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落實課程標準 教學《少年閏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課程標準是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落實課程標準,追求高效課堂、卓越課堂,是我們教師研究的課題。本文僅從《少年閏土》的教學,探索課標的落實,追求卓越課堂。
  關鍵詞:課程標準;落實;課堂教學;《少年閏土》
  課程標準,是教學綱領性文件。在日常教學中,落實課程標準,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有目的有針對性,也只有真正落實了課程標準,靈活的使用技術設備,我們的課堂才會高效才會卓越。為此本文僅從《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談談課堂教學落實課程標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和體會。
  一、 “正確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少年閏土》是小學六年級上冊“認識魯迅”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自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雖然同是孩童時代生活,但與如今的孩子,時代相差甚遠,文章內涵的理解,顯然是難點。同時篇幅較長,也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困難。小學語文教學,老師不可能將文章內涵簡簡單單地灌輸給孩子,而是要盡可能地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細讀文本,老師理解起來并不難。可當我們從教材里跳出來,思考教學時,才發現貼近學生就難了。根據單元教學要求提示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三個顯性目標:1. 用長文讀短方法理清文章脈絡層次,為文章畫結構圖;
  2. 理解“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3. 抓人物主要外貌特征刻畫人物。
  這樣,教學內容似乎簡短了許多,教學目標也更清楚明白實在了。走進了文章,也走進了孩子,操作似乎更簡單更容易。
  二、 “語文是一門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培養運用能力?!薄罢Z文教學要重視思維的培養。”(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課標)
  文章的理解把握,我們通常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這也是我們讀文章的思維過程。有人說讀文章就是把文章讀短再讀長最后讀到更短。由此可見,整體把握文章,是理解文章的前提,也是訓練和運用概括能力的過程。篇幅長,小學生一見就產生為難情緒。上課時,我在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后,重點放在整體把握“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在自讀課文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理清文章脈絡層次,完成文章的結構圖:
  根據結構圖,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內容。在這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躍,思想在碰撞在融合,理解、歸納、表達一體。這一過程也對學生以后習作構思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 “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是語文的基本特點?!薄白哌M學生,重視學生需求,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
  《少年閏土》一文的內涵,幾乎全在“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里,這也是全文教學的難點,更是引導學生利用材料,理解文章的一個“支點”。我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讀四件事,讓學生從文字上淺顯地感悟閏土的快樂,感悟閏土的天真、活潑、勇敢,甚至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成誦。在此基礎上,進而理解“稀奇事”,深華對主題的理解:
  師:當閏土在潔白的雪地里捕鳥時,“我”和“朋友們”在哪里做什么?
  生:在院子里只看著高墻上四角的天空。
  師:當閏土在海邊拾貝殼時,“我”和“朋友們”又在哪里做什么?
  生:在院子里只看著高墻上四角的天空。
  師:當閏土在月光下照看西瓜,手捏鋼叉盡力刺猹時,少爺的我們又在哪里做什么?
  生:在院子里只看著高墻上四角的天空。
  師:當閏土在潮汛時的沙灘上抓跳魚兒時,少爺的我們卻只能在哪里做什么?
  生:只能在院子里看著高墻上四角的天空。
  師:老師不僅要問,雪地捕鳥、海邊拾貝、月夜看瓜、潮汛抓魚兒本來就是孩子們那時最快樂的最常做的事,可是對于當時的魯迅和他那些少爺身份的朋友們來說,也是常做的嗎?在他們看來,這些事確實那么的新鮮稀奇,甚至不可思議。所以,當閏土給少年的魯迅講的時候,魯迅聽得是那么有趣。
  師:我們甚至可以想象,當魯迅把這些事告訴那些高墻內的朋友時,他們會怎么樣?(引導孩子們想象說話)
  師:老師更控制不了地要問,是誰非要魯迅和他的朋友們只能站在院子里看高墻上四角的天空?他們能看見什么?四角的天空指的是什么?此時的魯迅和他的朋友們,讓你想起了哪則寓言故事里的誰?
  學生暢所欲言,激烈交鋒,教師適時出示寫作背景,引導小結。
  師:我們再讀這句話時,你會有怎樣的情緒?(學生展示朗讀)
  這個過程里,我始終是一個引導著,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同時也堅持住文本主題,啟迪學生的智慧。重點就在這樣充滿人文色彩的教學中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完成。讀、思、說有機結合,訓練了學生能力,提升了學生語文素養。
  四、 以閱讀為平臺,以寫為目標,讀寫結合。(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
  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經典型的,總給我們的寫作以方法、以技巧、以啟示,閱讀教學時,一定要善于抓出某一點,切實地引導到寫作中來,并強化訓練?!渡倌觊c土》一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刻畫人物就是讀寫結合的“支點”。
  師:閏土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但是他的樣子還是有點模糊,你們找出他的外貌描寫,認真讀讀。然后說說給你的印象。
  師:請同學們對比下老師寫的和魯迅先生寫的,說說,哪些給你的印象最深?
  出示: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他長著圓圓的臉,頭戴一頂帽子,彎彎的眉毛下面是挺拔的鼻子,還有一張小嘴,他頸上套著一個明晃晃的銀圈,上身穿著褐色的衣服,腰間系了一條雪白的帶子,下面是一條帶藍色條紋的褲子。
  ……
  師:用一兩句話寫一個人的外貌,讓我們猜猜你寫的是誰?(學生寫作并展示)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真正落實課程標準,必須有選擇有甄別地根據學生實際根據年段要求確定教學目標,選準教學“支點”,一課時一得,不貪多貪細。走進生活,走進文本,更要走進學生,繼承傳統語文教學的讀、背、寫,創設情境創造條件,營造“新、趣、活、實、美”的課堂,讓學生在個性化的學習中,聽、說、讀、寫、議,在思想碰撞中,學到“帶得走的東西”。這樣的課堂,我想也就是卓越課堂了。
  作者簡介:高天平,重慶市,重慶市萬州區馬頭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521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