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一、引言
讀楊振寧的傳記時,有一個小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在他上小學的時候,他的數學才能逐漸顯露,這時候,他的父親并沒有讓他在數學上深造,學習高等數學,而是為他請了一位家教,教他學習《孟子》《論語》。在楊振寧的回憶中,多次提到這段經歷對他的重要影響??梢姡瑮钫駥幹阅艹蔀橐晃粌炐愕目茖W家,深厚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結合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現在的科學教學,在偏重學科自身知識性、邏輯性和系統性的同時,人的核心素養中人文素養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滲透往往相對欠缺。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如何在科學教學中融入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值得思考。
二、對人文素養的認識
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一)對人的生命性的關注,如人的命運,人存在的意義、價值和尊嚴,人的自由和解放,人的發展和幸福;(二)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生活情趣;(三)豐富的文化內涵;(四)健全的人格,樂觀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對小學生來講,可以包括: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2.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有責任心;3.初步形成民主、法治觀念和規則意識;4.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5.關愛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三、在實踐中實施人文教育
?。ㄒ唬┨岣咦陨硭仞B,豐厚人文底蘊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力量,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其影響非常重要的人;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是實現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逐漸成長,一個注意方式方法于細微之處、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將為學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種子,使他們受益無窮。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的提高,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
?。ǘ﹦撛O人文環境,營造人文氛圍
1.創設科學的教室環境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富有創意的科學教室布置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茖W教室應突出“科學”的美。這種“美”是一種閃耀著科學理性的個性之美,讓學生走進教室,仿佛走進了科學殿堂??梢栽诮淌业膲ι蠌堎N關于科學家的簡介和故事、最新科學新聞圖片、學生的手繪科學作品;放置學生自己培育養殖的動植物、儀器、標本、擺飾、學生喜歡的科學書籍。通過置身濃濃的科學氛圍中,引發聯想,突破思維的狹窄性,孕育科學精神的種子。
2.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
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內涵之一。對此,筆者努力營造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課堂上努力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用鼓勵的目光與學生相迎,以親切的笑臉迎接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產生的錯誤不急不躁,耐心引導,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快樂地探究,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以健康發展。
(三)依托教材內容,提煉人文素養
1.挖掘教材內容
科學教材處處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內涵。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人文因素,把每一課時的人文教學目標落實到位,奠定培養基石。如三上《植物的葉》、三下《蠶的生命周期》《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等課,在觀察學習中使學生意識到生物的生命是有一定周期限制的,人的生命也在不斷地生長變化乃至死亡,每個人都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地過好每一天。
2.利用科學發展史
科學發展史是隱含在教材中的一項教學內容,它本身就是一部科學家們為追求真理而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奮斗史,對它知道得多一些,寬一些,學生就會有更大的勇氣,以科學家在創造偉大業績中所表現的人格力量為榜樣,提升內在人文素養。如哥白尼“日心說”的創立、牛頓“萬有引力”的發現、愛迪生為了創造發明被別人打聾了耳朵也在所不惜,為了發明電燈絲,嘗試了5000多種材料,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都深深值得我們學習、追求。
(四)鼓勵文本閱讀,培養人文素養
高爾基說:“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臺灣學者陳木誠說:“我們為什么要敲鑼打鼓地鼓動閱讀,因為閱讀是一切改變的開始,閱讀是一種認識和理解,閱讀提升自己的高度和視野,閱讀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標?!痹诳茖W教學中,我們經常鼓勵孩子閱讀科學圖書、科學故事,在閱讀中培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
?。ㄎ澹贤ㄗ匀簧?,誘發人文素養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就提倡“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在教育教學中,筆者經常帶領孩子走入大自然,走向社會,去觀察去體驗大自然的生動和諧和自然之美,享受用真情去表達和創造美的樂趣,同時也引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及對人類偉大科技成就的贊嘆之情。
(六)改革教學評價,提升人文素養
1.教師摒棄功利色彩,合理評價
在科學課上,做完觀察實驗,老師經常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應該是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有理有據的。因為這不僅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反饋,也是引導學生對他人進行客觀評價的示范。教師一定要合理評價,給被評價學生信心,也給大家做一個正確評價的榜樣。
2.學生參與評價,培養管理、交往、合作的能力
如果說教師的表揚與鼓勵是學習過程的一種及時評價,那么,學生參與評比、記錄則是對學習過程更具體、更細致的評價。課堂上老師鼓勵學生采取自我評價和小組合作互評等形式,由選定的組長記錄每次評價結果。并一起記錄在班級個人科學小檔案上,評比的內容根據不同的教材分為觀察是否細致認真、記錄是否實事求是、實驗是否準確、種植是否持之以恒、討論交流是否積極、測量是否科學、合作是否配合、假設是否合理、準備是否充分、態度是否端正等方面。
我們提倡在科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對學生來說是一種令人向往的幸福。學生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引下不僅能在技能上、思維上、知識上得到鍛煉和提高,而且精神境界也會隨著人文思想影響的深入而不斷提升。詩人顧城說: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要用它尋找光明。筆者說: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給了我們科學教師不一樣的權利和武器,只要我們能專注于此,不斷努力,我們會用它創造科學教學的又一個美麗春天。
【作者單位:太倉市新區第二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