,傳播濱州歷史文化,對公眾進行知育、德育、美育熏陶的重要職能。
  1.3 合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逐漸在博物館中廣泛應用。地市級博物館要想與省級、國家級博物館接軌,更好地滿足社會期待,要合理使用現代科技。首先,地市級博物館其地域文化展示是重點,游覽的公眾多為此慕名而來。配備智能講解系統很有必要,避免多個講解員在一個空間講解和因聽眾較多而帶來的噪音影響。所使用的語言至少包含中文、英文兩種,以滿足游客的需求。其次,適當運用數字技術、VR技術,通過圖片和視頻的形式,更直觀地講解文物的歷史背景,打破文物與參觀者之間的壁壘。再次是充分利用當前興起的二維碼技術,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通過掃描二維碼鏈接到相關頁面閱讀展品的延伸內容。這些現代科技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地市級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拓展了展覽推廣方式的多樣性。
  2 地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知識化融合通俗化要點探討
  目前,大多博物館有共同的意識,就是盡可能地通過各種方式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向公眾傳達。很多博物館特別是地市一級博物館與展陳相關的配套服務沒有及時跟進,影響了展覽的效果。地市級博物館是本地區歷史文化的縮影和文化內涵的承載。在地市級博物館陳列展覽中將知識化與通俗化表達進行有機融合,成為博物館宣教活動開展的重要課題。應該在以下幾點加以完善。
  2.1 以博物館工作人員素養提高為切入點
  要做到地市級博物館知識化融合通俗化,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以博物館展陳工作人員素質提高為切入點?,F今,展陳宣教人員專業素養已成為影響地市級博物館文物宣傳效能提高的重要因素。很多地市級博物館會在勞動節、國慶節期間舉辦主題展覽,但講解水平亟待提高。有的講解詞晦澀難懂,有的講解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公眾更是一頭霧水。如何讓公眾對博物館和文物有更新、更全面的認知,對展覽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對展覽知識詳實、全面的整理,公眾需求的了解,扎實、專業講解方案的設計等。濱州市博物館在每個臨展開展前,都會組織專業研究人員對講解員進行業務培訓,讓講解員先成為展覽的“專家”,而后還會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的觀眾設定多套講解方案,進行風格不一的講解,以此拉近博物館與公眾、公眾與文物的距離。
  2.2 激發公眾的參觀興趣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博物館的主要職能從陳列展覽為主升級為教育啟發,吸引更多公眾入館參觀也是時代賦予博物館的使命之一。為了更好地激發公眾參觀博物館的興趣,在進館之初,可以通過宣傳冊、電子屏、圖解導覽等引導方式,讓參觀者產生初步的印象。在實地參觀過程中,通過不同形式的講解加強個體與博物館、文物、歷史和人文價值之間的的溝通,讓參觀者對文物有更為立體的認知,對于文物背后所承載的歷史意義了解得更加深刻。作為地市級博物館,濱州市博物館“孫子文化”展廳,以濱州歷史文化名人孫武及其所著兵書《孫子兵法》為主題,設計了“孫子兵法”重大場景立體呈現墻與兵法成語接龍游戲。觀眾通過直接參與其中切身感受《孫子兵法》所蘊含的智慧與學識,也極大地提升了濱州地域特色文化影響力,同時也拉近了文物、歷史與普通參觀人員之間的距離,深受公眾的喜愛。
  2.3 提升文物背后故事的趣味性
  地市級博物館的參觀者有各個年齡階段、各個行業,每個人的知識儲備和文化基礎各不相同。對于初次進館或者參觀目的性不強的市民來說,通過寓教于樂的故事方式完成美育熏陶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在進行主題展覽的講解時,通過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動地表達,形象地描述,讓公眾在感性的召喚下走近文物,了解文物知識,盡可能用簡明、有趣的方式講述文物相關信息,是提升公眾體驗效果的良好途徑。
  3 結束語
  作為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博物館所承載的使命自不用贅述。陳列展覽的知識化與通俗化相融合,對于增強地市級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參觀者文化及思想素質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地市級博物館更應當順應時代發展,通過采取現代傳播手段,提升以滿足公眾多樣需求的科學、立體的文化傳播方式,促進陳列展覽的通俗化與知識化融合,鼓勵更多公眾參與博物館文化體驗,讓全民走進博物館成為一種更為時尚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單霽翔.淺析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與趣味性[J].東南文化,2013(2):6-13.
  [2]陸妍梅.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陳列展覽主題的表達[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155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