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動態表現技法的視覺表達特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傳統水墨是結果的呈現,通過宣紙作品達到由靜及動的意境延伸。而動態水墨表現手法更注重過程的呈現,將繪制、揮灑、渲染等過程分層次、分步驟地展現出來,表現手法直觀,有代入感,更顯中國特色,可以即時產生表達效果的共鳴,有利于高效而形象地傳播具有中國風格的藝術與文化信息,故在媒體傳播與影視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水墨元素;動態表現;視覺表達;媒體傳播
一、水墨畫的藝術特點
水墨畫是中國特有的畫種,《辭?!分袑⑵涠x為“專用水墨而不施彩色的畫”,其最大的特色在于不用色或少用色,強調“墨”的主導地位。在創作中水墨畫注重用筆和用墨對視覺效果進行表現,作品“用筆好”一般是指“點、線、面”的描繪虛實有度,“用墨好”是指作品中用墨的度在“干、濕、清、淡、重、濃、焦”之間切換順暢,相得益彰。傳統水墨畫體現的是作者“托物言志”及“畫以載道”的主觀情緒和精神境界,常不拘泥于事物的表面特征,更加重視構思與通過夸張的表現手法呈現事物的本質,水墨畫中形與神的關系大概可以概括為“以形寫神,離形得似”。因而,在畫面設計中,水墨畫通常會摒棄嚴謹的空間關系,在時間上也力求打破限制。虛空求本,以表達作者獨特的美感與情懷為最終目的,從而在藝術特點上水墨畫本身就具備了很高的自由度和靈活性。
二、傳統水墨動畫鼎盛及衰落
水墨動畫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寄情于筆墨情趣的中國匠人,將傳統的水墨風格與動畫技術相結合,突破傳統動畫“單線平涂”描繪體態,以動畫的方式再現水墨畫技法。早期的傳統水墨動畫中,大多運用逐格攝影技術,即把水墨畫形象和構圖分階段拍攝下來,再通過連續放映的形式形成具有濃淡虛實特點的水墨動畫影像,技術含量至高,使意境、筆墨、線條三者達到一個高度統一的狀態,畫面表現帶給觀者極高的審美體驗。中國動畫也因此別具一格,并奠定“中國學派”的國際地位。
以齊白石繪畫為風格的《小蝌蚪找媽媽》,以及其后陸續創作的《牧笛》《鹿玲》《雪狐》《鷸蚌相爭》等優秀水墨動畫作品,無一不享譽中外。1988年創作完成的集技法、寓意和藝術于一身的《山水情》,更是將中國傳統水墨動畫的發展推上了頂峰。傳統的水墨動畫誕生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計劃經濟時代,國字號的美術電影制片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計時間和成本集中創作的水墨動畫作品,成了水墨動畫史上最后的絕唱,以后便開始走向衰落。隨著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的介入,畫風具有局限性、故事及人物細節表達不全面、制作工藝繁雜、制作成本高昂的傳統水墨動畫片,其市場逐漸萎縮,并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的水墨動畫一般是作為表現技法被提及和討論,如美院類高校的試驗類作品,一般以藝術樣片或技術短片的形式出現,整體完整度不高,也不考慮市場應用性的問題。
三、水墨元素的動態化呈現需具備的基本構成
傳統水墨表現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筆、墨、紙、硯以及水。墨分五色,呈現在畫面上的造型則為點、線、塊。動態水墨加入時間和運動的元素,同一畫面在內容的呈現上,對比傳統的靜幀畫面,閱讀順序變得可變,而可理解為內容時間軸的延長,靜態畫面的空間得到拓展。
水墨元素的基本構成保留墨與筆結合的筆觸感,墨與水暈染的水暈感,墨在紙上的暈染感以及墨色的層次與淺淡感。動態水墨表達了水墨畫靜幀畫面之中的意境,呈現超越真實的幾何透視和空間透視,通過對傳統繪畫的空間及視點的處理,運用攝像機的位移產生動態化的效果,表現出恢宏的場景和空間的意境。水墨的動態化以畫面的美感、視覺特征和意境的傳達為主,不在于敘事性,吸取傳統水墨語言特征,區別于其他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用墨的濃重和淺淡,用筆的按或抑,提或揚,抑或有無筆墨,突出運動的節奏感與多樣性,運筆線條的粗細,濃厚淡薄的變化過程,鋪墨成塊、遠近虛實地展現水墨畫視覺效果和藝術風格。
將水墨以動態化,在于水墨畫中本就有很多的以動寫靜、以靜傳動的畫面可以借由動態加以表達,強調的是在動態視覺設計上的形式美,有明顯的水墨視覺設計特點,動將會以更加符合水墨意境的形式呈現水墨畫,傳達水墨畫中意境造型的形神氣韻。這樣呈現的動態水墨將不會破壞繪畫原來的意境,并通過畫面的運動傳達一個完整的動態意境情節。
四、水墨動態表達的視覺語言特點剖析
在繪制的呈現上可以根據運動的基本樣式和構成方式,結合水墨的動態來界定。從物理視角和技法來看,水墨的基本的物理運動元素分為點、線和墨塊,而水墨在宣紙上呈現的真實的暈染、虛實和濃淡的物理效果為其技法。從動態設計來看,運動的基本樣式可以分為位移、變形以及視角運動,及其在時間軸關鍵幀上產生的節奏。用運動規律來分析運動元素,則動態中的點是運動元素中最小的單位,點通過位移產生平移、環繞、往返運動,通過變形達到縮放、擠壓、彎曲、膨脹的效果,并通過點的生長在視覺上可以產生暈染的單點以及動線的粗細效果,大點的筆觸和肌理則可以產生濃淡變化的墨塊,在視角運動的推拉搖移及跟進的作用下,畫面產生方位和空間遠近上的變化。
在畫面的構成上,動態水墨構圖依舊需要符合形式法則和美學規律,通過賓主、呼應、虛實、藏露、繁簡、疏密、參差等變化平衡構圖,在畫面的移動中,產生由不均衡到均衡的構圖變化,使其符合傳統水墨畫在構圖及立意上對氣韻的營造和對位置的經營。在畫面透視上,延續水墨常用的散點透視,在動態物體之間進一步延伸其穿插關系,使空間中存有合理協調其前后及遠近的關系。物體造型作為畫面的主體,水墨更注重虛實的結合,過于真實會失去氣韻,過于抽象則會失形,在形狀的運動之中注意形散的程度與神韻的把控。水墨作為表現手法,大都不需要表達物體的真實性,更多的是通過煙霧化、抽象化的形式為真實畫面增加視覺效果。在畫面比例上,水墨會通過留白的處理體現虛實空間和意境,控制畫面的呼吸。所以在動態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時間和運動節奏上的留白處理,畫面不宜過滿。時間節奏的控制,運用適當的靜幀構圖做畫面的停頓,給予人視覺上停留想象的空間,把控物體空間畫面構圖運動與自身運動之間的均衡感,動態畫面不要求每個物體同時做空間運動與物體自己的變化運動,只考慮畫面需要。動態表達通常會加入音樂,以音樂的節拍來表達畫面的感覺,所以畫面的節奏感和韻律的體現也需要依托節拍的強弱、長短、快慢來出現一些規律、重復、韻律的氛圍。
五、水墨表現手法的市場定位與時代需求
水墨表現技法應用于影視作品,是水墨動畫的第二次蓬勃發展。市場對于中國元素的硬需求,以及水墨類的藝術表現手法在作品中的點睛作用,使其作為一種表現手法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增強影視作品的視覺效果,體現作品的中國風格。水墨表現技法應用的多樣性和廣泛性,表明其具有的強大民族傳承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由于市場應用的復雜,并沒有一個分類標準,以下根據應用的媒介進行簡單的分類。
中國電影是水墨表現技法應用較為廣泛的一個媒介,在電影中主要是東方文化內涵的公司logo的展示、電影片頭片尾及影片中渲染氛圍時有大量運用。在仙俠、武俠、奇幻類新興題材的電視劇中的運用也相當廣泛,包括電視劇劇集中的特效,以及片頭片尾的運用。在傳統電視中,頻道的包裝、電視廣告也有涉及,在個體終端的新興媒介中,也出現了水墨風格游戲、APP的界面設計和動態短視頻。
結 語
水墨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代表,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極高的藝術觀賞性。通過詮釋水墨語言,將其進行動態化呈現,可以在現代藝術表現形式上形成獨特的中國風格。在早期的水墨動畫發展被制作工藝繁雜度和時間、資金成本所制約的大背景下,尋求水墨動畫表現手法的技法化,作為影視后期加工、特效制作等呈現效果功能來應用,將大大壓縮制作成本,縮短制作周期,而且可以為作品營造出濃厚的中國特色。 (責任編輯:尹雨)
參考文獻:
[1]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7頁
[2]賈否,路盛章.動畫概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
[3]王伯敏.中國畫的構圖[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
[4]張靜,王志新.視覺運動的形式與誘因[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0年
[5]李渝.動態圖形設計[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
項目信息:上海市高校高層次文化藝術人才工作室和緊缺人才創新工作室項目(滬教委人[2018]54號)- 視覺表現力創新工作室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68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