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音樂專業導師制教學模式的實踐性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導師制起源于英國牛津大學,導師制是在學分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對教學模式進一步優化的結果。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等多種方法闡述導師制的特點及發展歷程,重點論述高師音樂專業推行導師制的必要性,并針對高師音樂專業導師制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高師音樂專業;導師制;教學模式;實踐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9)04-0133-03
高師音樂專業導師制的開展是現代教育不斷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高師院校提高音樂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導師制是在學分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對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模式進一步優化的結果。對于高師音樂專業而言,導師制符合高師音樂專業課程特點,也符合音樂專業學生性格與心理特點。然而現實中很多高校在實施導師制過程中遇到不少問題,如何提升高師音樂專業導師制的實踐效果還需要做進一步探索。
一、導師制的起源及發展歷程
大學導師制教學模式起源于14世紀的牛津大學。牛津大學作為世界上本科教學質量最為突出的高校之一,其成功的關鍵就是導師制的成功實施。在牛津大學,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到的一切專業知識和具備的能力都是在導師的指導下獲得的。牛津大學推行導師制的目的是: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專業知識與個人綜合能力的并行發展;在師生關系方面強調一對一的授課方式;在教學環境上強調營造寬松、積極、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我國高校的導師制是由浙江大學于20世紀率先發起的,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學分制的不斷推進與完善,導師制得到了越來越多高校的認可。
二、高師音樂專業推行導師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
?。ㄒ唬┍匾?
1.導師制符合高師音樂專業課程及學生性格特點
音樂專業作為相對特殊的專業類型,有著鮮明的學科特點——輕理論、重實踐。聲樂、鋼琴、舞蹈、器樂等專業基礎課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學習與提高,任課教師在課上傳授的知識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反復練習才能掌握。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對學生課下的教學與監督,而導師制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新時代高校教育應是堅持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音樂專業學生大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他們崇尚自由、活潑熱情卻缺乏自制力。如何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音樂專業學生自身優勢進行教育是決定高師音樂專業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對于音樂專業教與學來說,開展個性化、自主式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的必要途徑。在導師制的背景下,導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通過導師引導、學生主導、共同參與的模式對學生學習活動加以引導,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導師制的實行便于對學習態度散漫、缺乏自制力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管理與監督。
2.導師制是提高音樂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音樂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專業技術能力,還包括全面的音樂技能、技巧與課堂學習能力等。通過導師的重點指導,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找到自身優點及不足,揚長避短,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實行導師制是提高學生專綜合素質與就業能力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上音樂類相關的新興崗位不斷涌現,這就造成目前高師音樂專業學生就業呈現出較為分散的發展趨勢。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工作方向大致為音樂教師、舞蹈教師、音響師、樂團樂手等。這種就業崗位分散性要求學生掌握更全面的專業技術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就要超越學校課程的限制,如果依循傳統的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方案必然會出現學生所學及能力與現代社會就業崗位要求不吻合的情況。導師制的實施可以確保學生在課上、課下都能得到專業技術和就業能力的培養。
(二)存在的問題
1.師生比例問題
導師制成功實施的重要前提是合適的師生比例。顧名思義,實施導師制的目的是為了對學生進行精準輔導,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師生比就是1:3,較高的師生比例能夠保證導師對學生的精準輔導。但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的不斷擴招,我國高校的師生比遠遠低于這個比例。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導師對每位學生進行長期精準的輔導似乎不太現實。
2.導師的選用及定位問題
給予導師工作的精準定位,是導師制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高校導師制大都流于形式,缺乏對導師的精準定位,這必然會造成導師制的開展困難重重,效果不佳。導師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直接引導者,他們既要同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交流,也要在生活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因此,在導師的選用上,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水平之外,還要看其是否具有責任感和工作熱情。在一些高師音樂專業,很多青年導師由于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在實際指導中出現教學方法僵化、對學生不夠耐心等問題,影響了教學指導效果;有的導師由于教學工作過于繁重,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這些都影響導師制實施效果。
3.工作考核和獎懲機制不夠健全
沒有科學的工作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就不可能有導師制的成功實施。很多高校對導師制缺乏專門的監督與評價機構,對于導師的工作考核、評價、獎懲也沒有具體的規定,這必然造成導師制的實施重形式而輕內容,指導效果難盡人意。
三、高師音樂專業導師制的實踐要點
?。ㄒ唬┳⒅嘏c學生的全面交流與合作
導師與學生的良好交流互動是導師制順利開展的前提。首先,導師與學生的見面與交流約談需要經常進行。導師在學習上、生活上都要注意與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的溝通。其次,導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課外對學生進行指導。總之,導師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獲得知識的路徑上,并和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只有全面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導師工作落到實處。
?。ǘ┙∪嚓P規章制度與評價體系 1.健全對導師的選拔、培訓制度
在導師的選拔與任用方面,主要從教學經驗、教學水平、教學責任感、教學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除了在職教師,退休的優秀教師也可以擔任此項工作。在導師的培訓上要加強,不僅要注重教學能力的進步,也要注重培養他們新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保證導師指導工作的先進性。
2.建全對導師的考核評價制度
良好的考核評價機制有利于激發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對導師制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作用。對導師的考核與評價可以從對學生的指導記錄、約談次數、指導成果、學生就業情況等方面進行,并將考核評價結果計入導師教學檔案,對考核結果優秀的教師在職稱評審、申請項目等方面予以優先待遇;對于考核成績不合格的導師要進行處罰,例如在職稱評審、評優評先等方面不能享受加分待遇等。
3.建全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制度
導師制開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因此對學生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己酥笜丝梢园▽W生成績的提升、實踐成果、社會融入能力等方面,對于考核優秀的學生在獎學金評審、考研保送、交流學習等方面酌情加分,考核不合格的學生不能享受相應的加分待遇。
?。ㄈ┘訌妼W生課外實踐、職業規劃的指導
音樂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實踐性極強,其專業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大量的實踐,因此,導師對音樂專業學生課外實踐要格外重視。在職業規劃方面,針對音樂類學生所學知識與技能崗位需求契合度不高的問題,音樂專業導師必須注意對學生的個性化的職業規劃;在實習階段,要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環境,提升其實踐能力。
?。ㄋ模└鶕魳穼W科特點確定指導方式及內容
音樂是一門相對特殊的專業類別,音樂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包括專業必修課以及其他和音樂相關的外延課程。專業必修課和外延課程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導師不僅要培養他們的專業技術能力,也要注意培養其與本專業相關的業務能力。據調查,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學業狀況并不樂觀,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就行,忽略了其他專業基礎課以及文化課的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生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在導師制模式下,要根據音樂學科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1.強化專業必修課的輔導
專業必修課是音樂專業學生學業成績的基礎。音樂專業抽象的學科特點要求學生在課上、課下進行大量練習與糾錯,以提高專業水平。由于大學生自由性強,還存在懶散的學習習慣,因此導師要加強對其督促,不斷提高他們專業課程成績。
2.注重音樂相關的外延課程的輔導
現代社會對學生的音樂專業相關的外延課程越來越重視,視唱練耳、曲式和聲、歌曲寫作等相關課程的掌握程度已經成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導師需要加強對學生音樂相關的外延課程的輔導與監督工作,建立課下考核評價體系,以保證學生學習質量。
3.加強學生舞臺實踐能力的培養
舞臺實踐是檢驗音樂專業學生其專業素質的重要場所。針對傳統的學分制缺乏大量舞臺實踐這一問題,導師要對學生進行詳細的舞臺實踐規劃,并將其納入常規教學體系中。對個別學生進行重點輔導,提升學生的舞臺駕馭能力。
4.根據學生個性特點進行精準教育
音樂專業學生的專業發展并不平衡,很多學生在某一方面上具備突出優勢,而在另一方面又存在明顯不足。因此,導師的教學實踐工作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對部分同學的突出優點進行著重發掘與培養,并盡量補齊專業短板,力爭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5.注意協調導師與班主任、輔導員的關系
要注意厘清導師與班主任、輔導員的工作范疇,力爭構建出“全面參與、全程覆蓋、高效有序”的育人模式,使導師的精準輔導與班主任、輔導員的全面教育有機結合,共同促進學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常亮,王愛兵.高等音樂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研究——以沈陽音樂學院專業導師制基礎上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為例[J].樂府新聲,2014,(02):1.
〔2〕雷勇.牛津大學導師制對發揮音樂院校(專業)主科教學育人功能的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4):46.
?。ㄘ熑尉庉?徐陽)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9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