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創新實驗教學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科學教學是一門與科學、技術、社會緊密聯系,操作性、實踐性、創造性和社會性很強的學科,結合小學科學課的特點,科學地、系統地對學生進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實可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中培養他們的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他們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發展自身,改造世界。那么,如何在科學課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實施創新的教學呢?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解放學生
科學課要讓在學生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境愉悅,情緒飽滿的狀態下參與學習。在這種狀態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使思維處于積極狀態。為了創造生動活潑、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課堂上我采取了三個“解放”的對策。
(一)解放學生的大腦,多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在課堂上要求學生邊聽課邊想,邊觀察邊想,邊實驗邊想,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鼓勵學生大膽猜想,鼓勵學生想得新、想得奇。我還經常運用設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
(二)解放學生的嘴,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在課堂上我對學生沒有這不能說,那不能提的規定,而是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想說就可以說,想提問就可提,有不同的認識允許開展爭辯,即使說錯了,也只作正面指點,不進行指責,不挫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例如:我教《物體的特征》一課時,讓學生說說我們的身邊的各種物體。對同一種物體,有的說圓形,有的說是長方形,有的說三角形等,答案各不相同,這或多或少是正常的,這是他們的認識水平所決定的。通過大家的討論后,是能達成共識的,而教師要做的是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ㄈ┙夥艑W生的雙手,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小學生好奇、好動、好玩。他們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據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在教學中我積創造條件,盡量滿足他們的動手要求。讓他們積極地玩,并要求他們玩出名堂來,玩出知識來。從而在動手過程中,發展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觀察,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觀察發現問題是創造的起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根據小學生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特點,培養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從不同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以及變化發展的規律,發現其中的矛盾或問題,尤其是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問題。一個好的科學教師,一節好的科學課,都是從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問題入手來訓練學生的。教師精心準備了“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在與材料的作用過程中發現問題,并用語言準確地提出問題,完成學習的初始階段。
三、運用媒體,激發興趣,讓學生樂學
正確運用媒體,不僅可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而且可以突出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充滿興趣的學習活動中往往伴隨著積極愉快的情緒,當大腦處于最佳學習狀態時,能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媒體來引入新課,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浮力這個內容,也是一個教學難點。學生對浮力現象容易理解,但對浮力的實質理解則是一個難點。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學方法:如小木塊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這是由于木塊受到向上浮力的緣故,這個力叫作“浮力”。這種方法引入,由于現象是學生已經知道的,而且設置的問題又沒有挑戰性,不能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容易造成學習上的障礙。在教學中采取課前播放一段剪輯的錄像:有一群小朋友在玩皮球,不小心小球掉進了一個小直洞里,洞又較深,小朋友都在想辦法把球取出。我就把取球的答案讓學生來回答。結果學生由于提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而議論起來,大多數同學說用水灌入洞中,讓球浮起來,接著我又提出為什么?假如掉放的不是皮球,而是一個比皮球重得多的小鐵球,能否也同樣用灌水的辦法取出小鐵球等一系列問題。結果學生的思維很活潑,然后通過演示實驗的配合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注意力時間短、容易分散,如利用媒體教學手段的圖像清晰、形象逼真、色彩鮮艷的特點,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又可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通過觀察認識事物是他們增長知識的主要方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一般采用觀察實物、觀察圖片、觀察標本、進行演示實驗或分組實驗等方式使他們認識事物。但由于有的實物或標本體積過小,不易看清,影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如采用了電腦媒體,就能較好地幫助學生觀察物體的細節部分及整體結構,從而使學生可全面深刻地認識物體。如:用電腦繪制蝴蝶的側面與腹部結構圖,在電腦可向學生顯示,并可演示旋轉,加上動畫的效果,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就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我邊演示邊講解,這恰似電影中生動的“特寫鏡頭”,這樣使學生精力集中并能直觀形象地看清、了解昆蟲的特征,進而掌握了昆蟲的概念。
五、進行實驗探究
科學教學中,教師不但可以根據生動、新穎的觀察材料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根據材料的要求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如教學《各種各樣的葉》一課,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各種各樣的葉,看看葉的形狀,認識葉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使學生懂得只有通過對物體的仔細觀察,才能領略到大自然中各種奧秘之所以在。只要學生學會了處處多留意觀察,自然就能從中掌握某些事物的規律和特點。
另外要改進實驗教學,教師必須理解實驗的教育價值。從大范圍看,雖然多媒體對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科學課我們可以擺脫“一講、二示范、三照著教師去做”的影響,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尋求科學,使實驗成為一種簡單的動手操作活動。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實驗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