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生進行學習的主動性是小學語文課堂中影響師生互動程度的主要因素,教師想要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首先就要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機械講解的模式,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現狀;另外,還要避免課堂中“偽互動、瞎熱鬧”現象的發生,重視師生互動的效果??傊?,小學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體系,它涵蓋了心理學、文化學、教育學、哲學以及社會學等多個領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充分了解師生互動的本質還需要教育者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教育改革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站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已經深入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并且能夠在教育中獲得良好的實踐。而課堂質量是檢驗教育改革效果的唯一標準,因此,教育工作研究者均將目光集中到課堂教學中。
一、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涵義
師生互動主要包括廣義及狹義上兩種含義,而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主要是指狹義上的意義,是指在一定的課堂情境下,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實現教學任務與目標的過程,該過程通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與情境性。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不僅是一個師生之間進行認知互動與思維互動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之間進行感情互動的過程。
二、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意義
?。ㄒ唬┛商岣呓虒W效率。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應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有利條件,通過啟發、引導、示范、講解等手段,使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學、怎樣學,使學生從愿意學、喜歡學到離開教師的指導也能學,這就是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教師要因勢利導,給學生獨立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閱讀、獨立思考、相互議論,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充分發揮主動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絕對不能違反學生的認識和發展規律,教師的教只能為學生的學服務。
(二)可培養學習技能。新課程倡導教學雙主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新理念,教師不再是教的主宰者,而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教學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理解、補充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三)提高教師素質。由于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教材的鉆研和領悟,不斷深化,因而在教學藝術上更有效引導學生閱讀、理解,進行新的知識間的遷移思維,更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在閱讀、思索、領悟教材的過程中,必然會不斷發現和提出許多教師尚未思考到的疑難問題,要求教師解答,這對教師有很大的啟迪作用,能促進教師對教材、教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啟發學生,學生觸發教師,不斷循環往復,達到雙向提高的效果,教師通過教來促進自己進一步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學生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
三、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教學的實施
?。ㄒ唬┬W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提問互動。語文課堂中的提問是師生進行課堂交流與溝通的主要方式,通常是指教師根據語文課堂的教學任務及教學內容進行問題的設置,然后展開提問的一種普通教學模式。該過程通常包括提問與回答兩個過程,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提問方式主要包括師問生答、生問生答以及生問師答三種基本模式,而在這三種基本模式中又會涵蓋候答、追問以及反饋等多個環節。例如,教師在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可以根據文章中“魚成群結隊……,……一半是水,一半是魚”一段中的總分總結構進行問題的設置,通過“該段中寫了什么,是如何寫的?”等問題促使學生對課本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與評析。
?。ǘ┬W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討論互動。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討論互動是指師生之間通過一個具有較高水平及開放性較高的問題,然后開展一系列的交互活動,以此實現解決問題目的的過程。進行討論互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進行問題分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進行團隊合作、語言表達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討論互動與問題互動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通常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提問是教師及學生一一對應展開的,而討論過程則是教師與多個學生,或多個學生之間進行的;第二,提問的問題通常會有固定性的答案,而討論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問題多是沒有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其答案通常是學生通過對自身所掌握知識進行整理與創新而做出的。
(三)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表演互動。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進行表演互動的過程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根據自身對課本的理解與掌握情況,通過合理運用動作、語言、體態及表情等輔助道具,將課堂內容形象、直觀的表達出來。表演互動因形式多種多樣而引起小學生的廣泛關注,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與把握課本內容及人物的情感,使得學生在表演中積累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從而增加自身的語文水平。
?。ㄋ模┬W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感情互動。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間的感情互動是指教師通過自身對課本情感信息及內容的了解基礎上,表達自身的情感,從而對學生的情感起到一定的影響與感染作用。同時,在該過程中,學生也可將自身的情感傳達給教師,形成一定的感情循環模式。
參考文獻:
[1]馬梅,馬愛.優化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現狀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45-146.
[2]王紅芬.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4,(30):161-1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59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