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作品中的人物對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整本書閱讀教學,是當下語文教師為適應新時期新形勢下不斷探索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必經之路。本文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活動,引導學生與經典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嘗試、探索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學 人物 對話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84-02
1 現狀研究
目前,在教學時間和學生的課余時間都極其有限的環境下,如何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尤其是在一兩節課內講明白一整本書的核心價值,對于大多數一線教師而言,還是很有挑戰性。已經有一些教師在做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嘗試,給我們一線教師做出了有益的示范。例如,步根海老師在《草房子》整本書閱讀教學研討中講到:“我們在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它的基本路徑是什么?比如小說,核心關注什么?其實小說作品最終要關注的,即最核心要關注的,或者叫主旨,或者叫做者的創作意圖,或者叫做者的創作思路”。上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余黨緒老師在《整本書閱讀或可成語文教改的發動機》一文中指出:“整本書閱讀與課外閱讀的區別,主要在于它必須借助精心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安排,通過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引導和影響學生的閱讀活動,以達成具體的教學目標。如果說課外閱讀主要是日常的、自發的,是興趣導向的,那么,整本書閱讀則應該是一種組織性、結構性、有功能訴求的教學活動。”整本書閱讀的時間成本在當下學生快節奏、高密度的緊張學習生活中,顯得越來越高,正因為時間寶貴且極其有限,教師才更應該把整本書閱讀的時間有效組織起來,講究閱讀指導策略。下面就以《歐也妮·葛朗臺》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通過嘗試與經典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嘗試、探索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可行的策略和方法,進而提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
2 教學過程及策略
滬教版高二下學期第二單元《守財奴》,節選自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中“家庭的苦難”一章節,《守財奴》這一題目為編者所加。高二的學生對文本有一定的閱讀和欣賞能力,但迫于緊張的學習時間,學生很少有閑暇可以進行整本名著閱讀。但新課程標準對整本書閱讀有了具體的要求,對學生文學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再結合本學科組創新實驗室的電子閱讀課項目,所以決定通過電子閱讀的方式閱讀《歐也妮·葛朗臺》整本書,并將學生的讀寫活動結合在一起。通過細讀文本,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把握作品的內涵,摘下標簽,力求有自己的發現。
2.1 課前指導
當今信息時代背景下,一些新型媒體的發展也帶來了學生閱讀方式的改變。我們以新媒體為工具的閱讀,擬與文本閱讀研究進行整合,通過紙質文本、電子文本的閱讀,促進學習運用多種媒介展開有效的表達和交流,尋找拓寬學生閱讀面的有效路徑。我們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到電子閱覽室閱讀《歐也妮·葛朗臺》這本書,沒有讀完的部分每周末布置兩個章節,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真實地進行閱讀,我們編制了《歐也妮·葛朗臺》自讀手冊,包括自讀進度管理任務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摘抄與賞析、收獲和質疑、思維廣場學習任務單等幾個板塊,以學習任務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有目的地刻意閱讀。并且在自讀過程中,將閱讀和書寫結合起來,有摘抄、有分析,做好讀書筆記。并要求學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筆記用網絡或書面的形式上交。用任務驅動的方式推動學生刻意地進行閱讀訓練,在過程中教師及時查看、檢驗、反饋學生的閱讀進度和成果,每一步閱讀步驟都有過程性指導和階段性成果,最后將自己的讀書成果制作成簡潔的PPT供課上交流分享。
2.2 課堂分享
本節課由“為什么要提倡閱讀經典作品” 導入課堂,小結我們之前《歐也妮·葛朗臺》的讀寫情況。之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小組讀書心得分享與交流。學生們分別從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以及人物所處的環境、圍繞人物的重要情節入手,以及聯系我們當下的生活經驗,談出了自己的對人物的理解。每個人物形象交流完后,教師追問,如葛朗臺是否被金錢泯滅了人性,對家人沒有愛呢?如果你是歐也妮,身處“金錢控制一切的作用越來越強大”的社會背景下,你會做出哪種選擇?為什么作者在1833年描寫的查理的性格,還能在如今的社會里找到一樣的影子?葛朗臺太太對歐也妮有什么影響呢?這些問題的追問引發、促進學生們進一步深入思考。
之后教師補充并指導學生讀文本中的關鍵部分,如議論部分,傾聽作者的“聲音”,葛朗臺的邏輯是金錢至上,他執迷于這一點而導致了家庭的悲劇。難道只有葛朗臺一個人有這樣的問題嗎?不。查理的不幸在于他想要成為一個野心家貴族;歐也妮的不幸在于她對查理的愛情的錯誤認知;拿儂的不幸在于對老葛朗臺的利用保持“永遠的感激”;葛朗臺太太的不幸在于她過分柔和的性格等。
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不幸的原因不僅有社會環境、歷史因素,也有個人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巴爾扎克說的那句:“根據觀察的結果,凡是吝嗇鬼,野心家,所有執著一念的人,他們的感情總特別灌注在象征他們癡情的某一件東西上面?!边@句話反映出作者對人物以及主題的一些認識,可以幫助教師指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和作家的思想,歸納作者的寫作意圖,“巴爾扎克想要再一次證明的,是一種頑固意念的破壞力量,它竟然摧毀了一個家庭?!?之后教師總結讀書方法之一種:我們讀者所能做的,就是去摘下標簽,細讀文本,找到文本依據,用實證式的閱讀方式,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理解作品背后的時代意義和作家眼光與思想傾向,最終形成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閱讀感受,嘗試與作者的偉大心靈對話,等待在心靈相通的剎那,發現作家作品的魅力極光。 本節課中,學生在展示交流讀書心得時,發言和交流有較高的質量,依托文本來談人物分析,有理有據,而且能夠聯系自己的經驗談現實意義和自己的思考和疑問,并且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思考,課堂氛圍較為熱烈,基本實現教學目標。在此轉述一個學生的分享:“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對于本書中歐也妮獨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在她的身上能夠感覺到純真的性格,天真的愛情觀,這樣使得我和她在某些部分產生共鳴。但是歐也妮的天真善良和懵懂,使得她錯認為查理對她也同樣的愛意,使得她將愛情過度的放大。這跟歐也妮的成長環境有關系。我們從歐也妮身上也正是看到了不受金錢腐蝕的優秀品質,但是無論說放到小說中還是現實中,最后我們都會有這么一個疑問,到底這種像歐也妮一般與眾不同,沒有順應社會風起的獨特高貴的品質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呢?答案是不唯一的?!边€有學生看出女仆拿儂是一個平凡愿意辛勤勞動卻又異??蓱z的小人物。學生說“拿儂包辦一切:煮飯,蒸洗東西,拿衣服到洛阿河邊去洗,擔在肩上回來;天一亮就起身,深夜才睡覺;收成時節,所有短工的飯食都歸她料理,還不讓人家撿取掉在地下的葡萄;她像一條忠心的狗一樣保護主人的財產??傊?,她對老葛朗臺信服得五體投地,無論他什么想入非非的念頭,她都不哼一聲的服從。這段文字描寫了拿儂不知疲倦被葛朗臺安排去作家中一切的工作,而拿儂自己卻像一個忠狗一樣覺得這是福分,這真的很可悲,但又是拿儂最大的幸運畢竟她認為這是上天的恩賜?!睂W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去閱讀,有自己依托文本得來的理性感悟,也引發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思維品質,在交流中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理解作品人物形象,看到他們可愛可敬可憐可悲的一面,于此同時,學生也在和小說中的人物進行心靈對話,從而豐富自己的內心,培養自己的良善。
2.3 課后反思
本節課中有很多的不足之處,筆者的教學語言措辭應更準確凝練,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細節還應再改善一下。但最應注意的是,在追問學生“如果你是歐也妮,身處‘金錢控制一切的作用越來越強大’的社會背景下,你會做出哪種選擇?”時,引起了學生的爭議,有部分學生認為要像歐也妮那樣保持高潔的精神品質,不被金錢腐蝕;也有部分同學認為沒有物質,何談精神?正因為歐也妮繼承了豐厚的遺產,所以她才可以不看重金錢。對于在課堂中引起學生爭議的部分,筆者一時難以說服部分同學認同看似正面的觀點。如何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從內心真正認同這種價值觀,而不僅僅只是表面認同,這是我們應該慎重思考的問題。
整本書閱讀教學拒絕提供教師的“專制”,不是教師提供好一個問題的答案,強迫學生認同和接受這個教師自認為最接近文本的“答案”,而是讓學生讀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在此基礎上引領、指導、深挖、開拓,幫助學生打開視野,提升認識問題的深度,讓學生能夠接受、認同這個他們自己能夠接受的理解。引導學生自己讀出文中的情感來,而不是灌輸給學生??偟囊痪湓挘亲寣W生自己主動地“讀” 出感受(讀出作品里有什么,作者想表達什么),“思”出意義(思考出讀者個人的見解和批評),而不是被動的“給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思辨性思維的層次。這才能夠培養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和建構自己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不僅能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的鍛煉,也能提升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同時逐漸豐富自己的情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念。
3 結語
整本書閱讀教學費時費力,但對培養學生的閱閱讀素養來說,不能怕“浪費”時間。只有真的浸入到文本的全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才能與經典作品中的人物對話,進而把握探索作品的主旨與深刻內涵,這樣才不會斷章取義,似是而非。這些都是提高語文閱讀素養必須要花的成本。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和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嘗試。
參考文獻:
[1] 余黨緒.整本書閱讀或可成語文教改的發動機[J].語文學習,2017(10).
[2] 陳興才.思辨讀寫,走出整本書閱讀困境的最佳途徑[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5).
[3] 鄭桂華.整本書閱讀教學建議[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7(Z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9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