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能力培養的《環境化學實驗》課程教學評價方式改革與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結合環境科學及工程人才需求的趨勢,針對環境化學實驗教學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改革“單向教學評價模式”為突破口,通過課前預習評價、課堂過程評價、實驗報告及期末考試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多元化主體教學評價及新型交流平臺構建等,有效提高了學生在環境化學實驗課程中的學習效果,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環境化學實驗;教學評價;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9-0274-02
   一、《環境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教學中的必要性
  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本科教學中,環境化學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環境化學實驗則是學生在理論學習中獲取信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1]。相對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新性[2],在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普遍現象是多理論、少實驗教學,其結果是直接影響著高校教學的社會效益和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工作能力與水平[3]。因此,對環境化學實驗課程教學實踐進行改革與引導,以真正實現培養環保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我?!董h境化學實驗》教學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實驗教學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評價使學生成為成功者、參與者和反思者。目前,我校環境化學實驗的教學改革體現在實驗講義的網絡教學、實驗內容教學現場化、增設綜合性和設計性試驗、將實驗教學內容與科研創新相結合等[4],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環境化學實驗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然而,目前我校環境化學實驗課程“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單向教學評價方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平時成績評價形式過分強調結果性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目前平時成績一方面主要基于學生的出勤率統計結果,然后由老師進行評分,另一方面主要為實驗報告的優劣評價。這種評價結果造成學生重視課堂前的簽到而忽視實驗過程中操作技能的訓練與掌握;亦會導致學生只重報告,忽視操作過程,不能促使學生重視科學實驗的過程,限制其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無法避免實驗報告抄襲現象。因此,實驗教學評價的重心應更加關注學生求知、探究的過程。
  2.實驗報告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體系不健全。通常實驗報告成績都是教師通過審閱實驗報告和實驗數據后給出,但這一做法并不能很好地應用于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考核,因為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重點是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自己動腦構建實驗方案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對于實驗的考核不應僅僅局限于最后的實驗結果,而應貫穿整個實驗過程,包括實驗預習、方案設計、實驗準備、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以及最后的實驗現象和誤差分析(或實驗失敗的原因分析)等。
  3.以教師為主的單向教學評價方式,難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控制?,F有評價的主體是任課教師,而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存在評價活動中主客體分離現象。同時亦忽視了學生間的同伴評價、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這樣,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主觀能動性發揮;另一方面教師也不能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不利于發揮評價的調節、激勵、改進、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功能。
  三、我校環境化學實驗課程教學過程多元化評價模式方面的舉措
  1.課前預習過程評價。要求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和內容,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形成自己的預習報告,并上傳至網絡課堂;教師針對預習報告,提出質疑和建議;學生再根據建議進行方案的改進;學生通過“學習—問題—再學習”的方式,具備了獨立實驗的理論基礎,進而實現自主學習和思考。
  2.課堂實驗過程評價。通過設置實驗過程考查,使學生樹立嚴謹、規范和獨立實驗的意識和行為。具體方法是將每一次實驗過程評價分為儀器操作、試劑取用、觀察記錄、結果分析、清潔衛生、合作精神、實驗探究能力、實驗態度、節約物品、考勤紀律等。以實驗操作為例,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各種儀器,規范各種操作,主要考查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做實驗的條理性和系統性。最后再將每一次實驗平時成績評價合成為一個平均成績。
  3.構建實驗報告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實驗報告評價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還體現了學生對實驗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一般性實驗報告評價時主要根據實驗報告中相關資料查找是否豐富、實驗原理敘述是否詳細、實驗步驟是否合理、實驗數據是否正確和真實、實驗課后反思是否深刻等情況給以評價。對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采用小組協作學習后公開匯報交流的教學模式,針對設計性實驗報告,增設團隊協作精神評價和實驗報告匯報總結效果及探究性評價指標體系,并由學生互評和自評來完成。
  4.期末成績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期末成績由期末筆試和期末操作考核共同構成。筆試考核內容主要涉及實驗儀器和試劑的使用常識、實驗操作技能的基本問題、化學實驗原理、實驗成敗關鍵、實驗注意事項、異常實驗現象的解釋和處理、有效數據的應用等。操作考試分類指標體系包括:實驗操作規范、實驗操作熟練程度、實驗組織紀律性、實驗整理及衛生習慣、實驗數據觀測與數據記錄等。
  5.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構建。多元化評價模式的特點在于讓學習者參與到評價中來,成為評價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個人及同伴共同參與學生最終成績的評定。具體的分配方法為平時預習成績、期末考核成績、實驗課堂過程評價及部分實驗報告成績(評定由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間互相評價)共同組成。學生自評方式確立了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6.建立新型交流平臺。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上傳相關實驗操作視頻和實驗方案等,供學生自學和參考。同時,通過環境化學實驗網絡課堂交流區的議題發布、作業布置、作業統計功能,QQ群及討論組等,建立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新型交流平臺,方便學生交流和咨詢。
  四、我校環境化學實驗課程多元化評價模式實施效果
  我校環境化學實驗課程教學過程多元化評價模式實施之前,學生平時成績優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分別為100%、0%、0%,而多元化評價模式實施之后則分別為74%、20%和6%。學生平時實驗報告的優秀率和合格率亦均有所上升。學生期末總評成績的優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由改革前的30%、44%和26%,變化為26%、63%和11%。因此,我校環境化學實驗課程教學過程多元化評價模式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平時成績、實驗報告成績分布更為合理,使學生期末總評的良好率以上成績比例明顯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學生在環境化學實驗課程上的學習效果。
  五、小結
  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本科教學中,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教學目標,通過課前預習評價、平時課堂過程評價、實驗報告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及期末考試分類指標體系構建、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及新型交流平臺構建等,有效強化了學生在環境化學實驗課程上的學習效果。因此,科學合理的實驗課教學過程多元化評價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建民,葉興南,鄭志堅,董文博.環境化學實驗課程可持續建設模式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2,(01):127-129.
  [2]周雅露,管水能,熊亞洲.試析高校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0(5):78-79.
  [3]段孟常,鄧正才,沈志.基于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評價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4):1672-8874.
  [4]朱維琴.WPBL教學模式下環境化學精品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構建[C].第七屆高等學校環境論壇,20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4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