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實踐與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內容摘要】新時代、新背景下,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成為社會和教育界關注的熱點。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在世界的角色需求,2016年9月在北京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研究成果。核心素養的發展是要求學生擁有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自我發展而具備的個人修養、品格和能力。結合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成為各個學科教師創建有效課堂,進行教學實踐和研究的重點所在。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任課教師,將核心素養教學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是教學內容的必然要求,道德與法治學科同時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有利載體。本文通過對核心素養以及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意義研究,樹立正確的培養目標和意識,研究目前道德與法制學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現狀,找到存在的問題,結合掌握的理論的教學經驗,提出適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建議,以期通過本文的研究,提升教師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品格和能力。
  【關鍵詞】初中教學 道德與法治 核心素養 實踐探究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與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
 ?。ㄒ唬┏踔械赖屡c法治學科與核心素養培養的關系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自身修養和社會公德,養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熱愛生命、健康生活,并且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遵法、守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與他人。而建立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結合教學目標,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積極的健康生活態度和明確的法制觀念等。
 ?。ǘ┏踔械赖屡c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1.有利于落實教育的改革要求
  我國教育改革經歷了長時間的改革,在試探和研究中,已形成自己的體系。結合我國政策方針和經濟發展的政策路線,人才培養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界要求學校和教師創新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深化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為了落實教育改革的要求,培養學生道德與品質學科核心素養刻不容緩。
  2.有利于提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質量
  核心素養教育是推動我國教育的助推器,通過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激勵教師創新,有助于教師隊伍的優化。初中階段是學生轉變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性格、品質決定這學生未來的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是學生學會辨別是非、管理自我。落實核心素養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培養,可以把學習轉變為實踐,就是將書本內容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思想和生活,指導學生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目標和領悟其中的精神,提高教學質量。
  3.有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解決社會需要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通過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能夠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成為社會有需求的人才。學校、家庭對學生的教育,就是為了兩點,第一是可以回報社會,第二是可以發展自身。將兩點融合在一起,就是在貢獻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發展。學生通過在本門學科培養的核心素養,可以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并且,將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與其它學科核心素養相結合,提升了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幫助學生提高社會認可度,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實現價值。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
  為了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師們開展了積極地探討和實踐。筆者了解到,有些班級組建起來小組探究學習,有的課堂分步驟按環節講課,有的課堂將“反思”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實際,學習課程、體會思想。這些實踐雖然對提高學生認知和自我約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一)內容缺少系統梳理
  在課堂上雖然開展了小組討論等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但是學科本身內涵較寬泛,并且與其他學科相比較為抽象,知識點的系統性比較弱。學生的探究大多是自主探究,缺少適合的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的問題比較膚淺,得出的答案相對簡單。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學習后得到的知識,領悟的情感和學習的道德法制內容是以碎片記憶形式存儲的,得不到關聯和貫通,教師缺少準確的引導,學生的自主缺少目標,導致內容理解不到位、不深刻。
 ?。ǘ┙虒W目標領悟不深刻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存在兩個主體,一個是教師,一個是學生。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上追求短、平、快,只關注學生本學科知識是否記住,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有知識,卻缺少表達和學習的能力。另一個主體是學生,由于受到外部影響,對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忽視了學習這門學科的根本目的,甚至認為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條條框框太多,太多的東西要記,感覺很煩。由此可見,如何樹立學生正確的課程學習觀念,端正對待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前提。
  (三)實踐活動缺少新意
  道德與法治學科需要與生活和實踐結合,學生的實踐感悟不足,缺少學習意識。雖然在教材中設置了學生實踐板塊,再加之教師的運用,完成了實踐課程。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實踐環節一成不變,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成為了固定模式,并且與其他學科的實踐形式大同小異,導致學生在實踐環節缺少興趣,教師設計的實踐環節脫離實際與現實生活,學生體驗感和真實性下降,這種環節會降低核心素養培養效果。
 ?。ㄋ模┲匾暯滩膬热荩鲆暻楦信囵B
  教材內容在不斷的完善和改進,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應當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教材內容教學是否落到實處,忽視了學生情感與教材之間的聯系,教學中過度強調教學方式和技巧,沒有將其融入在情感體驗中。例如,教材中有些內容和章節不是考試重點,就一帶而過,但是,卻是很好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師為了講課進度和篇幅設置安排授課時間比例,缺少課外延伸,學生的情感本應從章節中受到升華卻被教師忽略。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對策建議  ?。ㄒ唬娀處熜摒B,轉變教學理念
  在教育改革中,教師是課堂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和落實者。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和情感密切相關的學科,需要教師與時俱進,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道德素養和理論水平,才能讓學科的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因此,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應當遵守自己的職業道德,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增強教學研究,方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例如,組織教學經驗交流會,學習和分享最新教學理念和思想,達到互相提高。此外,學校還可以為教師提供一些交流學習的機會,使教師可以觀摩優秀實踐課程,豐富實踐內容和活動。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幫助學生認知
  傳統的學生評價多是基于學生成績的,一門學科考試分數高,就說明學生學科優秀。但是,道德與法治科目與其他學科存在著區別,就如現在人們總是說“有些人只有高學歷,沒有高修養”一樣,成績的好壞只能評定一個學生學習能力或是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不能決定學生的素質與修養。因此,本學科需要多樣的測評機制來規范學生的道德與對法治的認識。一方面,要擺脫標準答案式的測評,在測評中具體描述測評標準,尺度可以是有彈性的,多維考察的。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活動進行考察,重視學生社會活動中所做的事情,積極提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將實踐落到實處。例如,將學生參與的愛心捐助、志愿者活動計入考核范圍,結合互查問卷,從側面了解學生行為等方式,多客體、多角度進行綜合測評。讓學生意識到,單純的死記硬背,學習課本內容,取得高分是不能取得最終成績的,這一部分成績只占總成績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還需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和行為獲得。
 ?。ㄈ┌咐虒W,增加學生感悟
  案例是生活中發生的,源于生活也是對生活的指導。在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對于法律部分的學習是最容易感到枯燥的,一條條法律內容和條例,使得課堂呆板乏味,將案例引入法制教學是避免沉悶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學習的法律內容,設計、選擇案例,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從法律和道德兩方面對案例進行評價。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最近一直受到熱議的“高鐵男”開展道德法制教育。教師可以將攔住動車門阻止動車正常啟動的中年女教師,占他人座位不起身還振振有詞的博士男等案例利用視頻和報道的形式播放給學生,讓學生評價一下這些人觸犯了哪些規章制度,在道德方面又是什么表現。通過觀看這些視頻,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有話可說,產生對這些行為的憤慨與抵觸,使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時,如果有條件,可以要求專業人士參加課堂教學,為學生普法,通過專業人士的講解,能夠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提升自身素養,預防違法犯罪。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案例中,能夠加深自身感悟,以他人之行為給自己敲響警鐘,有利于教師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
 ?。ㄋ模⒌赖屡c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滲入學生生活
  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就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有擔當的綜合型人才,這種人具有使命感,具有不怕困難的鉆研精神、熱愛祖國的民族情懷、敢于創新的實踐勇氣。時事國情是道德與法學科教學和考試的一部分內容,學生通過時事國情的學習,能夠促進自身在社會中的融合,是實現本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也是作為中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政治素養。在目前教學中,學生初三接觸時事政治,學習壓力比較大,教師“就事論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脫軌,導致學習時事政治時興趣不高。同時,針對時事國情的內容教學方式,大多采取突擊主題教學,以摘抄新聞和時事消息為重點,準備考試。時事國情的學習變成了一種純為了考試而涉及的內容,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不到學習的動力。因此,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將教材、國情和生活聯系在一起
  時事國情教學要把教材和生活融入其中是因為,學生為了考試十分重視教材的學習,同時將生活融入教學能夠讓學生更真切的認識內容,減少距離感。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與教材相符合的時事內容進行教學。例如:“二孩”政策的出臺,很多家庭都希望擁有第二個孩子,但是,初中生正處在叛逆時期,習慣了全家以自己為中心的感覺,有的孩子十分排斥父母要二胎,甚至放出狠話。教師將可以將教材中家庭部分的內容與“二孩”政策結合,為學生講解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增強學生家庭觀念,修正學生偏頗的心理,通過政策講解和教材內容,完善學生心理。使學生既了解了時事,又能見課本中“家庭”部分的內容得以升華,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認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不會因為增添成員受到冷落,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有負責家庭和諧的責任,增強學生家庭責任感。通過這種方式,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自身修養,培養學生正確的處事態度。
  2.借助時事,增加學生體驗感
  時事教學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之中,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的能夠幫助學生增加體驗感。為了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可以結合時事或借助國慶、“九一八”等大型活動,組織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例如,自2014年,每年的9月30日,都是烈士紀念日,教師可以借助烈士紀念日,組織學生學習,了解烈士紀念日的由來,參觀英烈紀念館,讓學生在莊嚴肅穆的環境中增加愛國情懷。又例如,結合時事“憲法日”的出臺,讓學生們學習憲法,了解法治國家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習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華,同時又會作用于生活。
  綜上所述,課本上的知識點可以通過突擊進行記憶和學習,但是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核心素養也不是能夠通過考試成績反應出來的,教師應當增強自身修養,轉變教學理念,增加交流合作的機會,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通過時事輔助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實踐中對自己有新的認識。借助案例分析,增加法治教學的趣味性,加法學生發言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共鳴。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還在不斷的完善,筆者希望通過本次的研究,利用自己的力量為研究領域提供一些參考,我相信,通過各界學者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一定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會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秦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華夏教師,2018(27):41.
  [2]盛怡.培養學科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展性評價的運用——以七年級《友誼的天空》單元教學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7):52.
  [3]劉磊.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6):358-359.
  [4]張崧.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國德育,2017(15):66-68.
  [5]王玉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與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7.
  [6]王有鵬.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內涵及注意之點[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2):104-106.
  作者簡介:鄧維娜,湛江市第十中學副校長,研究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十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49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