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經營管理中提高森林碳匯能力的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從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角度闡述了在森林經營過程中通過合理選擇采伐木、樹種選擇、科學選擇育林方式以及林路建設、觀測樣地建設等方面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以期為森林的經營管理和森林碳匯的增加提供參考。
關鍵詞 經營措施;森林經營;固碳能力
中圖分類號 F75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145-01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improving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this paper expounded how to improve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in the process of forest management by rational selection of logging,tree species selection,scientific selection of afforestation methods,forest road construction and observation sample plot constructio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s and the increase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Key words management measure;forest management;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氣候變暖是人類面臨的十大生態問題的首要問題,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形成的溫室效應則是氣候變暖的根源。森林碳匯功能具有比其他減排方式更經濟和高效的優點,《京都議定書》中森林碳匯成為CO2減排的主要替代方式[1]。森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與大氣之間的年碳交換量高達陸地生態系統年碳交換量的90%,在全球碳循環和碳平衡以及調節全球氣候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3]。此外,森林的固碳釋氧功能也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組成部分,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在森林經營中,通過采取以下措施,最大限度發揮森林固碳作用,減少碳排放,能夠在一定程度緩解碳排放過多問題。
1 及時伐除過熟木、枯立木、病腐木,不讓碳匯變碳源
樹木進入過熟期,其生長量和木材質量明顯下降,固碳能力也開始大幅下滑。大量枯立木、病腐木的存在會加速森林碳排放,此時如不及時伐除,其固碳能力會受到影響,還會不斷增加其碳排放量。樹木腐朽越嚴重,其排碳量越大。因此,及時伐除過熟木、枯立木、病腐木是提高森林質量、實現可持續經營、保持森林良好生態功能的重要育林措施。
2 選擇培育壽命長、經營周期長的林木作為培育對象
森林樹木的自然壽命越長,其固定二氧化碳的時間也就越長,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森林的固碳量和固碳能力,森林中長壽命的樹木越多,越能夠保持少量、平穩、均衡的碳排放狀態。因此,在森林經營中要促進森林的正向演替,遏制逆向演替,重點培育森林的基本成林樹種和頂級樹種,加快先鋒樹種的轉化。通過培育長壽命樹木、持續增強森林活力來增加碳貯量。
3 科學經營森林,持續增加單位面積蓄積量和生長量
在正常情況下,森林單位面積的蓄積量越大其生長量也會越大。森林的生長量越大,其固碳能力也會增強。提高森林單位面積蓄積量的最有效辦法,就是更多培育長壽命的大徑級樹木。根據不同樹種選擇目標樹,并確定采伐的目標胸徑,樹木生長只有達到目標胸徑才能采伐利用。保證森林單位面積的蓄積量和生長量,有助于提高森林固碳的能力和效果。
4 適時實現森林更新
通過造林、再造林適時實現森林更新是增加森林碳匯的重要措施。造林是指通過栽植、播種或人工促進天然下種方式,將至少在過去50年內不曾為森林的土地轉化為有林地的人為直接活動。再造林是指通過栽植、播種或人工促進天然下種方式,將過去曾經是森林被轉化為無林地的土地轉化為有林地的人為活動。對過大林隙和林間空地進行再造林或補植是提高森林碳匯能力的重要措施。
5 充分挖掘林地生產潛力,提高森林生物量
林地的生產能力越大森林的固碳功能就會越強,在森林經營中保持和不斷提高林地生產能力是提高森林固碳功能的根本途徑。保持和提高林地生產能力的主要措施:一是不過量采伐,保持良好可持續的森林環境和較高的公頃蓄積量,采伐量小于生長量;二是一切經營活動都不得造成森林植被的嚴重破壞,不得出現水土流失等生態災害;三是采伐剩余物和其他物質不得大量移出林外,以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的能量循環和林地肥力。
6 對過密林分適時疏伐,減少樹木的自然枯死,從而減少森林自身的碳排放
森林通過不斷產生枯死木實現自然稀疏是森林進行自我調節的基本功能。在森林經營活動中利用這種自然機理,對森林適時疏伐,減少由于枯死木過多而產生的碳集中排放,是實現森林減排的有效手段。森林的疏伐強度要根據不同林種、樹種、林齡、立地和氣候條件編制和執行《森林經營收獲量表》。若沒有《森林經營收獲量表》,可根據林木生長性狀確定疏伐強度。林木的生長性狀要通過區分樹木的2個發育階段來判斷,樹木的高生長達到最終生長高度的1/2以 前稱為樹木的“形干”階段,在此階段60%以上的健康樹木,樹高與胸徑的比值應在80~100之間,<80說明株數過于稀疏,不宜疏伐;>100說明密度過大,應該及時疏伐。樹木的高生長達到最終生長高度的1/2以上稱為樹木的“展冠增徑”階段,這一階段樹木生長需要更大空間,要進行適時疏伐,使大多樹木保持在當前樹高1/2~2/3的高度上都生長有營養活枝,特別是通過伐除干擾樹為目標樹生長創造適宜的生長空間。 7 減少對森林的人為干擾,采用“近自然育林”技術
在森林經營過程中通過減少對森林的人為干擾,可以大幅降低森林的碳排放。這種作業體系完全杜絕對森林的皆伐作業,只進行弱強度的擇伐,也不主張對森林大砍、大栽的改造,而是漸進式轉化,對中、幼林撫育不提倡全林割灌作業而實行對幼苗周邊灌木中間折斷的抑灌作業,植苗造林不刨穴整地而進行刮草皮植栽。一切作業方式都主張借用自然力量,順勢而為,這種作業方式可以極大地減少森林的碳排放。
8 加大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森林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加大以林路為中心的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森林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抵御災害能力,保持森林健康。林區道路建設是提高森林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只有保持林路暢通才能保證森林得到及時撫育并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有效防治各種森林自然災害和森林火災的發生,才能實現有效的管林護林,防止亂砍盜伐等毀林案件發生。
9 加強觀測樣地建設,積累碳活動對森林變化的響應數據,不斷完善森林經營技術
森林經營中的樣地建設和數據測量、分析是認識森林發育機理、完善森林經營技術的重要手段,要做好樣地的檔案管理,記錄樣地數據,如經營類型、森林類型、林分結構,蓄積量和生長、灌木、草本植物、土壤變化情況。確定樣地總體實驗目標、每塊特定樣地實驗目的和經營方式,并對測量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提高碳匯能力的最佳措施。
10 參考文獻
[1] 何英,張小全,劉云仙.中國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現狀與潛力[J].林業科學,2007,43(7):106-111.
[2] 聶道平,徐德應.全球碳循環與森林關系的研究問題與進展[J].世界林業研究,1997(5):33-40.
[3] 劉國華,傅伯杰,方精云.中國森林碳動態及其對全球碳平衡的貢獻[J].生態學報,2000,20(5):733-740.
[4] 王兵,楊鋒偉,郭浩,等.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范:LY/T1721—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 河北省林業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木蘭林區流域經營關鍵技術研究”(1305448)。
作者簡介 張二亮(1982-),男,河北圍場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森林培育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