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適應個體差異的知識連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材中有關寫生的課題不多,《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沒有明確寫生活動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不會把寫生類課題和創作類課題區分開來。從學生學習角度來分析,寫生是一種需要綜合性美術素養的實踐活動,小學生是否具備對實物的細致觀察能力以及在二維體系中構建三維空間結構的思維能力,還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尋找適合各個學習層次學生的針對性教學方式。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五年級下冊課題6《精細的描寫》中的教學實踐研究。
一、寫生觀察中的細節問題
筆袋結構簡單,筆者以“你在筆袋的外部發現了哪些細節?”“在筆袋內部你發現了哪些細節?”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獨立觀察自己的筆袋。雖然學生能發現筆袋外部的裝飾性文字、圖案、拉鏈以及內部的網袋、插筆的卡套等特征,但學習興趣較低,能主動舉手的人數較少。擺造型是靜物寫生的基礎。筆者在教學中示范了筆袋擺放方式,但從學生的作品中可以發現,表現筆袋正面的作品較多,損失了很多細節描寫,擺放的文具偏于散亂,沒有關注疏密變化及前后空間關系。
筆者現場示范筆袋寫生,重點講解筆袋立體結構、褶皺線條的表現方法,但學生依然很難把正面和側面的空間關系刻畫清楚,還有部分學生表現了平面的筆袋。在畫褶皺線條時不知道從哪個位置開始起筆,也沒有表現出褶皺線的形態特點,還有部分學生直接忽略褶皺線。輪廓線條生硬,沒有表現出布料材質的曲折特征及邊緣包邊的體積厚度。
二、對觀察問題的深度分析
筆袋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學習用品,同時功能單一結構簡單,所以筆者的提問簡單明了,目的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觀察活動。從實際教學來看,只有視覺感官參與的觀察活動很難達成預設目標,首先是學生缺乏寫生觀察經驗,他們能發現拉鏈、圖案和文字等大特征,邊緣包邊、縫線等細節很難引起學生注意,需要通過手眼結合才能體驗前后、上下的空間感覺;再者,單純的觀察只能看到自己筆袋的特征,缺少對不同筆袋的對比和同伴交流,隨著觀察時間的延長還會出現視覺疲勞,進一步增加了發現細節的難度。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如下問題沒有理解:①為什么要先把筆袋清空,然后在里面和外面放上少量的文具?②為什么要把筆袋的拉鏈打開后再來擺造型?③為什么要注意單個文具的擺放角度以及不同文具之間的位置關系?④為什么要斜著擺放筆袋,同時表現出上面、側面和前面三個面?⑤為什么不建議從正面角度畫筆袋?雖然在示范中對上述問題都有所涉及,但筆者沒有明確提出問題并指導學生加以解決,造成學生對知識的大概了解,也就無法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系統,從而影響到后面的寫生創作。
部分學生畫的筆袋過于平面化,主要由觀察角度和透視認知錯誤兩個原因造成,從正面角度觀察的時候,容易畫出長方形的筆袋,因為學生只能觀察到上面和前面部分,從上往下的輪廓線看起來似乎處在同一平面;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不足以完全理解透視原理,他們習慣用直線來連接正面和側面的輪廓——它們應該是轉折關系,更有甚者,直接以平面思維來處理面與面的轉折。筆者通過讓學生寫生石膏長方體的教學實驗驗證了他們的思維現狀,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教師的示范超出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要表現出筆袋輪廓線的起伏變化和包邊的體積厚度,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繪畫水平以及細微的觀察能力。輪廓線在哪個位置凸出來、哪個位置凹進去,然后畫出類似起伏變化的線條,包邊處要畫出縫紉線和包邊界線,將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表現出體積感,這與學生所掌握的繪畫方法有著極大差異,需要進行單獨的訓練來順應已有的知識結構,促進手眼腦的協同合作。
三、基于學生當前水平的教學實踐
為幫助學生構建寫生知識體系,筆者將原本一課時教學改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觀察階段的基礎學習,第二課時示范寫生與學生寫生。
以小組合作方式開展觀察活動,相互比較討論不同筆袋的特征。教師提出更具針對性問題:①你幫助同學發現了筆袋的哪些細節特征?②通過比較,你發現哪個筆袋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說說你的想法。③嘗試用手觸摸筆袋,你有什么新發現?筆者巡視學生的學習狀況,指導學生進行多感官的觀察活動,接下來,指導學生寫生長方體,出示側面視角下的長方體圖片,學生自主觀察后畫出長方體,筆者分析學生作品中的透視問題,然后請學生再次畫出長方體或者在第一次作業基礎上進行修改。
筆袋與文具的造型擺放教學分為教師示范、圖例分析和小組實踐交流三部分。先由教師示范側面角度下筆袋與文具的擺放方式,然后展示一組不同擺放角度下的筆袋和文具圖片,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多種擺放方式的優缺點,最后小組成員用自己的筆袋及文具進行擺放。筆者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能力選擇擺放角度,能正確畫出長方體的學生,可以從側面角度擺放筆袋(畫出前面、側面和上面三個面),不能畫出長方體的學生,可以從正面角度擺放筆袋(畫出前面和上面兩個面)。
在第二課時,筆者采用兩種示范方式開展繪畫教學,一是電子白板示范,筆者在屏幕上展示筆袋圖片,然后在圖片上畫出輪廓線以及縫線、包邊、褶皺等細節處的線條,畫完后刪除圖片留下線條。教師提出問題:①筆袋輪廓與長方體的角和棱線有什么區別?②如何表現出縫線部位和包邊部位的體積厚度?③如何確定褶皺線的起點及延伸方向?二是白紙示范筆,先用鉛筆畫出接近筆袋形狀的長方體,然后修改長方體的直角和棱線形成筆袋的外輪廓,接著畫出筆袋內部的文具,擦去多余的線條,最后深入刻畫筆袋的細節并畫出筆袋外部的文具。
開展適合的教育,首先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學生當前的知識結構和經驗水平,如此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為每個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八坼小學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0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