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歌主題鋼琴改編曲多種復調技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通過對相關學術研究資料進行思考,發現音樂在橫向流動的過程中會出現歌曲改編的行為。作曲家們會通過復調的應用將多種民歌改編成不同的鋼琴曲,提升藝術表達的豐富性。當前,作曲家主要是借助對比復調以及支聲復調等技法進行鋼琴曲的改編,對旋律進行線條形式的潤飾,這樣能形成不同的旋律。為此,本文主要分析作曲家在將民歌改編為的鋼琴曲的過程中常用的復調技法,對這些復調技法進行思考,以期對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中國民歌;鋼琴改編曲;復調技法;藝術特色;作曲家
對專業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得知復調音樂約是從公元九世紀出現的,十八世紀是復調音樂的頂峰時期,之后一直出現在人們的音樂生活中。復調音樂已經成為音樂研究的一項內容,通過對歌曲進行改編,作曲家能豐富鋼琴曲的藝術創作內容。通過對復調技法的相關內容進行思考,可以對民歌如何改編為鋼琴曲進行一定的探索,也可以對復調技法的運用進行思考。所以,本文主要對對比復調以及模仿復調等技法進行分析,對民歌主題的鋼琴曲改編實施思考。
一、對比復調
對比的內涵是互相不同,對比復調的技法更加復雜,在作曲改編中體現出多變性的特點。作曲家借助復調技法對民歌主題進行鋼琴曲的改編,主要是通過對位方法寫成含兩個以上不同的節奏和音調,這樣就改變民歌的節奏以及音調等內容??梢哉f,對比復調是作曲家結合在一起的多種旋律,這幾個旋律是對比關系的,呈現出復雜的特點[1]。通過將主題和對題進行合理的穿插,借助對比復調的方式營造不同的藝術表達境界。
二、模仿復調
模仿復調是通過模仿方式而寫成曲調的,也被人們稱呼為卡農。模仿復調主要是通過聲部的進入,然后對其他聲部進行模仿。一些作曲家在借助模仿復調進行民歌鋼琴曲改編的過程中,會對一兩個音節進行改動,這樣是為了滿足鋼琴演奏的和聲需求。同時,一些作曲家也會在主題上下方進行模仿,這樣雖然會對旋律進行一定的改動,但是也會保留主題整體的節奏特點,這樣可以有效的突出民歌主題。例如,作曲家陳銘志在對《子弟兵與老百姓》進行鋼琴曲改編的過程中,體現出上聲部的節奏特點——響亮,之后在低聲部開展低八度的模仿,讓曲調節奏更加具有鮮明性。
三、支聲復調
通過對專業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得知在對民歌進行鋼琴曲改編的過程中,不僅存在對比復調和模仿復調的技法,也存在支聲復調的技法。支聲復調是作曲家對民歌進行鋼琴曲改編的初級技法,主要遵循一個演奏的主旋律,在其中某一階段開展分支音調的演奏,這樣可以對鋼琴曲主要旋律開展線條性的技法潤飾。這樣能從主旋律中合理派生出鋼琴曲的副旋律,讓民歌主題能有效改編為鋼琴曲,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支聲復調。
隨著民歌結構的不斷變化,鋼琴曲改編的支聲復調也更加復雜,這樣就可以形成獨立的演奏聲部。獨立聲部可以和主旋律進行抗衡,也能逐漸發展成為更加復雜的對比復調或者是模仿復調,這對民歌曲目的鋼琴曲改編起到積極作用[2]。例如,作曲家王震亞對民歌《沂蒙小調》進行改編的時候,就采用支聲復調的改編技法將兩個旋律交織,通過主副旋律的融合,對民歌主題進行有效的展示,提升鋼琴曲改編的質量。
四、多手法結合的復調
通過對上文研究內容進行分析,得知作曲家們會通過復調的應用將多種民歌改編成不同的鋼琴曲,主要是借助對比復調以及支聲復調等技法進行鋼琴曲的改編。這樣可以對旋律進行線條形式的潤飾,也能對民歌主題進行展示,提升民歌鋼琴曲的改編效果[3]。實際上,作曲家在對民歌主題開展鋼琴曲改編的時候,不僅會借助單一的技法開展作曲改編,也可以運用多手法結合的復調技法。通過將以上復調技法進行綜合,作曲家能賦予民歌別樣的生命力,提升鋼琴曲改編創作的質量。例如在對《思鄉》(內蒙古的民歌曲目)進行作曲改編的時候,桑桐就借助對比復調和支聲復調等技法,對節奏以及句讀結構等內容進行對比,這樣可以更好的體現民歌音樂的特征。通過將對比復調以及支聲復調這兩種技法進行結合,不僅提升作品兩個聲部的獨立性,也能讓作品更加體現出民族韻味。
五、結語
國內民族音樂多是以單聲部為特色,也有一些民族歌曲蘊含多聲部,多是以單聲部線條為主。但是,音樂在橫向流動的過程中會出現歌曲改編的行為,作曲家會借助多種復調技法對民歌進行鋼琴曲的改編,豐富鋼琴作品的藝術表達內涵。通過上文研究得知作曲家主要是借助對比復調、模仿復調以及支聲復調等技法進行鋼琴曲的改編,對民歌主題進行有效的展示,提升鋼琴曲改編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胡洋樂.論民歌改編鋼琴曲的民族化藝術特色—以《炎黃風情》中《太陽出來喜洋洋》為例[J].藝術科技,2016,03:192.
[2] 張楠.中國民歌主題鋼琴改編曲多種復調技法研究[J].戲劇之家,2017,04:113.
[3] 李婷,張源源.中國民歌改編鋼琴曲的觸鍵及音色表現研究—以儲望華《新疆隨想曲》為例[J].青春歲月,2017,32:102+1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