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細雨說清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清明來臨,春風細雨杏花歸。
古往今來,關于清明的文字大多飽含著淚水與哀思,從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到白居易的“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她更像是一株株青柳,隨風搖曳著纖細的枝條,召喚著游子歸鄉的腳步。
年少時感知的清明,總與烈士紀念碑分不開。每到此時,都要和同學老師一起去烈士紀念碑掃墓。浩浩蕩蕩,將各樣的紙花獻給不畏犧牲的烈士。但如今所感知的清明,是親人腮邊那滴眼淚,是故人墳前那縷青煙,隔著空間和時間的距離,連著天堂與人間的祝愿,用凄苦纏綿的雨絲,訴說著剪不斷的離情愁緒。
陵園和公園總是相隔不遠,掃完墓后,大家會騰出時間在山丘上踏青,我分明看到地上的草,正從枯根中擠出一絲綠,雖不旺盛,卻透著春的生機。幾株不畏寒的無名花,悄然地開著。所以,清明,不僅有祭掃墳冢生死離別的悲酸淚,也有踏青賞綠生機盎然的覓春行。
既如此,到底何謂清明?古人眼里,清明是佳節,親朋相約出門旅游,蕩秋千、蹴鞠、插柳;老人眼里,清明是祭祀,墓前培土哀思如潮,有素花、眼淚、紙灰;孩童眼里,清明是一朵小白花,是長長的隊伍,沿途春苗青蔥、彩蝶紛飛;詩人眼里,清明是景象,是催生麗辭佳句的意境,杏花、春雨、斷魂……日歷里,清明是節氣,陽光露水、細雨和風,是點瓜種豆、植樹造林的好時節;歷史里,清明是一幅上河圖,彰顯一個時代的氣質;政治里,清明是一種作風,高風亮節,明公正道。
然而,在我年輕的心里,清明是一種味道,是青草、葉子的嫩香,是香燭、紙錢的青煙,是雨水打濕泥土的氣味,是遠處飄來的酒香。清明是一種心情,祭祀沒有悲傷,是看望,是想念;踏青沒有縱樂,是清閑,是明朗;清明是一種文字,下筆沒有濃艷綺麗,飄逸豪放,有的只是新芽吐芬芳,綠草映春意。清明讓春天悄悄到來,讓生命感受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美妙,感悟一日之計在于晨的可貴。
春風細雨里,你看河堤上,柳條舒軟吐新姿,隨風飄舞春之秀,一切都那么清新明凈、生機勃勃,透著春的氣息。清明是哀思的季節,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我們在哀思中暢想未來,因為春暖的時候,花總會開的……
教師點評
本文條理分明,結構嚴謹;文章語言流暢富有感染力,感情表達真摯。以唐代詩人杜牧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開篇,點名主題,文章大肆渲染的景物描寫,借景抒情,講述了自己心中的清明,也寄托了作者對逝去祖先的緬懷,對親人的思念,對未來的期望。
?。ㄖ笇Ы處煟核?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8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