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在高職院校國家助學金評選的功能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我院理、助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在校1420名大專學生調查問卷發現,通過國家助學金的資助育人,學生的責任感普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激發了積極進取的動力。但是仍有部分學生還存在進取心不足,誠信意識淡薄的問題。為此,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教育,營造感恩、趕超、誠信的文化氛圍等方式繼續挖掘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國家助學金評定工作中功能。
關鍵詞:思想道德教育;國家助學金;家庭經濟困難;功能
國家助學金體現國家對家庭貧困學生的人文關懷,保障貧困學生能接受高等教育,順利的完成學業。自2007年,施行國家助學金政策以來,國家助學金政策不斷調整。國家助學金資助金額上調,受助學生人數也不斷擴大的現狀使得受助學生在享受國家資助新政策帶來優惠的同時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這也給我們思政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本文在分析我院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客觀分析了在國家助學金的評定過程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并對今后的工作方向和路徑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我院護理、助產、康復治療技術三個專業的家庭經濟貧困學生和非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情況進行分析,探究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資助工作的作用。本研究面向我院在校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350份,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生1070份,對回收的學生問卷進行數據分析。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的責任感普遍提高。在此次調查中發現,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普遍得到提升,比如在社會功德方面99%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會選擇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座、主動去關燈或者水龍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獲得了國家與社會的資助,也應該主動去承擔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99.6%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表示愿意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幫扶其他的貧困學生。69.5%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已經參加過義務實踐活動。還有31.9%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表示愿意參加也很期待參加。
(二)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激發了積極進取的動力。在“除了物質扶持,還可以在哪一些方面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的問題上,37.3%的學生選擇拓展兼職渠道,受助且自助。95.8%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選擇勤工儉學,減輕經濟負擔,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71.8%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自己今后的學歷層次有更進一步的欲望。59.1%選擇專升本,12.0%選擇會繼續努力讀研。
(三)仍有部分學生還存在進取心不足,誠信意識淡薄的問題。在此次調查中,64.5%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為在校期間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爭取獲得獎學金。只有58.%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自己今后的職業生涯有完整的規劃。但是當家庭條件好轉之后仍然有10%的學生選擇不會主動讓出資助名額。在班級學生成績的排名調查中發現只有18.3%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排在前10名。20%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考試做過弊。
三、啟示與建議
雖然國家助學金的扶貧、扶智、育人在引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成長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從此次的調查發現國家助學金評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還有待挖掘和發揮。
?。ㄒ唬┘訌娂彝ソ洕щy學生的心理教育。在國家助學金評選之前,輔導員、班主任通過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談心談話、周圍同學調查等形式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加以思想引導,正確面對經濟困難,激發學生的正能力量。在與學生的不斷溝通中敏銳的捕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身具有的積極資源,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二)將信念教育融入國家助學金的評選工作中。堅定的信念對一個大學生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對于寒門學子。在調查中發現不論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是非困難學生都堅信社會主義信仰。93.3%以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認為通過誠信教育、受助學生先進典型宣傳更能激發自己的發展動力。更能感受到堅定的理想信念,對自己成長的幫助,只要自己夠努力就一定能書寫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營造感恩、趕超、誠信的文化氛圍。營造感恩、趕超、誠信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積極、健康向上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一方面我們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感恩、趕超的意義,將這種精神傳遞下去。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建立學生的誠信檔案。如果在國家助學金的評選中發現有弄虛作假或者故意夸大其詞的學生,不僅要嚴厲批評教育,還要有一定懲戒措施比如通報、處分等,計入學生的誠信檔案。讓誠信成為每一位學生的道德底線,培養學生“真、善、美”健全的人格品質。
國家助學金不僅體現了我國的大略方針,也關系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整個人生的發展,所以高職院在國家助學金的評選中,要堅持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將思想教育與國家助學金的評選緊密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
[2]夏曉青,徐秋生.論蘇派教育的德育內涵與高職院校的資助工作[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8)Vol.22 No.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