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分析高校資助工作在推進國家精準扶貧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從地方本科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存在的問題,如何主動適應高等教育新常態,提升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常態化發展水平的角度,探索適用于我國中西部地區地方高校的創新資助育人長效機制。
關鍵詞:精準扶貧;精準資助;育人效果;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8-0026-02
一、精準扶貧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的意義
現有國內研究成果及觀點主要有:唐文紅在《從物質資助濟困育人到勵志強能育人》中提出利用觀念的轉變、機制的轉變和工作要素的轉變[1],倡導全新的能力發展性資助理念,對如何把“能力發展性資助”這一命題投入到實踐中去并沒有詳細的說明。劉毅在《試析高校貧困生的心理需要及精神資助途徑》中論述了扶志明德、自主創業能力、交往和歸屬的需要等方面內容的重要性[2]。文章突出闡述了培養貧困生的自主創業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未點明高校貧困學生資助工作與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深度融合不夠。
國外的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研究對我們研究高校精準資助體系對原有資助體系的沖擊、脫貧攻堅視域下高校精準資助體系如何提高效能等有著借鑒意義:高嵩在《當代美國聯邦政府大學生資助政策研究》一文中分析了資助方式由以傳統減免政策轉變為更高效更適合學生學業發展的多元化資助政策。吳光炳、余光英在《美國、日本等國教育資助體制及方式》中分析了美國、日本、巴西等國政府基于公平和效率的考慮,把經濟困難群體的教育資助視為其基本職責之一,對弱勢群體的教育資助制度和方式對我國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啟發。借鑒國外的同時,以上文獻忽視了我國實情對比。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歷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以及封建社會的歷史原因,人的思想觀念相對比較保守,教育管理和資助工作者的思想觀念需要隨著形勢的變化而不斷的轉變和提高。
二、地方本科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問題影響了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的健康運行。這方面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時,立德樹人的理念堅持不足。沒有很好的將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的各個環節與大學生實現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圍繞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眨Y助工作模式未解決誰來育人、如何育人、育人效果等問題,缺乏頂層設計,故而全員參與不足,育人溫度沒有突出;全程貫通不夠,育人未能持續發力;政策引領導入不到位,不能在資助工作實踐中凸顯出育人的高度。
2.育人內容問題影響了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的視域。這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時,往往受已有經驗做法的制約,僅僅從學生的誠信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等方面開展工作,一些工作和教育活動浮于表面,并不受學生歡迎,更有甚者,獲獎受助學生為了應付老師,輪流參與學校組織的活動,育人內容往往忽視了貧困大學生持續存在的諸如心理健康問題、學業發展影響問題、能力成長受限等等方面的問題。
3.考核機制問題影響了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的有效控制。在資助育人日常工作中,由于對高校獲獎受助學生的思想狀況調查工作存在設計思路各異、認知差異、分析角度不同等種種問題,極易影響高校學生思想狀況考察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有效性,從而對高校資助育人機制發揮作用的真實性、準確性、有效性的考核也是一個頗為棘手的難題。沒有考核機制,不能激發工作人員的活力,不利于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的有效控制。
三、主動適應高等教育新常態,提升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常態化發展水平
1.以育人理念為主,完善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從頂層設計上融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導向。在原有的“獎、貸、助、勤、免、補”六位一體的資助保障體系中將育人理念滲透其中,將“理論”與“實踐”教育和資助日常管理相結合,使資助育人機制成為抵制自媒體時代的消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娛樂主義的有效抓手,通過勤工助學開展勞動觀教育,增強貧困生實踐活動的實效性;通過獎助貸開展金融理財和金錢觀教育,引導學生合理的消費觀;通過評優評先開展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人生價值;通過宣傳大量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立自強典型,激發學生刻苦學習,推動學校學風建設。加強輔導員的學生日常事物管理能力提升工作,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尊重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貧困生,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為切入點,促進了資助管理工作的精細化,使高校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從方式方法上逐漸能夠深入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做到及時回應和滿足當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同時,以學校和各二級學院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待日”為橋梁,建立學校和學生暢通的溝通回饋渠道,及時了解掌握困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經濟問題,及時掌控處理個別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校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應加強與校心理咨詢中心的聯系,及時了解掌握有心理問題學生中哪些屬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并針對這些學生進行正面的經濟扶助傾斜和側面的心理疏導。加強學校資助工作隊伍建設,為負責資助的輔導員進行更為細致的業務培訓,并鼓勵他們考取例如心理咨詢師方面的資格,以便其更有效地開展資助工作,更加專業地對心理有問題的貧困學生進行引導。
2.以提升人力資本含量為目的,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資助工作要從“解決溫飽”為主的理念轉變以“強勢關心”為主的理念,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開展針對個體的差異化、人性化的幫助模式。以“勤工助學五彩成長計劃”為平臺,通過報告會、講座等形式,培訓勤工助學的貧困學生社交禮儀、行政辦公素養、辦公室專業技能;培養勤工助學的貧困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將勤工助學的看法由“單純掙錢”的手段轉變為“能力提升”的途徑。讓更多的困難學生參與社團生活,相互激勵,共同成長,多方面培養興趣愛好,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加強與就業中心的聯系,依托當地企事業單位,為更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工作實踐的機會。加強與當地政府的聯系,依托各種就業創業平臺和孵化基地,為貧困學生就業創業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為貧困大學生搭建社會、校方、用人單位三方創業平臺和實習基地,向用人單位輸送優秀貧困畢業生,使精準扶貧、精準資助工作的最終落腳點落在提高貧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質和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3.以“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為平臺,搭建受助學生助后追蹤模式,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建立精神扶志資助育人效果跟蹤反饋機制。用QQ群、微信群、微博公眾群、電子信息數據庫等作為平臺,及時了解受助學生的經濟情況及心理狀態,為進一步改進資助育人工作打下基礎。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發利用網絡平臺,將傳統方式和網絡方式整合創新,不斷增強受助學生助后服務能力的提升。加強與就業中心的聯系,依托學校就業創業基地、當地企事業單位、校友會等對貧困畢業生畢業兩年后就業情況進行追蹤,把黨和國家的教育投入經費的巨額投入和高校四年下來培養出來的高素質優秀人才掛鉤,構建精準扶貧、精準資助投入產出模型。通過對學生的脫貧情況、誠信情況、成績情況、綜合素質測評等,多方面立體式追蹤貧困學生資助育人效果,摸索出一條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資助效果評估機制。
參考文獻:
[1]唐文紅.從物質資助濟困育人到勵志強能育人——民族地區高校能力發展性資助育人的現實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07):67-69.
Abstract:Analyze the positive role of college funding in promoting nation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construct problems from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support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subsidizing education,how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of higher education,and improve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ubsidiz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rizontal angle,Explo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for innovative funding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Key words: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accurate funding;education effect;long-term mechanism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