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案例教學在“食品法規與標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簡述了案例教學在“食品法規與標準”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介紹了案例教學在“食品法規與標準”課程中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案例教學;食品法規與標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0-0165-02
   為了適應當前食品安全管理的人才需求,各高校紛紛設置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核心課程的“食品法規與標準”,是一門新課程。如何將這門課程講好,爭取為國家食品安全管理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對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來說是教學實踐中的一個新挑戰。將理論性強、內容相對抽象和枯燥的法律法規、標準與案例結合起來,對原有知識點進行調整和有機整合,注重共性,突出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使學生具有“食品法規與標準”扎實的基礎理論和應用能力,在食品加工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等單位具有更強的適應性。
  “食品法規與標準”課程作為我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主干專業課,通過案例式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010年該課程被評為廣東海洋大學校級精品課程。2015年被廣東省教育廳批準為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立項建設。下面介紹案例教學在“食品法規與標準”課程教學中應用的經驗。
  一、在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中發揮作用
  本課程所在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本課程負責人及主講教師是專業建設點的骨干教師。該專業建設點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方面,通過建立動態行業需求和就業調研體系,跟進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通過了解食品加工企業、政府監管和食品檢測等單位對畢業生知識技能的要求,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密切結合,具有本校海洋、水產特色的課程體系。課程授課內容重點強調食品法規與標準在食品質量管理與安全控制方面的實際應用,培養的學生有“食品法規與標準”扎實的基礎理論和應用能力。
  二、重視教材建設,豐富教學內容
  課程負責人作為副主編參與編寫了全國高等農林院?!笆晃濉币巹澖滩摹笆称窐藴逝c技術法規”,由中國農業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并在本課程使用。2014年1月,該教材作為農業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出版第二版,繼續在本課程使用。同時,課程教學團隊還編寫了《水產品質量安全與HACCP》、《水產品質量安全與檢驗檢疫實用技術》、《水產品安全生產與品質控制》等專著。主編了《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食品安全與衛生》,參編了《食品安全概論》等教材,分別由鄭州大學出版社和中國質檢出版社出版。以上教材與專著為本課程的教學提供了豐富內容。本課程組將理論性強、內容相對抽象和枯燥的法律法規與案例結合起來,根據國內外食品法律法規與標準的最新發展動態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使教師講課目的明確,教學具有科學性、規范性、生動性和可操作性。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注重能力的相通性和不同課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形成立體化的知識結構。
  三、建設教學資源庫,促進教學手段現代化
  本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盡量做到直觀、清新、形象,提高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先進性和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也較好地解決了教學學時少而教學信息量又要增加的難題。同時課程組不斷豐富多媒體資源和信息,有目的地收集制作了大量圖片、照片和幻燈片及視頻等,建立了教學資源庫,收集制作大量典型案例圖片、錄像及視頻等,不斷豐富多媒體資源和信息,利用多種形式的現代教學手段將課程及教學內容立體化、網絡化,方便及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建設內容較為完整、形式較為豐富的課程網站。目前網站資源比較齊全,在網上已建立互動平臺,課件、習題、案例、答疑等在網上運行;已做到授課錄像上網;教學大綱、試題庫、參考文獻、食品法規與標準案例等教學資源上網。
  四、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食品法規與標準”課程以食品標準基礎知識和食品法律、法規為重點。食品標準化基礎知識重點講解標準化與標準的制定,國內食品標準以及國際食品標準等。食品法律、法規重點解讀食品安全法,同時簡單介紹我國與食品相關的其他法律、食品法規及部門規章等為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主要教學方法為:理論講授、案例分析、隨堂討論、習題訓練、個別輔導等。
  在教學中,創造富有思考性的課堂環境,想方設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善于和能夠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例如在講授“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管理”一章中的食品安全法的內容和“國內食品質量標準”一章中的食品產品質量標準、食品檢驗方法標準的內容時,老師在課堂上用幾分鐘的時間把大體框架概述一下,然后在課堂上或者讓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或者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在課堂上選代表發言進行辯論,或者讓學生自己把某些感興趣的章節做成課件,經教師課下指導后,由學生上講臺講述8—10分鐘。這種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傾聽他人意見,交換不同觀點,加深對討論內容的理解,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教師經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以實際案例、情景、視頻資料等形式給出的問題,也屬于富有思考性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學生只靠已有的知識無法回答,但是經過查閱教材及有關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調動相關的知識儲備,聯系實際或者是近似實際情況的假設的情景,進行綜合分析、比較、思考、組合之后,又是可以回答的問題。這種富有思考性的問題可以刺激學生的思維,使之集中精力去提出和確定假設,解釋條件,發現新的問題,產生新的想法和結論。學生帶著問題查閱教材或資料,去自我拓展知識,圓滿地解決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圍繞這樣的問題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的各種思維活動中去,進行有價值的富有意義的知識學習,培養、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便是“授之以漁”的具體實踐。通過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檢索一些食品安全法案例內容來豐富自己所學的食品法律、法規知識或制定一項食品標準,鞏固課堂所學到知識。   課堂教學內容在授課時間上合理分配注意適當控制視頻播放、圖片演示和講授的時機,把握好教學進程和節奏,做到課堂教學內容在授課時間上合理分配。根據教學內容和食品法規與標準案例建立試題庫,減少記憶性試題,增加案例分析性試題。
  五、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教學是體,為科研提供了學術升華的環境和人才條件;科研是血,為教學注入了發展的營養和動力,為人才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環境。近年來,課程組教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二五”國家支撐計劃項目和農業部、廣東省科技計劃等項目20多項,特別是承擔農業部行業標準《綠色食品藻類及制品》、《綠色食品水產調味品》、《綠色食品軟體動物休閑食品》、《綠色食品魚糜制品》等20多項及廣東省地方標準《凍熟蝦》、《凍南美白對蝦》等5項地方標準,其中廣東省地方標準《凍熟蝦》獲廣東省標準創新貢獻獎二等獎,以上科研項目為本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提高提供了支撐。
  六、注重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本課程“食品法規與標準”的相關理論涉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各個方面,是一門理論性較強,并緊密聯系食品生產、加工、監督管理與現實生活的專業課程,學生在學習本專業課程的過程中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并在實際中積極應用理論來解決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政府監督管理中法規與標準的應用的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未來的工作和進一步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生去食品監管、檢測部門和食品生產企業實習時,要求學生聯系實習實際,將食品法律、法規和標準應用于實際工作,并在實習單位現場向學生講解或一起討論食品標準如何檢測或判定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做到“食品法規與標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食品法規與標準”是一門新興課程,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這門課程的內容還需及時進行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斷改進,這樣才能滿足未來對高素質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人才的需要,促進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亞.基于網絡的《食品法規與標準》課程案例教學探討[J].時代教育,2015,(6):60-61.
  [2]張平平,蔚曉慶,司懿敏,等.食品標準與法規案例教學的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32).
  [3]趙祥杰,陳曉明,趙希榮,等.案例式教學法在《食品標準與法律法規》教學中應用的追蹤研究[J].輕工科技,2015,(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62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