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的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山東地區的主要糧食品種。隨著新時期農業現代化的穩步推進,如今有必要重視玉米高產技術的研究,在加強病蟲害防治的同時取得實際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國玉米生產條件有了顯著地改善,隨著機械化程度不斷加深,玉米高產成為可能性較大的事情。由于夏季氣候多變,玉米增產困難,病蟲害防治也隨之面臨很大壓力。因此,有必要加強對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的分析與研究。
1.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分析
1.1玉米種植的選地
玉米根系發達,適應性較強,無論在貧瘠的土地上還是在肥沃的土地上都能有著良好的長勢。但是因為莖很強壯,導致其根系有很多分支,它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所以它必須種植在肥沃的土壤中,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排水。如果是干旱地區,在耕作前應覆蓋土壤以保證期能夠有著良好的產量。同時應當保證土壤疏松,創造適宜玉米種子萌發和生長的土壤環境。玉米種植前,應進行土壤的集約耕作,使土壤柔軟濕潤,較大的土塊被壓碎后再進行耕作。
1.2科學的播種
在提高玉米產量的方法之中,科學的玉米播種尤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土壤質量、氣候條件和土壤溫度都是影響玉米種植水平的重要因素。為避免耕地土壤質量導致的秧苗失活,可通過增加播種量進一步實現秧苗結實的保證。在玉米種子播種過程中,通過對以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可以合理設置玉米種子間的播種密度。使玉米生長過程中有足夠的空間,不同的玉米品種在播種時種植密度不同。同時,在玉米播種過程中,播種者應定期檢查玉米的生長狀況。并及時灌溉缺水的玉米種植區,確保玉米生長過程中水分充足。在玉米種子的種植和施肥過程中,肥料應與種子保持一定的距離,以免被燒死。
1.3玉米種子的選擇
能夠將玉米的產量、品質以及抵抗力同時提高,需要依靠玉米從源頭品種的選取。在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情況下,優良玉米品種所獲得的玉米產量與品質比劣質玉米品種要高很多,所以在選取玉米品種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認真。首先,選擇通過國家與相關部門檢測的合格品種;其次,每個地區的氣候與地質條件或多或少存在差異,因此,要考慮到當地的氣候、環境、水分等條件是否適宜所選品種的生長,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種植品種,確保最終收益最大化。在選擇品種之后,你還需要選擇高品質的種子。一般在選擇種子時,可以選擇種子較大、飽滿且品種較多的種子,并判斷種子是否有包衣。優質的種子種子能夠有效防止粗縮病、苗枯病、黑穗病和地下害蟲等的發生。
1.4堅持分期施肥
玉米種植必須加強施肥管理,才能實現高產栽培。第一次是在玉米的苗期肥料,即在第二次間作中添加肥料,以保證玉米幼苗的優化,最好的肥料是分解后的油渣或動物糞便。第二次是潛伏期的受精。從拔節到抽穗期是受精的最佳時期。這一階段玉米生長旺盛,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能夠同時進行。此時,玉米已進入正常生長繁殖階段。玉米籽粒的物質產量90%以上是光合作用的產物。這一時期通過灌溉施肥,可以保證玉米植株高大,產量也會得到提升。不同階段的肥料管理和控制,使玉米具有高產的肥料以及營養基礎。
2.玉米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2.1農業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措施目前專注于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主要是指利用高品質玉米栽培技術來提高玉米的存活能力,減少玉米害蟲和疾病的發病率,也就是說,從根本上減少玉米害蟲和疾病的可能性。采用這種防治手段,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選擇品種,優質種子能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生,從而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只有高質量的種子不能提高產量,還需要協助科學栽培技術。
2.2玉米病毒的表現及防治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玉米病毒是玉米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現為玉米葉片上會出現大量的綠色條狀和圓點的斑點。隨著玉米的生長,它們會逐漸蔓延到整個玉米葉片,最終形成玉米葉片的黃色條紋區域。這種玉米病毒對玉米生長有嚴重的抑制作用,會嚴重的降低玉米產量。在玉米病毒防治中,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噴藥。玉米播種人員應定期觀察玉米種植面積,及時了解玉米生長狀況,根據其受損情況進行醫治。一般情況下,當玉米葉片上出現大量綠色條帶和斑點時,應使用二甲氧基二甲氧基稀釋液對玉米進行大范圍噴霧。早期噴灑的目的是在幼蟲生長前有效控制病害,將損失降到最低。
2.3大斑病的癥狀
如果是玉米葉片上的病害,主要病害是大斑病,嚴重時可對玉米葉片和玉米包膜葉造成損害。如果是在疾病的早期階段,一些小型灰色斑點會出現表面的葉子,然后蔓延到玉米的葉子的葉脈,終于使玉米葉子的中間部分出現棕黃色和棕色的大型斑點。如果這種疾病出現在空氣潮濕的地方,大斑就會迅速在葉片之間蔓延,形成出現在葉子上的大斑,在那里,黑灰色的霉變會使葉子變黃或枯萎,影響玉米的葉子發育和覆蓋物。
選擇優良的玉米品種是防治該病的最佳途徑。另外,在種植前要將土地進行深挖,特別要注意補充種植,這樣可以減少大斑病的發生。在大斑病的早期,及時處理病葉,盡量減少相互間的傳播。在播種過程中,應選擇播種時間,播種后應加強田間管理,使用多種手段共同聯合防治。
2.4玉米螟的表現及防治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玉米螟是最常見的害蟲。如果在玉米幼苗上發現更多的孔洞,這意味著玉米幼苗被玉米螟啃食破壞了。一般來說,在玉米抽穗期,會選擇大面積農藥噴灑玉米栽培區域,實現對玉米螟的有針對性控制。玉米螟的天敵是毛螟,毛螟主要分布在產量較高的玉米種植區,使用生物的手段防治以控制玉米螟的發生。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農業產業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玉米作為我國的主要農作物之一,想要實現高產,必須從多方面進行栽培和管理。在新時期,應當通過多種科技手段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研究與分析,以此保證農業產品的收入,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的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274700山東省鄆城縣程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7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