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想象是人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智力活動的翅膀,想象特別是再造想象不會憑空產生,它在語言的調節下進行,并且具有個人的創造性成分,要形成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語文教學最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們語文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大力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關鍵詞:表象;再造想象;創造想象;發展
想象是人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特殊形式,想象是智力活動的翅膀,愛因斯坦曾指出:“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著世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想象又分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前者是指根據詞語的表述或圖標等條件的描繪,在頭腦中產生相應的形象,后者則是指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創造出新形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的學科特點,訓練學生從再造想象逐步到發展他們的創造想象。
一、 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想象儲備表象
想象中所產生的形象,是人從未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好像是“超現實”的,其實不然。任何想象,無論如何新穎,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以過去感知過、現實中存在的事物的形象為基礎的,是人腦對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的結果,都可以從現實中找到他的原型。
無論是再造想象還是創造想象,都要以學生豐富的感性認識和表象為基礎,語文教師要采取各種手段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具體事物的表象,如果沒有這些,學生的想象必然是貧乏的。
?。ㄒ唬?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實地考察,參觀學習
我們周圍有壯麗的河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等。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它們是學生智力和想象發展的源泉,語文教師應該大膽地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大自然和品味生活。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語文教學的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去觀察發現,進行實地考察,參觀學習,這樣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想象儲備豐富的表象。
?。ǘ?利用電化教育手段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有些事物,受于時空的限制,學生可能沒有見過,甚至從未聽說過,這樣的想象就很難發生,更不用說構想出自己未知的事物形象。
如講解《月光曲》這篇課文,沒有見過海的學生,一般很難形成月光下的大海的波光粼粼,水天相接,濤聲澎湃的感性認識,也很難想象出《月光曲》所要表達的優美意境,這時需要教師利用幻燈片,多媒體等手段,將月光下的大海直觀地顯示在學生眼前,使他們在形成有關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
二、 營造一個利于發揮想象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自由、完全和愉悅的班集體氣氛是創造性想象氣氛的重要特征,為此,語文教師要給學生以信任,讓其自由發揮,減少不必要的規定和限制,而且也不要輕易地評價學生的想象結果。
這要求教師工作具有創造性,教師的教學和管理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旺盛的求知欲。
還要創設寬容理解的溫暖氣氛。當學生能從老師和同伴那里獲得理解和友愛時,個體健全的創造性想象才能發展起來。
所以,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要做到:重視學生所提的意見,并支持各種與眾不同的構想和回答,結合課文,要經常應用開發性或發散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并通過腦力激蕩,想出大量的意見或構想,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分享全班同學創造想象的成果等。
三、 利用生動的語言來發展學生的想象
語文老師的生動語言,應當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啟發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等特點,這需要語文教師長期刻苦訓練,使之成為訓練學生想象力的有力武器,如教學《五彩池》,課文通過描寫五彩池的神奇、美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教學中,讓學生先觀看五彩池的錄像,使學生頭腦中有了生動的畫面,接著,老師輔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引導:“同學們,在這藍天白云之下、青山綠水之中,我們看到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水池,一個個形狀各異、色彩斑斕。我們驚呆了?!崩蠋熥鲶@奇狀,“想一想,你該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呢?”有的學生說:“我想站在這幅巨畫前,伸開雙臂大聲呼喊:‘真美啊,五彩池!’”有的學生說:“我想靜靜躺在綠茵的草地上,閉目冥想,把美景深深地留在腦海。”還有的說:“我想放聲歌唱,我想把這美景畫下來……”這樣在教師有目的的教學語的引導下,觸發了學生的再造想象。接著老師順水推舟,順勢說:“那你們盡情地去歌唱,去揮毫潑墨吧!”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們又紛紛忙碌起來,有的寫詩,有的畫畫……學生的再造想象又進一步向創造想象發展。這樣,在老師生動形象的教學語的引導下,配以優美的音樂和生動的畫面,學生充當角色,使景、情、理交織,因感官興奮而強化感知,最終啟迪思維,發展了想象力。
這種生動的教學是以“形”為手段,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事物為智慧源泉,促進學生合理地使用大腦,是能極大地發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的。
當然,教師在課堂上的表述,應當生動而富有感情,還應當運用適當的面部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來幫助學生提高想象力。適當的面部表情和體態語言不但可以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更重要的是能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意境去,調動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又如我教學低年級學生寫話《找春天》:我首先帶學生去大自然,讓學生親眼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春天,看誰找到了春天,有了思維表象后,為下一步如何說、寫打下了基礎。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回憶春天的特點,但如何真正體會、表述春天的美呢?我和學生一起用動作,身姿描繪春天的形狀,顏色。這樣邊做動作邊用語言表述,調動和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使他們對春天的物象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四、 發掘課文中的想象成分
語文課文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想象成分,文學作品是想象力訓練的好教材,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籠統描述具體化,省略的情節明朗化,在閱讀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大膽、合理、創造性地展開想象,并與作文教學的教學形式相結合,用改、擴、補、敘等形式復述、寫作、表演。如教完《井底之蛙》后,讓學生續寫:青蛙跳出井沿后,會說什么?學習了“新型玻璃”后,讓學生自己設計一種新型玻璃,并進行產品簡介
等等。從而使學生對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意境和人物形象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五、 做好課本劇的表演
課本劇表演是學生樂見的活動,也符合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適合表演的作品也很多,如教學小學一年級語文課《鴨子和白兔請客》在引導學生看圖,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消除疲勞,同時培養學生再造想象力,我組織了小鴨請客的角色表演,老師分別給它們戴上頭飾,這時老師宣布:小兔請客開始,接著老師放起了輕音樂,頭戴大白兔頭飾的同學走在場中央,向大家敬個禮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請朋友來做客,我去看看哪位客人來了?”這是從錄音傳出“嘎嘎”的聲音,小鴨扮演者隨即出場,隨著音樂聲,即興舞蹈,音樂停,小鴨敲門,“白兔哥哥,我是小鴨弟弟。”“快進來!”白兔把小鴨帶到青菜菜盤前,小鴨嘟著嘴巴,很不高興,第二天,小鴨也請白兔吃飯,小鴨端來一大盤田螺泥鰍,小兔看了看搖搖頭,說:“謝謝你,我不吃……”小鴨摸了摸腦門,計上心來,他對白兔說:“白兔哥哥,你自己選喜歡吃的東西吧!”于是兩人端出自己喜歡的菜盤,一起跳起舞來,臺下的同學也隨著音樂邊跳邊唱,老師:“為什么小鴨和白兔的食物不一樣???”學生回答:“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課本劇表演,引導孩子們在愉悅的活動中學習,滿足了孩子的天性,在游戲中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動物要吃不同的食物,同時掌握了動物的不同叫聲,生物習性,這樣既傳授了知識,又激活了思維,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多為學生提供實際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大量的充分的感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觀,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活動,主動地去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形成愉悅表象,由表象、聯想發展到再創造性想象。
想象力是構成語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語文的聽、說、讀、寫活動都和想象力有關,語文課中大量的人物、事物和自然景觀的描寫都離不開想象,因此語文教學最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大力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作者簡介:張海良,湖南省懷化市,懷化市鶴城區城東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5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