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拓展遷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語文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和表達。比較閱讀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將兩個或多個材料對照閱讀,比較、辨別其中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分析、綜合、概括、重組,形成新認識的過程。
【關鍵詞】 說明文;比較閱讀;教學有效性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闭Z文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和表達。比較閱讀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將兩個或多個材料對照閱讀,比較、辨別其中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分析、綜合、概括、重組,形成新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把《鯨》和《松鼠》這兩篇相同的動物說明文進行整合,讓學生比較閱讀,探究表達技巧,拓展閱讀范圍,運用習得作文,多策并舉落實語用,進行了有益的實踐。
一、比較閱讀,探究文本的表達技巧
《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說明文,《松鼠》是第二篇說明文。從文體特點來看,《鯨》是一篇常識性說明文,主要運用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等說明方法,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
通過比較閱讀,知道了從說明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生活習性、進化過程、種類等各方面的知識,而《松鼠》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形、性格和行動。從表達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松鼠》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松鼠》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通過比較閱讀,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從而提升孩子們的辨析思考力和比較閱讀力。
二、拓展資源,走進奇妙的動物世界
新課程的教材觀強調:教材只是一個范例,課文只是一個引子。因此,在《鯨》和《松鼠》的比較閱讀中,孩子們了解了動物的相關知識,激發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我利用這個引子,及時開展了“動物情懷”主題閱讀,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和思辨品質。孩子們的閱讀世界一旦打開,定會回饋你驚奇的閱讀效果。有的同學還利用網絡資源,收集下載動物小知識,觀看動物影視作品和電視專欄節目,說長大后要當動物小專家呢。
三、策略遷移,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明文在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獨特的地位,為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體現語文教材的人文性,就要引導學生關注精神與情感。而語文教材的工具性,就是要在語文課上,落實“語用”——語文是拿來實用的,就應當讓語文課成為孩子們學習傳情達意并能實際運用的工具?!伴喿x力”與“寫作力”是奠定孩子終身學習的基礎能力,它們讓孩子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多元的思考。以寫作為導向的閱讀,才是閱讀力和寫作力之間的紐帶橋梁。通過比較閱讀,能激發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能力,錘煉語言能力,多角度、多渠道提升孩子們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左雪梅. 回歸“語用”的小學說明文教學例談——以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恐龍》為例[J]. 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7).
[2] 潘一桃. 小學語文中段說明文教學策略探尋[J]. 新課程(小學版),2017(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8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