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發展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智慧農業作為現在及未來農業發展的一種先進模式,是智慧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剛處于起步階段,各地雖然都意識到其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建設方向和發展模式不統一,仍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基于對智慧農業的思考,查閱大量資料,總結闡述智慧農業的內涵,并提出目前在現實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期助力我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一、智慧農業的概述
1、智慧農業的內涵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精確農業”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壯大成為支持美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智慧農業”發展開辟了前提?;ヂ摼W的發展和物聯網的出現為智慧農業的發展加上了發展引擎。針對智慧農業的概念,研究者的定義較多,但他們都有共同之處:即:將智慧作為農業生產的最高級的階段,貫穿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最大效率的利用各種農業資源,融合物聯網技術、無線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一種農業發展新模式。
2、智慧農業的運行管理
從其內涵可知,智慧農業是以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未核心,集集約化、機械化、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于一體的發展模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產品提檔升級。目前多數農業研究者都對智慧農業進行部分的研究,多數都是以農業生產基地未依托,以物聯網+農業生產技術為手段,通過智能監控、智能檢測、大數據收集整理、智能控制環境調控、產品追溯、智能物流管理等進行智慧農業運行管理。
3、智慧農業的特征
智慧農業主要包含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及綠色化等幾個特征,同時也包含科學性、精準性、協同性等一般特性。3S技術的使用讓數字化的傳感器、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機器人、無人機等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各項科研、生產、管理數據的應用展現出數字化的特點;互聯網+農業的出現,移動智能設備的應用、智能管理控制的出現展現出網絡化和智能化得特點;水肥一體化和精準施肥讓資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展現出智慧農業的綠色性。
二、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處于薄弱環節,信息化程度相對落后
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涵蓋省、市、縣三級架構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但是各地發展情況不平衡,多數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一級網站的數量和信號穩定情況滿足不了農業生產的需求,農業信息網絡平臺也沒有普及開來。同時,作為智慧農業發展的必需,信息技術的發展相對落后,尤其在土壤信息、天氣信息、生產資料及科技信息、市場信息等農業相關信息化水平落后,農業生產跟不上形勢。近年來全國各處出現的產銷過剩、供應不足等問題,說明農業生產信息交互不暢通,盲目性生產依然形勢嚴峻,導致眾多生產者收益降低,嚴重影響智慧農業的向前發展。
2、農民的職業素質相對偏低,達不到智慧農業發展的要求
隨著老齡化的人數的逐漸增多,勞務輸出人口越來越集中到大中城市,留守農村進行農業生產的大多為文化程度較低的老人和婦女。這就導致農業生產者科技素質水平較低,不能較快的接受農業信息化,使得很多農村依舊延續著較為陳舊的農業生產模式。由于務農人口性別比例、年齡等的失衡,導致現代職業農民的培育和技術培訓變得舉步維艱,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智慧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智慧農業科研體系不健全,農業科技推廣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在智慧農業發展方面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不夠,科研體制不健全,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較低,這就加大了推進智慧農業向前迅速發展的難度。這不僅表現在我國還未建立進行管理所有科研部門的頂層組織管理部門,科研院所數量較多但是沒有形成統一的體系,職責和分工不夠明確,小課題、無創新課題、重復課題等問題顯著存在,且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課題又不能系統化得合作完成。還表現在按當前的科研成果應用性不強,不能快速的轉變為生產力,許多智慧農業發展的先進成果因為精準度不準確、功能不穩定而難以直接應用于生產。
三、促進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戰略對策
1、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信息化程度
一是應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如水利工程建設,實現節水灌溉、數字化精細灌溉,水肥一體化應用等;二是改善設施棚室和畜禽養殖舍的現狀,推進種植、養殖自動化建設;三是建立專項資金推進應用先進農機設備,實現現代化、智能化、精準化的遠程控制管理農業生產;四是積極推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及普及,將企業、農戶、政府之間建立交互平臺,共同推動數據共享的智慧農業信息平臺的建設。
2、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吸引農業高素質人才,
相關部門應繼續加大對智慧農業建設發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及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渠道向農戶宣傳智慧農業;鼓勵農民回鄉自主創業,調整農民年齡、性別結構及文化水平;組織開展智慧農業運行模式運行管理相關培訓會,擴展農民的視野,提升他們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生產基地示范引領作用,結合農業高校和相關科研院所,加強高素質農業人才的長效教育機制,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切實提升農戶個人素質和水平;積極引進高素質農業人才進入生產一線,帶動新型科研成果的利用和數據積累。
3、加快完善農業科研體系,提高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能力
進一步強化政府的頂層設計職責,統籌規劃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一個能夠統一協調的農業科研體系,加強合作性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切實優化資源共享,減少重復研究,強化集成示范與創新,統籌兼顧智慧農業發展所需的各項高科技技術。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建設與改革,建設全國農業信息網上交流平臺,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農技推廣人員廣泛接觸農業生產者的優勢,開展好農業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尤其是推動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土壤改良及修復技術、數字化管理、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廣泛收集農業生產生產數據和存在的相關問題,及時向科研部門進行反饋,尋求建立交互平臺,及時解決生產難題。
(作者單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市農業信息中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7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