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鋼琴套曲《蝴蝶》演奏技法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1810-1856),19世紀的德國作曲家,鋼琴家和音樂評論家。他的鋼琴作品結合了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特點,延續了古典主義時期嚴謹的結構特征,旋律又不失浪漫主義色彩。《蝴蝶》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就演奏技法進行探析。
【關鍵詞】舒曼;鋼琴;蝴蝶;套曲;演奏技法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一、舒曼
在舒曼的鋼琴作品中,套曲所處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留下了數量相當的作品,共有18首套曲,而他本人也是鋼琴套曲的創始人。1831年,舒曼作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他將自己的一些短小又精致的鋼琴小品放在一起,前后相連接,又在每一首小曲上加以文學性的標題,就像是連載的日記般,富有詩意、敘事性,這樣一組合,一種新形式的鋼琴作品——“鋼琴套曲”誕生了。鋼琴套曲《蝴蝶》“Papillons op.2”寫于1829年至1831年,是舒曼早期的鋼琴套曲代表作之一。這一首寫作的靈感來自于舒曼看過的一部小說《少不更事的歲月》。故事講述了關于一場假面舞會上引發的故事,兩個雙胞胎兄弟在一個舞會上對一位美麗的女孩維娜同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一系列發生的事情后最終決定以交換假面具來確認女孩喜歡的是哪一個兄弟。舒曼把在舞會中來來往往的人們比作了一只只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這便也是這部套曲名稱的由來。十二首小品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一部小說。主人公圍繞三個人展開,一個是美麗的少女維娜,還有性格截然不同的雙胞胎兄弟。哥哥的性格開朗外向,大大咧咧但缺少沉穩,弟弟害羞內向,內心細膩但又敏感脆弱,而兄弟倆的性格其實也正是舒曼本身性格的倒映。本文就舒曼套曲《蝴蝶》的演奏技法進行分析。
二、演奏技法
引子。由六小節一連串上行的分解和弦音型構成,速度平穩,三拍子的圓舞曲式風格。引子部分雖然僅僅只有六小節,但卻將人們帶進了舞會的場景,上行的音符仿佛代表了舞會馬上開始,請客人們準備就緒的情景。所以演奏時一開始的觸鍵要非常謹慎,仿佛給人一種緩緩揭開面紗的神秘感,而不能落落大方的彈下第一個音。隨著音高的升高,演奏也應隨之漸強,直到倒數兩個小節時弱下來,形成對比。
第一首。“化妝舞會”。四三拍,左手的旋律是典型的舞曲風格的伴奏型,演奏時按照“強弱弱”的重音規律彈奏即可。旋律音主要在右手,四小節一組,形成了兩個連線,演奏右手的八度時要注意控制好力度,不要過于突出重音,速度保持平穩,注意右手的旋律的連貫性與歌唱性,要輕快、流暢,富于彈性,代表著舞會開始,人們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的動人情景。
第二首?!鞍蜖柼亍?。與之前的三拍子節拍不同,這一首運用了四二拍的節拍。前四小節雙手上行的急促的十六分音符表達了在場人們激烈的情緒,仿佛這不是一場舞會,而是一場爭斗,每個人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的情形。演奏時要注重于連貫,而不在重音,雙手的琶音轉到八度的演奏要銜接好。經過了四小節急促的節奏之后,節奏一變,轉換成了歡快的附點音符,后八小節旋律基本上是一樣的,但要留意力度的變化,從mf變為pp,要注意層次的劃分,感受手臂力量之間的傳遞。
第三首?!安紶柼亍?。四三拍,重音記號以及八度預示著這段樂曲的力度表現力。與上一首相比,這一首的節奏非常整齊,音樂也比較沉穩端莊,兩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演奏時要注意觸鍵時力量的下沉。
第四首。“假面”。節拍為八三拍,急板。旋律多在右手且附點音符節奏較多,所以要注意演奏時節奏的準確性。指尖的觸鍵要求聲音清晰透徹,富有顆粒感,仿佛是人們邁著輕盈的舞步在舞會中跳舞然后交換面具的情景。
第五首?!熬S娜”。這一首的旋律非常優美,描繪了少女維娜的美麗動人、溫婉可愛。演奏時注意旋律的連貫,感受手腕橫向運動的拉力感,使演奏出來的聲音飽滿。控制好左手的演奏音量,不要突出出來,要有平穩前進的感覺,最后PP時可適當使用弱音踏板來演奏。
第六首?!安紶柼刂琛?。柱式和弦奠定了這一段樂曲的基調:有力的,與第三首有些相似。在中部時速度有一些放慢,旋律變得溫柔,之后的速度和節奏又重復了之前,演奏時要注意準確性,彈完一組和弦后手指要立馬移動到下一個和弦,提前做好準備。注意身體與手臂,手臂與手掌的配合,體現出布爾特堅定、剛強的形象。
第七首。“交換假面具”。本曲的曲風簡單、質樸、純凈,不要有太多速度和情感上的變化,音色要像八音盒那般干凈、純碎,猶如一對對的舞者在舞池中低聲耳語,速度不必要太快,觸鍵要簡約而又飽滿、細膩。樂譜上雖然有重音符號的標記,但演奏時不能過于重視重音而忽視了旋律本身。中段出現了三個聲部,要注意右手的分配,處理好聲部之間的強弱,力量上要多側重于于4、5指,控制好大拇指,突出把握主旋律。
第八首。“招供”。ff以及柱式和弦的出現預示著舞會的氛圍到達了高潮。而要想表達出這種激情熱烈的場面,觸鍵時要準確、集中而又有爆發力。曲子的剛開始是ff,后面轉入p,風格變得活潑起來,所以在演奏時要注意前后語氣、力度的變化,要強調節拍重音。
第九首。“憤怒”。雖然這一首的標題名為“憤怒”,但整段音樂大部分都是在PP下來進行表現得,并沒有表現出憤怒的烈火熊熊燃燒的感覺,好似和“怒火”一詞相差甚遠。所以我們在演奏時要格外注重樂譜上的標記,觸鍵要迅速、靈敏。
第十首?!靶秺y”。卸妝并不是指卸掉自己的妝容,而是指在舞會接近尾聲,大家把自己的面具摘下來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樂曲中充斥著很多同樣的節奏和音型,所以演奏時要注意旋律的流暢。開頭是pp,而后突然轉變成ff,要演奏出語氣、力度的對比。
第十一首?!按颐Α?。四三拍,樂曲轉入了歡快的旋律,表現出了人們當時愉快的氛圍。樂曲速度較為歡快,使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要求手指富有靈活性、顆粒性,右手旋律聲部要彈清晰,運用手臂的橫向帶動力量。
第十二首?!敖K場與踏上歸途的兄弟們”。此曲是套曲中的最后一首,也代表了舞會的結尾,所以演奏上要格外重視,情緒上的把控也格外的重要,突出主旋律。本曲也有對主體部分的再現呼應,最后慢慢減弱直到ppp時舞會結束。和之前有差異的地方在于,最后一首舒曼在后半部分使用了復調的手法,所以在演奏時要明確好旋律線條的走向、上下聲部的層次交織變化以及兩只手的配合問題。
三、結語
舒曼從很小就開始學習鋼琴,鋼琴對舒曼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他受貝多芬和舒伯特的影響較大,所以他創作的音樂也有著那個時代的影子和特點——強調著音樂情感表達的目的和意義,在此之上,又擁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創作藝術審美,并且他的鋼琴作品又極具詩意,旋律線條清晰,使聽者感受到了好似如詩般的抑揚頓挫,身臨其中。同時,他創作的作品有一些是根據一些著作有感而發,所以這些作品也同樣豐滿了這些著作資料,通過如詩般的音樂格調,表達了自己的理想世界。他在繼承前人風格的基礎上,又不忘自身音樂風格的體現,表達著自己的熱情沖動、敏感內斂的性格色彩。
參考文獻
[1]翟曉霞,李生貴.淺議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與二度創作[J].音樂創作,2018(9):127-129.
[2]陳樺.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探討[J].北方音樂,2017,37(22):77-78.
[3]張航.浪漫主義文學背景下的舒曼鋼琴套曲《蝴蝶》及其演奏技法[D].開封:河南大學,2016.
[4]萬春.舒曼鋼琴曲《蝴蝶》的音樂特征與演奏技法探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12):95-98.
[5]趙婷.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分析[J].音樂時空,2015(10):69-7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