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共享物流設備質量檢測鑒定和標準化評級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標準化是共享物流建設的基礎,也是要真正實現物流共享需解決的首要問題??裳h共用或重復使用的工程建筑周轉材料為一種特殊的共享物流設備,文章展開探討了其質量檢測鑒定方法和標準化評級問題。長期以來,多次循環使用的周轉材料缺乏統一評價標準,優質材料與劣質材料不易區分,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長期存在,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針對周轉材料管理,從存在的問題現狀出發,探索周轉材料標準化評級如何實現。
   關鍵詞:共享物流;周轉材料;重復使用;質量檢測;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F253.9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Standard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shared logistics construction, and it is also the primary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to truly realize logistics sharing.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urnover material that can be recycled or reused is a special shared logistics equipment. The methods of quality inspection and issues of standardized rating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For a long time, there has been no uniform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revolving materials, and high-quality materials and inferior materials a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 phenomenon of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in the market has existed for quite, which has caused great waste of social resources. In 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turnover materials, this paper will consider how the standardization rating of turnover materials is realize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 shared logistics; turnover materials; reuse; quality inspection; standardization
  1  背  景
     近年來,在政府擴大內需、調整振興重點產業、加快新農村建設大背景下,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鐵路、公路、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相繼展開,為工程建筑施工行業提供了龐大的內需市場。與此同時,我國的工程建筑周轉材料共享租賃行業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發展。周轉材料指的是工程建筑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又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主要特征表現為能夠多次使用并基本保持其原來實物形態。常見的周轉材料包括貝雷片、鋼管樁、鋼模板、腳手架、螺旋焊管、型鋼等。
     工程質量安全和成本控制是施工單位核心競爭力。然而,工程輔助設施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往往是互相矛盾的,這是因為在工程輔助施工和臨時工程結構中大量使用的周轉材料尚沒有成熟可靠的質量檢測鑒定體系,且因沒有建立電子標簽檔案導致無法批量性鑒定材料各項技術指標,在實際施工中只能為了安全性而犧牲經濟性,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施工成本。而為了追求利潤降低安全性指標,顯然會給工程施工帶來更高的風險,近些年發生的工程事故中不乏此類案例。隨著國家對工程建筑業的不斷調控與規范,建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施工企業對安全性和經濟性控制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加強和建立周轉材料檢測鑒定體系,將成為工程建筑周轉材料租賃行業的一項重點工作。
  2  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外對于周轉材料管理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一些工程項目在特定情形下檢測鑒定方法的研究也比較多,但將檢測鑒定方法用于重復使用周轉材料方面的研究文獻并不多見,而且大多是對檢測鑒定方法如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工程結構中的應用和影響研究,側重在結構性能、質量安全性方面的檢測和鑒定。
     在工程結構領域,目前我國經常使用的鑒定方法包括傳統經驗法、實用鑒定法、概率鑒定法等。孫小偉(2017)總結了現階段常用的建筑結構檢測鑒定方法,提出了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尹建偉(2014)通過在電廠工程項目周轉材料管理的應用實例,分析論述了采用周轉材料調撥管理的流程、方法及其優點。于堯(2011)針對施工企業對周轉材料的管理與核算上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提出關于推銷方法、價值管理與實務管理、閑置周轉材料等方面的建議。黃曉萍(2014)論述了施工企業周轉材料及其管理現狀,并提出了加強施工現場周轉材料管理的具體途徑及方法。張濤等(2015)通過對某框架結構房屋火災后的檢測鑒定,檢驗了混凝土結構構件的火災后檢測鑒定方法的應用。郭小東等(2016)基于灰色系統理論和模糊數學,提出古建筑木結構灰色模糊安全性評估方法。陳志勇等(2013)提出使用“重力抗傾覆力矩與傾覆力矩之比”作為評判準則,從而進行結構體系分析、精細化建模、動力特性和水平受力性能分析。江涌(2015)分析了無損檢測方法在鋼結構焊縫中的應用現狀,并研究了幾種常見無損檢測方法在鋼結構焊縫中的應用。      綜合以上研究情況,從當前研究現狀與本文相關的問題研究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局限性:
     第一, 現有文獻對于施工企業周轉材料的研究比較多,但大多是基于管理層面。
     第二,文獻現有檢測鑒定方法對于一些工程項目在特定情形下(火災、地震等)的研究比較多,如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神經網絡法等,且多側重在結構性能、質量安全性方面,未見用于重復使用的周轉材料的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
  3  周轉材料標準化評級方案
  3.1  建立電子信息檔案,加強倉儲管理
   針對周轉材料人工管理效率低,現場倉儲管理混亂的問題,可以運用二維碼技術,對每一件周轉材料安裝二維碼標牌,在進出場環節通過掃描二維碼對后臺數據進行修改,可以記錄材料的使用環境和使用時間,這樣即可建立周轉材料的電子信息檔案,實現周轉材料使用的可追溯性,還能給周轉材料劃分批次,便于統一管理。另外,通過對周轉材料二維碼的保護,也可降低周轉材料被破壞的概率,在退還材料時也可保證材料歸屬準確性。
   目前主流的信息檔案建立識別技術有二維碼、RFID(射頻識別)和GPS(全球定位系統)三種,二維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相比另外兩種技術它的價格更低,但存儲的信息量小,識別效率較低;RFID是一種無線通信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它易于操控,可在各種惡劣環境下工作;GPS是衛星通信技術在導航領域的應用典范,能提供較高精度的三維位置、速度和精確定時等導航信息,但價格較為高昂。需要先評估周轉材料價值和使用環境,綜合評判采取何種技術手段用于建立電子信息檔案。
  3.2  按批次對周轉材料進行質量評級
     周轉材料重復使用后的檢測,與新出廠時相比,需要突出特性改變后的性能檢驗,如材料壁厚減少、腐蝕銹蝕、形變和焊接等對周轉材料承載力造成的影響。針對同批次、使用條件相同的周轉材料采取抽樣檢測的形式,通過符合國家標準的力學試驗儀,得出檢測件的強度、剛度等力學指標,并根據結果核定該批次周轉材料的強度指標,判斷該抽樣批次的強度等級。
     以貝雷片為例,回收的貝雷片主要存在以下質量問題:(1)嚴重銹蝕:接觸海水的貝雷片銹蝕嚴重,銹塊成片狀,且銹蝕深度較大,脫落后導致槽鋼壁厚明顯減薄,導致力學性能急劇下降。(2)普通銹蝕:在淡水區或陸地上的貝雷片銹蝕情況比較輕微,多為點狀銹蝕且銹蝕深度淺,簡單打磨除銹后即可見原有的金屬光澤,對力學性能影響較小。(3)變形:槽鋼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塑性變形,表現為槽鋼本體發生扭曲,或者整體矩形面發生翹曲,這種情況下很難再次重復使用。
     目前國家標準對貝雷片的評判標準只分為合格與不合格,而對于回收的貝雷片,一般通過簡單的除銹后重新噴漆再二次使用,通過人眼無法準確判斷其實際情況。而且貝雷片主要是通過槽鋼焊接而成,結構復雜,對于其腐蝕情況的無損檢測,只能做到局部檢測,探頭設計也比較困難。對同一批次、使用條件相同的貝雷片做5~10片抽樣檢測,通過符合國家標準的力學試驗儀,得到檢測件的強度、剛度等力學指標,并根據結果核定該批次貝雷片的強度指標,劃分其強度等級。
     強度和剛度等特性的檢測主要通過破壞性力學實驗進行:將貝雷片按照實際的工作姿態安裝到試驗機上,施加載荷后,布置在關鍵位置的傳感器檢測特定載荷下的變形和應力狀態,得到相應的參數判斷該抽樣批次的力學性能。根據標準化的目標和品質層次劃分所需要的相關數據,設計力學檢測、化學實驗和其它無損檢測方法。
  3.3  建立質量評估模型及評級標準體系
     施工單位租賃周轉材料時關注新舊程度,實際是希望獲得更好力學強度的材料,但在不同的使用場合可以運用不同強度的材料,這樣才能達到效率最大化。有了周轉材料電子信息檔案和重復檢測檢驗方法的基礎,就可以打造質量評級標準體系,準確地給出每批次周轉材料的強度等級,施工單位可以根據需要,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出租方的材料。
     建立質量評估模型,采集待分析樣本的多維度綜合參數和狀態,例如螺旋焊管的銹蝕程度、壁厚、使用環境、使用時間和歷史承載狀況等數據,再通過破壞性實驗,得到樣本的力學數據,如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抗剪強度,通過模型建立兩者之間的函數關系,對模型進行訓練優化,最后可以在不進行大量破壞實驗的情況下得出周轉材料的質量等級,打造評級體系。
     首先,建立訓練樣本集,采集多維度綜合參數和狀態,包括裂紋分布、銹蝕程度、壁厚變化等量化數據,以及使用環境、使用時間、歷史承載狀況等非量化數據,作為模型的輸入;
     其次,通過破壞實驗,獲得一定樣本的力學數據,如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抗彎強度、抗剪強度,以此作為預測模型的輸出,將輸入參數和狀態歸一化形成多維特征向量,對模型進行訓練。
     最后,基于以上步驟建立標準化評級體系,對周轉材料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使用年限等情況下劃定質量高低和優劣狀態,給予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作為決策依據。
  4  小  結
     本文通過研究一種共享物流設備——工程建筑周轉材料重復使用的質量檢測方法,建立周轉材料電子信息檔案,制定周轉材料循環共用標準化評級,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首先,通過檢測鑒定,可大大提高周轉材料重復使用的安全性,節省周轉材料使用企業的成本;其次,電子信息檔案的應用,能有效降低租賃雙方在材料品質方面的信息不對稱,能有效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提升租賃業務的管理水平;最后,填補工程建筑租賃行業中周轉材料重復使用檢測鑒定和評級標準化方面的研究空白,為行業提供一套可執行的管理和質量鑒定標準,對整個行業的規范化帶來巨大推動。
     雖然周轉材料重復使用標準化的建立對行業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但如何優化實驗檢測方法、建立標準化評估模型這些技術難點還需要不斷去摸索,這一過程投資會很大,而且標準化體系建立后的推廣,還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參考文獻:
  [1] 孫小偉. 建筑結構檢測鑒定方法探討[J]. 建材與裝飾,2017(51):59-60.
  [2] 吳國獻,楊華才,關倩. 淺談周轉材料在建筑施工中的運用[J]. 華夏星火,2004(12):56-57.
  [3] 尹建偉. 施工項目周轉材料管理[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6):267.
  [4] 于堯. 對施工企業周轉材料管理與核算的探討[J]. 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28(4):82-84.
  [5] 黃曉萍. 施工現場周轉材料管理的具體途徑及方法研究[J]. 財經界,2014(4):41-42.
  [6] 張濤,季長征,周子重,等. 某框架結構火災后的檢測鑒定與加固處理[J]. 建筑技術,2015,46(9):434-436.
  [7] 張艷梅,王鋒,仲偉秋. 鋼筋混凝土舊廠房的檢測鑒定方法與實例分析[J]. 鞍鋼技術,2002(2):54-56.
  [8] 郭小東,徐帥,宋曉勝,等. 基于灰色模糊分析法的古建筑木結構安全性評估[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6(3):54-57.
  [9] 陳志勇,祝恩淳,潘景龍. 應縣木塔精細化結構建模及水平受力性能分析[J]. 建筑結構學報,2013(9):178-181.
  [10] 江涌. 淺談鋼結構焊縫無損檢測方法的應用[J]. 科技與創新,2015(3):28-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29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