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商水縣農業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紹了2018年商水縣重點農業工作成效,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闡述了下一步的農業工作目標,以期為農業發展、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業;成效;問題;下一步工作;河南商水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236-02
  1    2018年農業工作成效
  1.1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一是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產。商水縣小麥種植面積8.27萬hm2,秋糧種植面積7.53萬hm2。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1.263 5億kg。其中,夏糧平均單產548.4 kg,總產達到6.8億kg;全縣玉米平均單產512 kg,總產3.84億kg;大豆平均單產142.3 kg,總產0.426 5億kg;紅薯平均單產436.8 kg,總產0.174 5億kg;小雜糧平均單產225.2 kg,總產0.022 5億kg。二是畜牧業發展態勢平穩。預計到2018年底,全縣生豬存欄72.6萬頭,出欄97.8萬頭;禽存欄635萬只,出欄347萬只;牛存欄5.41萬頭,出欄5.96萬頭;羊存欄28.5萬只,出欄36.9萬只;肉產量9.07萬t,蛋產量4.13萬t,奶總產量3 982 t,畜牧業產值達到36.5億元,連續12年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1.2    高標準完成“兩區”劃定工作
  在全縣23個鄉鎮(場、辦)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7.67萬hm2,其中小麥7.67萬hm2、玉米5.33萬hm2,劃定重要農產品(大豆)生產保護區面積2.33萬hm2,覆蓋1 892個片塊、14 151個地塊。在全市優先完成了“兩區”劃定工作。
  1.3    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依照縣政府提出的“穩麥、減玉、增經濟”的要求,通過宣傳引導,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芝麻、優質果蔬種植。2018年,優質專用強筋小麥種植面積由去年1萬hm2增加至2萬hm2,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hm2,大豆種植面積由去年的2.33萬hm2稍減至2萬hm2,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在1.47萬hm2,芝麻種植面積由去年的0.87萬hm2略增至1萬hm2。
  1.4    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商水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以來,全縣上下緊緊圍繞成立組織、制定方案、廣泛發動、清產核資、身份界定、股權設置、股份量化、登記運營等8個程序步驟,序時推進每個環節的各項工作[1]。目前,商水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已推進到到清產核資階段。截至11月底,全縣共有14個鄉鎮(場、辦)、465個行政村基本完成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前期工作,共清理出各類資源性資產0.22萬hm2,經營性資產0.10億元,非經營性資產2.29億元,貨幣資金0.13億元,債權債務0.17億元。
  1.5    認真做好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印發秸稈禁燒宣傳材料12萬余份;層層落實責任,實行縣直干部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包戶和十戶聯保的網格化管理,做到人人有任務、個個有指標,圓滿地完成了2018年秸稈禁燒工作任務。同時積極探索秸稈飼料、食用菌種植、秸稈能源化利用等綜合利用途徑,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
  1.6    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
  一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學施肥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加快推廣配方施肥,控源治理過量使用化肥,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加強土壤污染狀況監測,建立2個耕地定位長期監測點,對土壤污染狀況進行實時監測。依托河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生態炭肥(新型耕地保育產品)、中藥生物制劑產品(靈芝素等)等防控試驗,積極探索土壤生態治理措施。二是開展畜禽糞污綜合治理。對全縣養殖場進行全面排查,指導養殖場建設符合要求的糞污處理設施(糞便晾曬場、貯液池),防止畜禽糞污直接排入環境。目前,全縣136個規模養殖場全部建成糞污處理設施,非規模養殖場建成糞污處理設施1 022個,正在建設糞污處理設施731個,關閉、搬遷養殖場596個。
  1.7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一是實施農產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大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區和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大力推廣綠色食品和實施“名牌”農產品戰略。2018年,商水縣新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產地5個,申報認證無公害產品5個。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對全縣25個無公害生產基地和縣城大型超市不定期進行抽查,共抽檢無公害農產品347個,產品合格率98%以上。二是加強動物檢疫工作。嚴格執行動物產地檢疫申報制度,規范檢疫規程,嚴格按比例抽檢。共檢疫縣境內、出縣境動物161.8萬頭(只),檢出病害動物1 789頭(只);檢疫動物產品3 608 t,檢出病害動物產品0.96 t,對檢出的病害動物及其產品全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三是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加大對養殖、運輸和屠宰等環節和獸藥飼料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逃避檢疫和無證運輸等違法行為,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共出動執法車230余輛、執法人員800余人次,開展督導檢查15次,辦結案件24起。
  1.8    做好小麥病蟲害和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是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控工作。切實做好小麥后期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2018年4月16日,河南省小麥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現場會在商水縣召開。二是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實開展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和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共排查生豬養殖場(戶)18 407場(次),消毒面積5 081.5萬m2,累計排查生豬499萬余頭(次)。全縣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滯后
  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緩慢,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加大,經營效益增速較慢,農業生產結構調整需要加強。
  2.2    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有待提高
  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的程度較低、數量不足,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相對松散,不能有效帶動農民增收。
  2.3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進展緩慢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量大、涉及面廣,政策性和專業性強,是一項復雜而繁重的系統工程。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的完成時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剛好與商水縣脫貧攻堅工作相互重疊,加上鄉村兩級技術和人員缺乏,給工作開展帶來困難[2]。
  2.4    畜牧業發展受到影響
  受全國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商水縣生豬及生豬產品無法外調,造成生豬存欄嚴重積壓,生豬價格較低,養殖場(戶)普遍虧損,養殖積極性受到影響。
  2.5    養殖污染治理仍需加強
  養殖污染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與上級要求有差距,部分養殖場關閉或搬遷不徹底,糞污處理設施不達標,環保壓力大。
  3    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將按照“精細、高效、綠色”的工作思路,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重點抓好以下7個方面的工作。
  3.1    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產
  落實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強化科技服務,提高科技貢獻率。2019年,全縣依托高標準糧田建設項目,計劃新增高標準糧田建設0.67萬hm2,提升完善高標準糧田建設0.33萬hm2,重點打造666.67 hm2核心區建設,達到高標準糧田區域路相通、溝相連、井電配套、旱能澆、澇能排,全面提升糧食生產綜合能力,確保全縣糧食生產安全。
  3.2    繼續調整農作物結構布局
  根據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提質增效的總要求,結合實際,在保證糧食總產不變的情況下,繼續減少玉米種植面積,依托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和耕地輪作擴種大豆項目,繼續擴大優質小麥、優質大豆、優質花生、優質芝麻面積。計劃種植優質小麥2萬hm2、優質大豆1.33萬hm2、優質花生1.33萬hm2、優質芝麻1萬hm2;積極打造城關鄉的花卉、湯莊鄉萬畝現代園區、大武鄉供港蔬菜、姚集鎮棚菜、平店鄉玫瑰等特色農作物種植。同時,加強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3.3    完成商水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根據國家、省、市統一部署,商水縣要在2019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務,清產核資工作要在2018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計劃近期在全縣開展一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攻堅行動,圍繞清產核資(農業農村部新的清產核資表)、身份界定、股權設置、股份量化、登記運營等重點環節,集中力量、倒排工期、自我加壓,確保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時限要求圓滿完成改革任務,力爭為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貢獻商水經驗。
  3.4    積極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農村“廁所革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按照省里提出的2020年底完成所有應改農戶的85%、2022年底全部完成目標任務的要求,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積極實施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認真排查各類廁所的數量、分布情況,科學規劃設計,合理安排廁所的數量、面積和位置,優化廁所布局、補齊廁所數量、提升廁所檔次、規范廁所管理,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品質[3]。
  3.5    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一批農產品加工和深加工企業,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二是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加大農業產業鏈條的前后延伸,以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帶動前后相關加工企業的發展,聚集各類生產要素,形成產業集群。三是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強企業和農戶的聯系,實現農產品供應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
  3.6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根據省市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要求,結合商水縣統籌資金實際,對全縣已在工商部門登記成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計劃5年內培育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1 500人,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1 500人,并對所培育的新型職業農民進行認定[4]。
  3.7    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一是對牧原公司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進行綜合服務,有序推進牧原公司在建養殖場和飼料廠3個項目盡快建成投產。二是加快畜禽糞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按商水縣實施方案要求和時間節點,完成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2個集中收集處理中心、100個規范場,輻射帶動規模以下養殖場。同時,積極推進年產30萬t有機肥生產項目,建設年消化秸稈20萬t,沼液沼渣、動物糞便20萬t的有機肥廠,徹底改變商水縣養殖污染狀況。三是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采取一切措施,想盡一切辦法,盡全力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同時,積極做好秋、冬季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全縣無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發生。
  4    參考文獻
  [1] 王艷輝.商水縣智慧農業工作開展情況及成效[J].現代農業科技,2018(6):244-245
  [2] 段業恒.基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突出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17):226.
  [3] 楊姍姍,嚴謀春,郝萍,等.農村廁所改革工作的問題調查研究:基于山東省樂陵市實地調研[J].中外企業家,2018(27):186-187.
  [4] 費家凰,沈仙萍,舒利賢,等.六盤水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及對策[J].貴州農機化,2018(2):40-43.收稿日期   2019-01-2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