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實踐類課程創新性教學設計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通過研究發現,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整理教師的思維,使得教師能夠對整個課堂有一個完整的把握,能將備課過程中的碎片進行整理,分清知識點主次。通過在各班的實際應用中,切實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活躍性。
關鍵詞:思維導圖;思維可視化;實踐類課程;創新性探究
實踐活動課的開設對廣大小學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與考驗,對于這類課的教學設計以及如何在這門課上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是目前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思維導圖是心理學領域中的一種重要技術,是一種認知策略,也是一種知識表示形式,把它引入到教學設計學科的方法體系與應用實踐中,對改善該學科的設計性、應用性等特性具有重要意義。
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是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于人腦擴散思維的展開。思維導圖已經在很多領域中得到應用。面對傳統的教學設計,我們想通過將思維導圖引入到教學設計中來,豐富教師的教學思維,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通過將思維導圖引入到教學設計中,有以下優點:
第一,改變了傳統線性的教學設計過程,豐富了教學手段。
第二,可以將學生思維碎片有效集中,進行整理并展示,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總結。
第三,強化學生對思維導圖應用的認知。
我們通過實踐研究表明,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教學設計中來,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思維導圖在教學設計中的探索
傳統的教學設計,展現的是一個線性的教學過程。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按照這種線性的教學過程來進行教學。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們用傳統教學設計的方法來設計教案,絕對不可能用這么小的篇幅展現出來。在這里,我們以綜合實踐課程《家鄉面食文化》為例,展現如何將傳統教學設計轉換成思維導圖模式。
首先,從中心開始,利用圖形或者簡單詞句,展示教學設計的主題。
其次,利用發散思維,畫出相應分值。我們知道,一個教學設計,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板書等等要素,因此要用相應的不同線條和顏色將這些要素表現出來。
再次,根據教學實際內容,要學會取舍,學會對不同類型內容歸納和梳理,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
最后,及時反思,形成自己的風格。對于實際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及時進行總結,并在教學設計中得以體現和反饋,將修改的內容在導圖中添加或者刪減。
在教學設計中除了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視角、指導學生生活外,借助思維導圖梳理課文內容,特別是在“感官收集信息”這個環節,學生學會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合作完成思維導圖和本單元的知識梳理,這樣的教學簡約而不簡單。
二、構建思維導圖式板書設計,整理課堂零散思維
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板書中,也是我們這次課題研究的一種有效嘗試。板書的思維可視化,可以將學生原本碎片化的思維進行有效的歸納和整理,使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思維的整理。同時通過思維化的板書,使教師非常直觀明了地了解不同班級學生的差異,從而有效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改進教學,使之適應不同班級的學生。
三、通過教學設計,將思維可視化全面引入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思維的互動與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利用思維可視化有效進行課堂教學。我們中的一位老師在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程《學做修理工》中,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巨大優勢,不僅設計了思維導圖的教案,而且在課堂教學中將思維可視化應用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得到了與會教師的高度評價。
四、在理論學習中更新教育觀念
首先,我們采用了集體學習和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通過上網、學習專著、閱讀教育教學類刊物,學習思維導圖的理論及應用,寫好教育隨筆,積累教育智慧,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我們課題組看過的理論著作有:《奇思妙想—左右腦訓練教材》《大腦操作手冊》《超級記憶》《快速閱讀》《博贊學習技巧》等相關書籍,首先努力從理論層面上引導教師對實驗課題的產生背景、科學依據、教育思想、實踐價值全面把握,實現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
雖然思維導圖的教學優勢在教學實驗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應用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探究,比如什么樣的知識類型適合用該模式,教師針對不同情況該如何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這些問題的研究對于促進思維導圖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成熟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以此課題為契機,更加深入地開展理論學習和教學經驗的積累,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思維導圖和日常教學緊密聯系起來,發揮思維導圖及思維可視化的優勢,為促進教師個人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宇祝.思維導圖:科學課堂中有效教學的思考與案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5):72-74.
[2]王小梅.Mindm anger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課教學中的運用:以《中國近代史》為例[J].中小學電教,2008(11):32-35.
[3]顏艷艷,冉純潔.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高效應用[J].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2009(14):168-169.
編輯 劉曉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915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