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文物博物館發展的幾點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文物保護的重任一直是基層博物館在承擔著,它的存在讓我國的文物保護事業有了保障。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在推進,宜居城市的理念不斷融入到城市建設中來,發展就一定會帶來挑戰,所以文化部門需要一些能夠有效保護文物的舉措。文章根據當前基層文物博物館文物保護的發展情況,提出了一些舉措,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基層文物博物館;發展;思考;新媒體
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活動痕跡最有力的證明就是文物,文物是人類發展的重要證明,它體現了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能夠讓研究者了解到那個時期社會發展的輝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層博物館也要順應時代發展,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求。基層博物館的職能是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歷史知識進行傳播?;鶎硬┪镳^的發展應摒棄粗放式的管理,要借鑒專業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若基層博物館還采取傳統的管理模式,必將被社會淘汰。當前,我國的文化部門應該為基層博物館增添新的功能,使其成為一個承擔傳承文化責任的專業管理機構。這對弘揚傳統文化、普及歷史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加強基層文物博物館建設的意義
文化的傳播和歷史文物的保護重任一直以來都是基層博物館在承擔。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問題,基層博物館發展困難。基層博物館處在基層,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導致管理模式混亂;因為福利待遇和基層政府重視力度不夠,人才流失情況也較為嚴重,這些都讓基層博物館發展難上加難。一些基層博物館的主體功能在逐漸喪失,如文物保護、傳播文化、教化民眾等,滿足不了當前社會人們的精神需求和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需求。新時代來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美好城市的建設,重點解決的是新農村文化生活滯后、未成年人對傳統文化認識不足的問題。發揮基層博物館的社會作用,迫在眉睫。
2 基層文物博物館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體制落后
基層博物館因為我國體制的原因,懶政怠政情況比較嚴重,對社會發展認識不足,管理理念存在誤差,缺少有效的改革等。這些成為基層博物館發展的掣肘。基層博物館對自身承擔的社會職能存在嚴重的認識不足,服務意識較差,甚至對自身與社會的關系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在日常工作中,未能把工作的中心放在館藏的展覽展示上,造成了社會中對它的誤讀和不認可。
2.2 缺乏經費
當地政府對基層博物館資金投入力度不夠,缺少經濟基礎,基層博物館發展困難重重。每年各級政府財政支出比較固定,財政部門對于博物館的的支出大部分是博物館內在編人員的工資,對于基層博物館的其他發展經費投入寥寥無幾。正是因為資金不到位,基層博物館發展艱難,更無法進行相應的建設。據國務院財政部統計,我國在冊的基層博物館90%始建于1980年以后?;鶎硬┪镳^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正是因為缺少了經濟的支撐,基層博物館的發展成為了一句空話。
2.3 專業人才不足
基層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很多人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技術培訓,高學歷人才成為了機構內的稀有物種。專業技術人才的不足,造成了基層博物館軟實力不足。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基層博物館待遇較低,難以留住高校畢業生,造成了大量專業人才的外流;另一方面,基層政府將基層博物館定位于解決就業問題的機構,導致館內工作人員水平良莠不齊。
2.4 缺乏交流合作
自我國實行博物館制度以來,各地博物館一直處于閉門造車的狀態,缺少資源的互通有無。例如,A地博物館擁有著大量的館藏,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無法進行展覽;B地博物館長時間展出本地收藏文物,參展文物一直如此,無新意,難以發揮出真正作用。正是這種閉門造車的發展模式,造成了博物館發展嚴重滯后。
3 對基層文物博物館發展建設的思考
隨著當今社會民眾對文化需求的與日俱增,人們希望通過參觀博物館的展覽來滿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筆者認為,基層博物館可以根據民眾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把博物館建設成文化傳播的主要陣地,建設成當地的文化標桿。
3.1 突出自身特色,加強館館交流
在藏品展覽中突展現自身特色,突出館藏品的唯一性,并且重點突出本地區的文化特色,是博物館亟需解決的問題。針對館藏資源少的問題,一方面,當地政府可以與博物館進行聯合,鼓勵群眾進行有償和無償捐贈,從根本上彌補館藏資源的劣勢;另一方面,加強合作交流,進行跨地區博物館交流合作,巡回展覽,對于文化價值高的他館展品,可以允許其進行制作圖片展覽板,增加展覽方式。
3.2 要加強自身發展,提高員工素質
基層博物館承擔著文化的輸出和匯聚任務,個別博物館雖然規模小,但是其擁有的文化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它的館藏品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鶎硬┪镳^必須從自身突破,進行方式多樣的創新,加強學術研究,促使博物館在正常的軌道發展。同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必須做到對館藏品有深入仔細的研究,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博物館還要將自己建設成為文化學習的大學堂,讓每個館員感到自豪。用學習的方式來推動博物館的發展,促使其成為基層人民了解本地區文化和汲取歷史知識的場所。
3.3 要創新展覽方式,開拓思路
世界各國的博物館都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行自我革新,我國基層博物館不能停留在傳統的展覽上沾沾自喜。博物館工作人員應該思考如何使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多樣化展覽,做到展覽有人看,展覽有內涵。運用新的技術手段讓參觀者有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借助技術手段吸引民眾參觀,促進博物館正常有序地發展。
3.4 要更新服務理念,豐富知識內容
博物館歸根結底是一個文化傳播和教育機構,它發揮著向公眾傳播歷史知識、教化群眾、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的作用。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必須以踏實的工作態度、讓群眾滿意的服務理念,不斷強化主體責任,將文物展出和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處。要想將博物館建設成群眾滿意的文化圣地,基層博物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博物館自身要摸索出一條具有高質量、高水平的基層博物館發展之路,讓群眾能夠認可,進而發揮出教化群眾的作用。同時,用多樣化的宣傳和展出方式,讓展品所包含的信息在受眾面前進行全方位展示。
3.5 要注重新媒體,創造經濟效益
當前社會各類媒體發展迅速,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博物館的宣傳帶來了福音。博物館要乘著新媒體時代的東風,轉變觀念,利用互聯網進行市場宣傳,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進行全網覆蓋。在幾十年以前,博物館是民眾可望不可及的地方,社會民眾對它的認可程度不高。但是,新媒體的出現讓民眾對博物館有了新的了解,博物館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冰冷的建筑。同時,博物館藏品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進行全國范圍內的巡回展覽,掀開藏品神秘的面紗,使其成為社會民眾熟知的物件,讓其徹底走入社會民眾的生活中,讓基層博物館更加有溫度。以上的做法還能為博物館帶來經濟收益,為博物館的發展提供動力。任何發展都離不開相匹配的經濟基礎,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博物館的發展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4 結束語
基層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充分發揮了其教化群眾、傳播歷史知識等社會作用。基層博物館要做到明確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大力發展博物館文化軟實力,讓基層博物館走入尋常百姓家,滿足社會對它的需求,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讓基層博物館真正成為社會民眾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參考文獻
[1]趙兵濤.基層文物博物館發展思考[J].才智,2019(8):244.
[2]鐘燕麗.淺議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及人才隊伍建設[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124-125.
[3]張勝林.文物博物館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3):113-115.
[4]王玉.探討文物博物館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民族博覽,2018(1):227-2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14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