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課后語言運用習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摘要】課后練習系統是依照著各級課程標準編寫的,是各類語文教材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幫助教師和學生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課后習題的使用不僅有助于教師對語文教材的整體把握,更是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習內容的把握。我研究發現蘇教版語文教材的課后習題主要集中在思想內容的梳理以及情感的體會和理解,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訓練避而不談。
  【關鍵詞】蘇教版 高中語文教材 語言運用 課后習題
  很多專家和一線教師已經對蘇教版的課后習題有所關注了,一致認為課后習題應該體現出語文學習的本質?!盎顒芋w驗”“文本研習”“問題探討”和“積累與應用”四大習題版塊組成了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課后語言運用習題,原有的課后習題結合了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對它的使用,它的教學價值得不到體現。蘇教版語文教材在選擇選文的時候偏向人文情感類型的,編排時候傾向關注人文情感主題?,F列舉課后習題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內容理解,輕語言積累
  必修一到必修五的五冊語文教材中,課后習題的數量處在中等水平,但是在眾多的習題類型中幾乎沒有語言文字運用習題。習題數量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文本研習”,該類型習題重點關注的是選文本身情感內容的探討和研究,“積累與應用”和“問題探討”這兩種類型的習題中也是偏向文本內容的理解,幾乎沒有任何涉及語言積累的內容,整體都注重對內容的解讀,偏人文性。
  文言文是古代優秀語言文化的傳承,向我們展示了從古至今的優秀文化,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讓學生掌握古代用語規律。因此文言文選文中的實詞、虛詞、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文言現象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通過課內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課外的更多的優秀文言文,培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但是在蘇教文言文的課后習題中,存在很嚴重的輕視文言字詞積累的現象,所設置的題目類型與現代文閱讀幾乎一樣。我選取了必修三中《指南錄后序》課后習題進行分析,題目如下:
  文本研習:
 ?。?)《指南錄后序》中,作者自言“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是為了“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讀了本文,你理解作者的“志”了嗎?
 ?。?)《指南錄后序》第五段連用22個“死”,歷來受到讀者關注。這一段的內容與后文“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為”一段的議論有什么樣的關系?
  積累與應用:
  熟讀《指南錄后序》第四段,體會作者情感。
  《浙江省考試說明》中明確提出了對《指南錄后序》的學習重點——掌握文中“縉”、“陵”、“見”等通假字,“間”、“如”等典型的一詞多義現象?!拔谋狙辛暋闭n后習題中的第一道是要求學生深入解讀作者的志向,第二道是結合課文內容,掌握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積累與應用”的題目中也只是讓學生“體會情感”,沒有設置任何跟課文的字詞句義相關的練習。
  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學習語言文字,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規律。積累是運用的必要前提,只有積累到位才能更好的運用,才能熟練的運用。
  二、重情感體驗,輕語言學習
  語文教學就是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語言,但蘇教版高中語文的課后習題注重情感體會,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性作用。
  在蘇教版必修五冊教材中,題目提出“朗讀”或者“誦讀”類的題目占6.8%,但題目的實質仍舊在情感理解層面上的,如必修二第四專題的“積累與應用”第一道習題:
  朗讀《荷塘月色》,想一想,全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需要將理解內化文本的語言,而不是只是明白文章的內容,因此需要通過朗讀或誦讀練習,調動本身所儲備的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逗商猎律肥且黄迷~別致的抒情性散文,其中“曲曲折折”“田田”等疊詞和“瀉”“洗”“籠”等動詞的品味更是本文的語言學習點,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文章的美感。
  蘇教版教材中的習題多是輕視語言文字學習而偏重情感思想體會,忽視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真正的提升,加重了“泛語文”和“大語文”等人文課的泛濫。
  三、重口頭交流,輕書面表達
  聽說讀寫是傳統語文教學的四大模塊。只有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運用恰當,才能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內部言語”——語言思維和語言感受,需要通過外顯性的“外部語言”——“說”和“寫”來呈現。
  偏重口頭表達形式是蘇教版課后習題中獨有特色,多數習題以“說說”“談談”“交流討論”的形式來回答,其中“無明確指示”是指明確指出書寫或論述要求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是在簡單思考之后,脫口而出,隨意回答。
  如必修一第一專題“活動體驗”第一道習題:
  《致橡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和《回旋舞》……。概括三首詩分別表現的思想,結合具體的詩句,說說詩歌是怎樣表達這些思想的。
  蘇教版教材中大部分習題缺少指導性的學習方法,更多的是無目的性的討論交流,對語言文字技巧的掌握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學生練習時收效甚微。
  我認為蘇教版課后習題應該在兩方面增加“寫”的訓練:一是即時寫作,即針對課文的片段寫作;二是動筆書寫答案等書面表達形式。即時寫作不追求系統性和豐富性,而蘇教版教材課后習題中缺少明確要求學生進行即時寫作的習題,同時沒有在習題中嚴格要求學生在字詞句式運用做到規范。語言文字的學習更需要落實到“筆頭的表達與使用”。而蘇教版課后習題在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鴻苓.語文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159.
  [2]李文芝, 霍生玉. 關于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語言知識的教學策略研究[J]. 安徽文學月刊, 2017(3):120-121.
 ?。ㄗ髡邌挝唬赫憬∠删又袑W)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495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