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中提琴的演奏技法與音樂表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提琴屬于提琴家族中的中音樂器,在現代提琴中最早面世并被使用,與小提琴相比,體型略大,但本身尺寸并不固定,這也為演奏技巧帶來不確定性,中提琴的外形結構與小提琴基本相同,所以在指法與運弓等演奏技巧方面也有著相似之處。在音色方面,中提琴雖沒有小提琴的輝煌性,也沒有大提琴的渾厚有力,但它卻有著無可代替的厚實、豐滿的特點,帶給人一種溫暖、和諧的感覺。本論文將結合中提琴的發展及演變,深入分析其演奏技法與音樂表現,以便更多的人能夠更好地認識、學習中提琴,并將其創新性應用于不同的作品之中,挖掘中提琴更多的內在潛力。
  【關鍵詞】中提琴;發展演變;演奏技法;音樂表現
  【中圖分類號】J622.2                          【文獻標識碼】A
  中提琴的音域位于小提琴與大提琴之間,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早期它沒有大小提琴那樣的光環,更多時候被應用于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扮演著十分低調的角色,甚至直接會被遺忘,所以直至現在真正的中提琴大家少之又少,代表作品也是屈指可數。但在今天人們逐漸認識到了中提琴豐富多變的音樂表情及略具鼻音感的音質,賦予了它在音樂藝術史上不可被取代的重要作用。
  一、闡述中提琴的發展演變
  中提琴的前身是愛摩古提琴,愛摩古提琴與小提琴極為相似,于肩上演奏,著名作曲家巴赫曾在其重要作品《彌撒曲》中應用到愛摩古提琴。古典時期,莫扎特所作的《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協奏曲》可以說是關于中提琴最早的作品之一。雖說中提琴是現代提琴史上出現最早的樂器之一,但它早期并沒有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只作為陪襯或和聲等小角色出現,有時甚至直接被小提琴所取代,在這樣的被遺忘時期下,有些制造商甚至直接停止生產中提琴,源頭的減少并沒有使中提琴徹底消失。直到二十世紀,中提琴重新崛起,開始演繹重要的旋律或過門樂句,有時甚至擔當獨奏大任。隨后,眾多鋼琴家、小提琴家等音樂大家也開始重新認識了中提琴,如貝多芬、舒伯特、帕加尼尼等,并對中提琴加以演繹,使中提琴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隨后的浪漫主義時期中,一些音樂家甚至為中提琴作曲,如勃拉姆斯所寫的《中提琴奏嗚曲》;馬勒所作的大量的中提琴樂段,其中巴托克的《中提琴協奏曲》尤為著名,至今被廣泛傳演,正是這些獨具個性的杰出作品的涌現使得大眾認可并愛上了中提琴,使得它成為了樂器中的后起之秀。直至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提琴的用料、設計、尺寸也在不斷改進、豐富,教學也在廣泛開設,以求達到更卓越的演奏效果。
  二、分析中提琴的演奏技法與音樂表現
 ?。ㄒ唬┣袤w大小造成的演奏差異
  中提琴的尺寸多在15英寸到16英寸之間,體積的龐大有時會造成演奏的諸多不便,所以設計者會在不太影響其音量的基礎之上對體積進行縮小,但隨著體積的縮小,中提琴的音量自然會受到影響,尤其是低音上,琴身越大,音量變換較為豐富,小的琴身在穿透力上則更勝一籌,一般演奏者可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購或定制。體積的大小不同也對演奏者造成了不小的挑戰,相比小提琴,中提琴的弓弦要長,右臂運弓的距離要適當離身體遠一點,左手可以演奏出較寬較強的顫音。當演奏者習慣使用小提琴后,換用中提琴時,會明顯發現指法上也存在很大區別,演奏者必須要將左肘伸長,甚至彎曲才能觸碰到中提琴最低的弦,手指要穩定有力才能夠保證每個音的清晰。中提琴的弦要比小提琴粗,這就意味著中提琴發音要相對緩慢,如果中提琴與小提琴合奏時,要想保證兩者同時發音,中提琴就要比小提琴提前拉弦,需要更多的力量。所以不同的樂器有著不同的演奏技法,只有在了解其外形構造的基礎之上,才能夠進一步探索并合理轉換使用。
 ?。ǘ┮粽{的適時調整
  中提琴的四條弦分別為C 、G、D、A,其中G、D、A三根弦與小提琴相同,整體而言中提琴的音要比小提琴低五度,比大提琴高八度,雖然中提琴僅有四根弦,但其音色所表現出的情感卻豐富多彩,可以是憂郁悲傷,可以是幽靜淡然,亦或是熱鬧愉悅,相比小提琴,音色更富感染力,很容易使人接受,同時可以參與其中。不同情感的表達就需要通過特殊的音調調節或指法來完成。中提琴借助琴栓來調音,拉緊會使音高而尖,放松時音會變的平而低,通常情況下中提琴可以利用C 、G、D、A這四個音調演奏大部分音樂作品,但在一些古典音樂及民歌中會用到其他音調,這時候就需要適時調整音調,使用其他音調來滿足作品,如在莫扎特的《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中,會將中提琴的D弦提高到半音至降E,這樣的轉換可以使得中提琴的音色更加明亮,避免被樂隊中其他的音色所掩蓋。如何能夠做到音調的轉換自如,就要要求演奏者在熟悉了解中提琴及樂曲的基礎之上,對作品多加練習,達到熟能生巧。
 ?。ㄈ┮魷逝c節奏的良好把握
  中提琴在與其他樂器配合時,要時刻注意音準問題,這也是諸多中提琴演奏者所面臨的難題之一,音準并非絕對的概念,這或多或少會為演奏的準確度帶來挑戰,弦樂器的重奏不是單單靠某一定律來調節音準的。隨著作曲家們對中提琴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對中提琴的創新性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中提琴要敢于打破傳統規定,表現個性。所以中提琴的演奏不但要有情感與表情,還要與其他樂器成員共同協調音準。例如在斯美塔娜作品《我的生活》中,開始部分中提琴的獨奏扣人心弦,營造出一種極度緊張的氛圍,在這一演奏中,中提琴的指法、情感的調節只有準確無誤才能夠保證作品強有力的藝術感染力,一旦有力過度,發音過響,或發音含糊就會對音準造成不良影響。這就要求演奏者精神要高度集中,雙臂要放松,避免因高度緊張而造成音準偏差,要認真聆聽每一個旋律,及時對音準作出調整,要盡量待發音清晰穩定后根據音樂走向進行揉弦。
  在多數重奏作品中,中提琴演奏者對節奏把握與情緒轉換也十分重要,尤其在四重奏作品中常常出現固定音型的伴奏型,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準備把握節奏的基礎之上,通過揉弦對音色加以充實,賦予音樂明確的傾向性。另外要求中提琴演奏者要具備對和聲色彩、調性發展高度的敏感性,注意和聲變化與節奏變化的協調配合,以有效發揮中提琴充實聲部的助推作用,尤其在支點音高潮點上要十分明確。很多時候演奏者都要互為參照,需要培養集體節奏感,與此同時每一個體又要保證各自節奏的靈活性,給予樂隊足夠的支持與有力的補充,所以中提琴演奏者要兼顧內外因素,嚴格培養自身良好的節奏感。
  三、總結
  中提琴的發展經歷了被冷落與重新啟用兩大特殊時期,如今通過不少杰出作品我們也看到了中提琴所發揮的獨一無二的作用,從前的小配角也逐漸成為大主角,慢慢地擺脫了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夾縫影響,并通過大膽嘗試展現自我個性,逐漸被大眾認可、接受并喜愛。想要將中提琴這一樂器充分利用,就需要深入了解它的特點及內涵,理性面對其與大小提琴的差異、適時調整其音調、熟練掌握音準與節奏,結合它的外在特點與樂曲的情感流向演繹出更多傳世經典。
  參考文獻
  [1]閻謹.淺析中提琴的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J].北方音樂,2018(5).
  [2]劉曉寧.淺析中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技巧異同與訓練[J]. 大眾文藝,2015(20).
  [3]張玨惠.試論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J].黃河之聲,2017(11).
  [4]易可菲.淺談胡梅爾降E大調中提琴奏鳴曲演奏技法的心得[J].黃河之聲,2013(13).
  [5]翟昆.淺談影響中提琴舞臺演奏的幾個因素及應對辦法[D].太原:山西大學,2015.
  [6]牛雪瑩.淺談中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演奏技藝[J].黃河之聲,2018(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