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轉變與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書畫文物裝裱修復有著久遠的歷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書畫文物的修復工作也要與時俱進。書畫文物的裝裱修復在沿襲中國傳統技法時也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及引用西方的修復理念,要遵循最小干預、最大的信息保留、安全性、可再處理性等原則。在書畫文物修復前,對書畫文物的背景進行調查,對修復的方法進行確定,修復完成后要對修復結果進行評估。尤其是在轉變原有書畫文物裝裱修復觀念的基礎上,對書畫文物進行保護修復工作的重新認識和了解,總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三種修復方法,即“保留原裱”“回歸舊裝裱”和“再裝裱”。通過以上裝裱理念的轉變,補充了中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論體系,使之更加系統和完善,從而更好地為中國文物裝裱修復工作服務,使中國文物保護工作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文物保護;轉變;裝裱修復;修復理念
1 我國書畫裝裱修復理念的轉變
我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方法中,糨糊作為主要的黏合劑被廣泛使用,具有可重復揭裱黏合的特點,并強調“還舊”等操作方法。但是我國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沒有明確的操作規范,裝裱修復時全憑師傅技藝的好壞,沒有對操作系統進行整理歸納,缺乏書畫裝裱修復的科學依據。中國在進行書畫文物裝裱修復時,對書畫文物的原有裝裱部分保存、前期檢測分析與修復檔案的完整等方面都不甚在意。但在西方現代修復觀念中,這些操作在進行文物裝裱修復時必不可少。對檢測分析出來的有用信息進行整理利用,我們能夠更準確地進行書畫文物的裝裱修補,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得到鞏固和提升,以更好地保存書畫文物的歷史價值,使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
2 新理念下的書畫裝裱實踐
書畫裝裱修復理念發生轉變后,在對書畫文物進行裝裱修復前要進行信息調查,然后確定修復技術路線,修復裝裱結束后要對效果進行評估。經過修復理念的轉變,我們認識到裝裱修復之前的調查以及技術路線的確認等操作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對書畫文物進行調查之后,才能根據書畫的具體問題確定最佳的修復方案。
2.1 修復前的調查工作
修復前要對書畫文物進行調查,主要工作包括書畫文物價值評估、文物信息調查、原裱信息調查和病害調查等方面。書畫文物的價值評估一般是對文物的歷史影響、展現的藝術價值、體現當時科學技術等方面進行評估。文物信息調查主要對文物的名稱、出土年代、文物尺寸、具體材質、來源于哪個地方、是否殘缺、保護修復歷史資料等進行調查。原裱信息調查主要對原裝裱時所用的材料、裝幀形式特點、裝幀技藝體現的年代特點等方面進行確認。病害調查則應調查原保存環境的特點,用來確定書畫文物是否發生水漬、折痕、斷裂、殘缺不全、質地酸化、微生物和動物損害等損害。
2.2 修復技術路線
在實際操作時,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術也發生了轉變。修復前對書畫文物進行了調查評估,然后根據書畫文物的保存程度,分別確認了“保留原裱”“還舊裝裱”“重新裝裱”三種修復方法?!氨A粼选奔礊楸A粼瓉硌b裱的形式,一般對原裝裱所用的綾、錦、紙、絹等裝裱材料和畫芯都保存較好和病害屬于穩定的、可消除的書畫文物,進行書畫修補時只需要進行修補、清洗加固等簡單操作,可以保留文物的最大價值?!斑€舊裝裱”是采用傳統修復裝裱工藝中的“還舊”方式進行裝裱處理,用來還原書畫文物原先的裝幀形制。主要針對原裝裱材料和畫芯部分保存狀況良好,存在的病害多為可誘發的損害、動物損害或微生物損害,但原鑲材料保存還算齊全的一類書畫文物?!爸匦卵b裱”針對書畫文物使用材料不當、損壞較嚴重、價值評估不高、無法進行修復的進行重新裝裱。
2.3 修復效果評估
傳統書畫裝裱修復的意義在于既能對書畫文物進行加固保護,又能還原書畫的藝術效果,同時使中國的傳統書畫修復技藝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傳承。將轉變后的書畫文物修復理念與人文鑒賞技藝相結合,裝裱修復后的書畫文物效果評估分別從運用儀器設備評估和專家鑒賞評估兩個方面進行。儀器設備評估是運用專業的檢測儀器,對書畫文物進行數據分析,并和修復前的書畫文物檢測數據進行對比,對書畫文物的藝術價值進行評估。專家鑒賞評估從中國傳統書畫修補技藝、書畫內在的藝術特點、中國傳統的審美特點、書畫的歷史、藝術價值、科學影響等方面進行評估。
3 新理念下實踐工作的挑戰
傳統書畫裝裱修復技藝有十幾道工序,一招一式極有講究,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書畫文物裝裱修補傳統技藝里,對書畫文物進行裝裱修補時先進行揭裱并不能很好地保留原裱。大多殘損的書畫文物均帶有原裝裱,在文物修補時將褙紙、托紙等原裝裱材料揭除,并進行去病害處理,對書畫文物破損部分進行修補,再按照要求裝成適宜的品式。但在修復理念轉變后,在書畫文物最小干預原則的指導下,書畫文物的修復是以“保留原裱”和“還舊裝裱”進行的,修復原則不再以“揭舊”為標準,這將會導致修復的側重點發生改變。
3.1 保留原裱的挑戰
保持原裱的關鍵操作步驟是清洗、補缺、貼條固定等。傳統修補時基本上是用水、動物膠水或者泥漿來進行修補固定,但在進行書畫文物修補時,過多地使用膠水會導致書畫文物局部較潤濕,容易使書畫結構分離和脫殼,書畫干燥后出現褶皺,干燥不透徹也易導致霉變,降低文物的價值。所以在保留原裱進行去病害時,不能再用傳統的淋洗法進行清洗,可以考慮使用新型溶劑進行清洗。固色時用到的黃明膠水也要少量多次使用。同樣,全色環節也要嚴格控制膠水的用量。采用傳統方法進行書畫文物修補時,在文物補缺和貼條環節也會用到膠水,現在主要處理方法是采用冷壓法使書畫保證平整,但此法操作時間長,效果也不理想。在書畫文物修補時典型的例子就是貼折條,它是為了修復畫面斷折而經常使用的傳統技藝方法。在“保留原裱”的前提下修復覆褙是不揭除的,所以折條只能貼在覆褙上而不是貼在托紙后面,這就導致最后進行平整度操作時難度大大提高??梢栽谛迯瓦^程中,在折條后面使用壓鐵塊進行壓平,然后進行啞光處理,提高書畫文物的平整度。 3.2 還舊裝裱的挑戰
還舊裝裱是指不管是書畫文物的畫芯,還是書畫文物上的鑲料、引首、詩堂和題簽等,只要有價值的內容都要留存,進行病害去除、殘缺修補后將這些內容一一修復裝裱到書畫文物上。除了要考慮用什么方法能夠有效消除書畫文物的原有病害外,現階段還舊裝裱與保留原裱還遇到的相同的問題是,怎樣有效地解決畫芯與命紙在進行修補時出現的空鼓與分離現象。另外,還要保證書畫文物在進行去污清洗時,各組成部分能夠保持相對一致的收縮率,使書畫在清洗操作后還能保持原有的平整度,不出現褶皺。在進行書畫文物修補時,可利用虹吸清洗法并配合蒸汽、泡沫法對畫芯和鑲料局部的污點進行清洗。這樣不僅去除了原有病害,使畫芯和命紙不出現空鼓,更避免了書畫的褶皺問題。
3.3 重新裝裱的挑戰
相對于保留原裱和還舊裝裱遇到的挑戰,重新裝裱在目前遇到的挑戰較少。隨著裝裱修補技術的發展和書畫文物裝裱修復技藝的提升,重新裝裱在進行消除書畫文物病害的同時,也越來越尊重和參照原裝裱形制,在其基礎上進行修復裝裱。雖然裝裱修復理念轉變后,書畫文物裝裱應用新型修補、去病害技術過程中非常重視修復材料的選擇,但傳統的書畫裝裱修復技藝也一直秉持著安全性與可再修復性的原則,比如選擇稀稠不同的糨糊與不同材質紙張作為書畫文物最為主要的修復材料。
4 結語
我國傳統書畫裝裱修補技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雖然歷史久遠,但有些書畫文物的修復技藝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我們也不能驕傲自滿,時代在發展,書畫文物裝裱修復觀念也要與時俱進進行轉變。我們在傳承傳統書畫裝裱修補技術的同時,也要借鑒西方優良的保護修復理念,并運用現代科學監測儀器,讓中國書畫文物得以完整地保存,并使中國的書畫文物裝裱修復技術能夠更好地適應國家文物保護發展的需要,從而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何偉俊,鄭冬青,陳瀟俐,等.我國書畫文物裝裱修復的理念轉變與實踐[J].東南文化,2017(5):6-11.
[2]凌志平.中國書畫裝裱和修復實例探討[J].南方文物,2016(2):276-278.
[3]朱盡暉,莊會秀.書畫文物修復宗旨探討——以西安美院院藏書畫修復為例[J].西北美術,2016(3):65-68.
[4]沈驊.書畫文物斷裂痕產生原因與修復裝裱方法的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5(S1):94-98.
[5]馬阿米娜.傳統裝裱藝術在書畫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上),2017(8):58-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14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