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農村小學美育類校本課程的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農村小學美育類校本課程的構建,可以引導學生在愛護環境的基礎上對美實現更深層次的追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豐富情感。美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美育教學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作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據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究,構建出科學的美育課程教育體系,使美育類校本課程教學發揮其育人作用。
  關鍵詞:農村小學;美育;教學探究
  美育課程是指以審美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藝術類課程為主體,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的學校課程總和。美育不僅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和心靈教育。美育和德育、智育、勞育、體育相輔相成,對學生情感、氣質和趣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現階段在農村小學的推進過程中,美育教育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還不能發揮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因此我們對農村小學美育類校本課程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 美育類校本課程實施的成效
   (一) 學生的審美意識得到提升
  某農村小學在美育校本課程實施一年后,該小學生在音樂、美術等課程的出勤率較高,100%的學生參與到以實踐體驗為主的各種藝術興趣小組或者社團中去。另外,該校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較為理想,達標率為100%,同學們積極參與到各種藝術展演或比賽中去,并且都取得了十分優秀的成績。學生的審美意識不斷增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覺地按照流程開展審美活動。
  美育校本課程的實施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自信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學生們在繪畫,書法等領域發現了自己的優點,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同時在美化板報和校園環境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美育類課程的開展使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之前繁重的學習壓力下產生的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都得到了釋放。
 ?。ǘ?教師的審美素養得到提升
  農村小學的教師通過美育類課程的實施,逐漸樹立起了“大美育觀”的思想,并且能夠對該思想有一個正確的概念認識。美不是狹隘的、單純的藝術教育,也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滲透在各個學科中。老師能夠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教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讓學生有健康積極的審美情感。另外,學校越來越多的老師能夠在教育過程中發現美,包括學生的思維美,表達美,作業美等等。不管是美育核心課程的老師,還是其他課程的老師,都能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出審美情境,審美任務和審美活動。正因為這樣,老師的教學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學生們也更加喜愛老師的教學方式,從而得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美育類校本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一) 美育核心課程資源的開發力度還不夠
  學校的美育類課程主要包括藝術課程和藝術特色校本課程,但是現階段農村小學對藝術特色校本課程的建設滯后嚴重,其原因就是學校層面對美育類課程的認識不夠。隨著美育校本課程建設的不斷深化,學校對美育校本課程的意識和教育哲學的內涵分析逐漸增強,但是在美育類校本課程的整體設計和架構方面和課程資源建設方面仍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ǘ?美育類校本課程實施的保障尚顯不足
  美育類校本課程順利實施的保障就是有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的師資隊伍,但是對農村小學的調查發現,學校的美育類教師普遍較少。另外,促進課程發展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科學合理的課程管理,但是農村小學一般只注重基礎學科的課程管理,而忽視了對美育類課程的管理。究其原因是用教學成果來評價課程實施的效果,顯然這違背了“大美育”思想,忽視了美育類課程的育人價值。
  三、 美育校本課程實施的建議
   (一) 培養美育教師隊伍
  農村小學要配備充足的藝術師資,美育類課程的實施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審美和專業素養,老師的綜合素質決定著美育類課程的實施效果和實施質量。另外要提升教師的審美素養,首先是提升藝術老師的審美素養,提升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根據學校需要,鼓勵老師進行相關藝術專業的學習;第二種是讓老師參與到相關的項目中,在自己的實際探索中實現審美素養的提升;第三種是經常組織藝術類欣賞活動,讓藝術老師不斷開闊眼界,從中受到熏陶,提升審美素養。除藝術教師外,其他學科教師的審美素養也要進行提升,可以從藝術、專業和人文素養三個方面著手,藝術素養的提升可以以社團活動、藝術欣賞等活動為載體,來提高老師在藝術領域的感知力和鑒賞力。針對專業素養的提升,學??梢愿鶕煌蠋煹男枨螅贫▽W習內容和學習計劃。人文素養的提升包括禮儀習慣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培養。最后,要豐富和拓展教師的知識結構,形成互相聯系的教學共同體,這樣才能使美育校本課程更加豐富和立體。
  (二) 充足課程資源
  美育類課程資源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計劃、教學案例和教學評價。推動學校美育類校本課程發展的主動力和特色就是美育類課程資源的建設。在編寫美育類課程教材時,要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把生活中的各種美編入到教材中,使教材生動有趣,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老師在使用教材進行授課時,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審美活動,讓學生享受美育課堂。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的課程資源不再局限于紙質的,可以增加一些電子類的課程資源,如App或者微課堂的形式,這樣不僅有利于美育類課程資源的建設,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新的體驗,會激起學生更廣泛的學習興趣。
 ?。ㄈ?建立美育類校本課程聯動機制
  學生、老師、家長和社會是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四個不同渠道,是相互影響的,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四個方面聯動起來,這有利于我們更加全面及時地了解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從而發現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及時改進和完善美育類課程建設。
  四、 總結
  自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改進美學教育指導意見以來,全國各個地區都十分注重美育教育的建設。對學校美育工作的改進核心就是要構建出符合學校發展和學生需求的美育類課程體系。本研究借鑒了國內外美育類課程的研究和實踐,針對農村小學的美育類校本課程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寇忠泉,何小波.美育特色課程的建構與實踐[J].中小學校長,2017(7):61-65.
  [2]冉乃彥.美育怎樣進課堂[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2):28-29.
  [3]王馨,趙國棟.美育校本課程的價值取向及開發研究——“美麗中國”之啟示[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5):121-123.
  作者簡介:
   廖燕萍,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西固區達川中心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84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