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現狀,運用積極心理學從正確認識自我、創造積極的校園風氣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三個體面,提出了改善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途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貧困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54-01
   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擴招,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不斷的增加,且生源也不僅僅局限于本省,許多邊遠貧困地區的學生也逐漸融入到高職院校的生活中來。貧困生進入高職院校之后,由于經濟、成長背景等問題,相對于非貧困生來說更加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對于貧困生的資助在經濟方面目前國家已經引起了高度重視,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獎、勤、助、貸、補資助政策,更是提出了精準扶貧概念,但是對于貧困生心理問題卻沒有給與高度的重視。高職院校在做貧困生資助工作時,在物質上對貧困生進行幫助的同時也要注重貧困生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為社會輸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1   積極心理學概論
   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處理心理問題時一般都采用的是消極心理學,更加關注的是“問題”,通過危機干預等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從馬丁·塞利格曼提出“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后,在心理學領域掀起了一股積極心理學風,很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開始研究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不斷擴大,給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種新的途徑。積極心理學主要從幸福、愉快、感激等積極的體驗、興趣等積極的人格特質和家庭、學校等積極的組織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積極心理學認為,有積極理念的人能夠輕松的面對挫折,即使處于逆境也能夠輕松的面對,幸福美好是積極心理學所追求的目標。
   積極心理學致力于讓人去關注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美好的東西,關注積極向上的方面,努力的去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2   貧困生常見的心理現象
  2.1自卑
   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生長環境等,貧困生在平時生活中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意與同學們交流,不愿意融入到集體生活中。而且有部分同學不愿與貧困生交往,從而會傷了他們的自尊,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更有甚者有的貧困生成為經濟困難、學業困難、心理困難的多困生。
  2.2 虛榮心
   有些貧困生為了掩蓋自己經濟上的不足,擺脫在同學心目中窮的印象,平時節衣縮食,買高檔的衣服、高檔的手機等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做著一些與自己經濟水平不想符合的事情。
  2.3 焦慮
   貧困生一般都想通過學習來改變家庭的現狀,但是到了大學之后卻不能很好的體現,大學學校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不僅僅是要看學習成績,同時要求學生積極的參加班級、社團等活動,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迫于經濟壓力,想要通過勤工助學來減輕家庭的負擔,一時間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很難平衡,容易產生焦慮的心理。
   另外,貧困生還容易產生抑郁、多疑、嫉妒等心理問題。
  3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途徑
  3.1 正確的認識自我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貧困生對自己的認識都停留在消極的層面,認為自己經濟貧困就低人一等,例如,有的貧困生常常被同宿舍或者班級同學孤立,他們會將被孤立的原因歸結為是因為自己貧困才導致被孤立和排斥的這種錯誤的消極的想法。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對貧困生的教育中,要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引導他們正確的認識自己,用積極眼光去看待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積極的去面對一切的挫折和挑戰,不要將所有的一切都歸結為由貧困所導致,要將貧困當成是對自己的考驗,積極進取,熱愛生活。當然貧困生的消極的自我認知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老師在引導的同時,也離不開貧困生自身的積極努力,更加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
  3.2 創造積極的校園風氣
   生活環境很重要,在學校中會發現,一個班級如果班風很好,那這個班級肯定非常優秀。同樣,貧困生積極心理的形成離不開積極的校園環境。學校要注重宿舍、班級和校園良好的環境建設,多組織公益活動、社團活動,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感恩教育等,尤其是針對貧困生的積極向上的活動,這樣有利于貧困生在活動中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優點,從自卑、自我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慢慢的將自己的心打開,開始接受積極的事物,減少了經濟困難給他們自身帶來的消極影響,增加了他們的積極的情緒體驗,促進了積極人格品質的形成。
  3.3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首先,學校要設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心理健康咨詢師,學院要配置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班級要有心理委員,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全面覆蓋;其次,要建立貧困生檔案,并且要做到動態管理,在管理時要注意保護學生隱私,避免傷到學生的自尊心,對于心理問題的貧困生,要開展一對一的咨詢服務,并且要個別分析,分類指導;最后,要運用榜樣的力量,用學生去帶動學生,讓貧困生在群體中看到希望,看到未來,覺得自己是可以的,促進他們積極心理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桑海云,強冬梅,咸大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5(03):109-110.
  [2] 劉毅,宗嵐.積極心理學觀對高校貧困生心理教育的啟示[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01):107-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056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